...

《時時刻刻》

我是思弦,今天跟大家安利一部女神妮可基德曼主演,小編最喜歡的電影--《時時刻刻》,該片于2002年12月上映,并斬獲2002年奧斯卡獎。伍爾芙的扮演者妮可基德曼,憑借這部電影獲得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第6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女主角,主演的《紅磨坊》,《大小謊言》,以及去年的DC大片《海王》等,都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電影以作家伍爾芙 弗吉尼亞(電影主人公之一)的小說《達洛維夫人》維系,交叉展現了不同時代,同樣渴望自由的三個女人一天的生活,伴随不斷循環的鋼琴曲,高度重疊的片段和故事情節,不同時空的畫面轉變行雲流水。

電影中的三個女人:伍爾芙,勞拉,克拉麗莎。

...

伍爾夫在觀察死亡的小鳥

第一個女人 - 伍爾夫

1923年,她開始構思小說《達洛維夫人》,此時的她飽受精神疾病的折磨,丈夫放棄倫敦的生活舉家搬到小鎮,遠離喧鬧的城市,然而甯靜的生活卻讓她的身心愈發受限,就如她告訴丈夫的 “you'll never find peace by avoiding life” 。

她害怕女傭,沉迷于構思的小說世界,她想念倫敦無窮無盡的宴會,對自己的姐姐尼莎有“病态的”迷戀(某本伍爾芙傳記中有寫到她小時候受到哥哥的性侵,母親去世後兩姐妹相依為命,對姐姐極為依賴)。

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在選擇無意義的生活和死亡之間,她甯願選擇死亡。

1941年一個清晨,她穿戴整齊,在Sussex湍急的投河自盡,滾滾江水中,腳上的鞋子緩緩脫落,她自由了。

...

勞拉在給丈夫做生日蛋糕

第二個女人 - 勞拉

1951年洛杉矶,勞拉嫁給從戰場上回來的男人,當時的普遍社會現象,政府在保證戰場回來的男性享有充分參與社會生活的同時,号召女性回歸家庭。

丈夫在外工作,勞拉過着照顧富足卻單調的生活。

電影中她一直在讀伍爾夫的《達洛維夫人》,小說主人公早晨可以自己買花,籌辦宴會,自信大方,大家都以為她很好,其實她不好。

正如自己表面上光鮮亮麗的生活,實則裡面是她的牢籠。

這一天她驅車到旅館服藥自殺,死亡的潮水将她淹沒之際,她選擇了回家,決定等肚子裡的孩子出生後離家出走,她真的這麼做了。

“在留下和生命之間,我選擇了生命”。

...

克拉麗莎

第三個女人 - 克拉麗莎

2003年清晨,克拉麗 莎:“I think I want to by the followers myself”,她的朋友(年少時的愛人)理查德(影片最後,理查德其實是勞拉的兒子)當天将被授予終身詩人,克拉麗莎為他籌備慶祝派對。

理查德遭受艾滋病折磨,生活在陰暗逼仄的的房間,十年來她一直照顧理查德,她愛他,從她18歲,他19歲的那個充滿希望清晨,他在沙灘,清晨陽光下她睡眼惺忪推開玻璃門,她吻了他,他叫了她“Mrs Dolloway” (小說中達洛維夫人名字也是克拉麗莎)。

後來他選擇了另一個男生,從此她變成了達洛維夫人,“離開理查德的時時刻刻,我都成了達洛維夫人,需要不停通過宴會來掩飾寂靜,生活沒有任何意義”。

理查德小時候被母親抛棄,從此他一直飽受幻聽的折磨,他為了克拉麗莎活了這十年,深知自己是她的牢籠,現在他選擇死亡,“我如果死了,你就能真正為自己考慮了”。

“I don't think two people could have been happier than we have been ”。

克拉麗莎一直都活在那個清晨,一直在尋找幸福,單刺客她意識到,幸福就是自己身邊有女兒,有愛人,她苦苦追尋的幸福原來就在身邊,她吻了愛人,跟自己和解,她選擇了擁抱現實。

...

伍爾夫在創作

我們沒有辦法評判三位女主的做法,在不同的時代背景和女性主義意識流發展階段,選擇于伍爾夫是生存和死亡,于勞拉是留下和離開,于克拉麗莎是擁抱現在,但對她們來說,都是選擇自由。

...

影片最後

玄兒說影公衆号

微信号 : 玄兒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