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的精神枷鎖,三代人間的波瀾起伏,宛如春潮泛濫,死水微動。紀明岚、郭建波與郭婉婷在一屋之下的生活成為了這三個人意識裡的桎梏,接着“潮水”又将其摧毀。本我、自我、超我的沉重與艱難被三位女性所感應。
一、最高意識下最微弱的掙紮
紀明岚是三位女性間矛盾的外現,她在家庭地位與話語權中是至高的,但她早年喪夫,被他人嘲諷,逐漸成為了外部環境對女性壓迫下的一頁标本;她在居委會中熱情積極地組織合唱,她在家庭中将外界的壓迫的苦發洩在所謂無為的女兒和孫女上,當窗外紅橙色的暖光乍起時,她坐在冷峻的白熾燈下苛責抱怨。背對着影子裡的女兒,她在光明下告訴孫女母親的罪過。身為人姥的她象征着曾經的女性被社會的種種巨浪所分離解析下從摧枯拉朽中仍然自成一統而苦澀的控制欲。她是“超我”,是女性問題在曆史那一邊的再現,她控制,舒服,燒毀女兒的信件,在對周遭的否定中企圖掙紮出安慰自己的空地。
二、最深沉默下最孤獨的關懷
面對母親的苛責與壓迫。郭建波沉默相抗,她是矛盾的靶點,又在矛盾即将爆發的那一刻背項而行。她一面扒開水管以示反抗,一面又捏住仙人掌發洩不滿;她擁有宿舍卻也會寄人籬下,她在蹒跚的老年人間大口吸煙。她個性鮮明,就像是人的“本我”中無形的欲望和需求,就像她幻覺中豔紅色的紅衣女子,他渴望被愛,所以她在其他男人中聊以自慰;她又渴望去給予愛,她一開始在車上讓座、騎着童年“永久牌”的單車和女兒在陽光下歡笑。她是誰?或許她是女性内心的“本我”,懷揣善意而不甘示弱,充滿渴慕也矜持不聲。
三、最幼心靈下最迷茫的選擇
郭婉婷這一人物更多的是在體現當下,那是最年輕最純潔的一代人,敢愛敢恨,無謂越界。在她的身上灑滿的是兩代人的關愛。她就像潮水漫過水池,流下台階,漫無目的地蜿蜒在地面,她沒有可反抗的“鎖”也沒有來阻擋的“門”——潮水的走向隻是随着地勢(外部環境)的高低起伏罷了。她所展示的“自我”的那一面更貼合的現實生活中女性的一種思考:當那股“潮水”湧起時,我們會振臂歡呼,會義憤填膺;當“潮水”離開視線時,我們便自給自足,在生活中吸取愛與美好來滿足。但那股實實在在的激流該何去何從?這也是大家在思索在茫然的。
死水微動,活水流淌。掙紮,自慰,自由,這都是她們的特征。而當它們從沉重的過去融結一股春潮,那麼,何時何地?何去何從?每一股潮流都是不知退路的,本我自我超我的湧動永遠是變化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