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津安二郎

1923年,小津安二郎在母親托人引薦下進入松竹映畫的攝影廠擔任攝影助手的工作。

1949年,推出電影《晚春》,該片标志着小津安二郎電影風格的成熟。

1953年,家庭倫理電影《東京物語》上映。

在小津安二郎早期的默片中,基本上體現了一種克制而平易的喜劇風格。在小津的電影中,家庭親情作為一種近似宗教式的倫理而再三讨論。小津電影中沒有女人的視角,女性角色僅僅作為臨嫁或離去的女兒而成為父親視野裡的感歎一種。小津的前期電影達到了日本默片時期的最高成就,後期電影仍然以其一貫的風格堅持了日本電影的傳統風貌。對于傳統家庭結構的挽留,以及對于寂寥失意的生命晚年的感歎成為小津作品的戀戀風塵。

  小津的作品所反映的都是現代日本社會的風俗習慣和世态人情。他表現的現代日本風俗,不是雜亂無章的随意描寫,而是通過電影的技巧把它統一在一種出色的形式之中加以表現。

溝口健二

1933年指導《瀑布飛瀉》,是溝口健二風格的形成之作

1952年編導并監制了劇情片《西鶴一代女》,獲得了1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國際獎。

1953年驚悚劇情片《雨月物語》,獲1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

溝口健二被稱為日本女性電影大師,以其對女性命運的悲劇描寫中所體現出來的現代性為人稱道。溝口健二的電影題材很廣,尤其是早期,他拍過許多新派劇,偵探、通俗、諷刺、喜劇、以至軍國主義和無産階級傾向的電影他都拍過,不過,真正讓他立足于世界電影大師之林的還是對日本藝道以及傳統日本女性悲劇題材的描寫。

溝口健二對于女性題材的關注,表現了他人道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精神。他的作品裡展現的其實是當時整個日本社會的縮影,是一面“照妖鏡”,尖銳地揭示這樣的社會裡所隐藏的深刻矛盾,女性在封建的日本男人權力世界裡,給壓逼得無處容身,以緻身心俱殘。溝口健二借助她們,尤其生活在黑暗潮濕小巷裡最低層的妓女的命運,來批判日本社會,研究日本社會。

黑澤明(電影天皇)

1950年《羅生門》獲得第1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第2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1954年,《七武士》第19屆,獲1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

1980年,《影子武士》第3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榈獎。

1985年,《亂》獲得第40屆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外語片獎。

黑澤明的電影大多從社會問題的角度出發,深層次地剖析原因,并且其電影中融合了豐富的社會文化和民族精神,使得其電影恢宏磅礴的畫面往往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從而使得其作品成為經典。

黑澤明電影裡的人物,大部份是悲觀生命裡的積極者,他們的價值觀從來不會被現實的社會污染,當中的人物不時為更崇高的理想作出犧牲,令人傷感,但始終維護着人類的希望,是一種有份量的影響。

黑澤明電影有一種武士道精神。

大島渚

1960年,《青春殘酷物語》獲得藍絲帶大獎最佳新導演獎。、

1976年,《感官世界》法國資本注入擺脫日本電影制度束縛。

1978年,《愛的亡靈》第31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1983年,同性片《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獲得第36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榈獎。

在藝術電影導演中,也許很難找到比日本電影導演大島渚更執着于用性來叙事的人了。從1960年的《青春殘酷物語》開始,直至1999年的《禦法度》,性的主題,貫穿着大島渚的故事片。然而,大島渚影片中的人物,無論是阿部定、阿石、英助,還是餘野上尉、武士加納,大多都有一種對于性的惡質策動。人與人之間并非正常的情欲表達,而是異化和儀式化的孽情 。

儀式化,是大島渚影片中奇情怪性的特征。大島渚對性的描寫嚴肅而貫徹始終,甚至具有一種悲憫的色彩;對性愛本能的觀照,更是成為他獨特藝術思想的璀然綻放。大島渚作品中對于性的表露,着力于男女之間、同性之間和人獸之間的微妙情感。這些情感,完全是被異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