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系列電影和書籍我都看了幾遍,第一次看的時候看不明白,當時大概18歲左右,後來20歲的時候又看了一遍,慢慢的懂了一些東西,再後來看了書籍,理解也更為深刻了一些,教父的封面寫着這麼一句話:《教父》是男人的聖經,是智慧的總和,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我個人認為,真正意義上的教父是維多·柯裡昂,不管是在電影中還是在書籍中,我們都能感受到維多對人生,對世界深刻的看法,他的思想,他的見解,足以讓我們細細品味。
01
首先教父裡面最重要的一個觀念,也是貫穿始終的觀念,就是“家族”的觀念。
在維多的思想裡,當你遇到困難時,隻有家族不會抛棄你,隻有家族才會傾盡一切去幫助你,所以你不可以背叛家族,背叛家族沒有商量,隻有死路一條,在他眼中,叛徒是唯一的惡人,永遠不要與家族為敵。這便是維多所遵守的公平和正直,也是西西裡人奉行的正義和戒律。
電影裡剛開始的婚禮裡面,因為邁克沒有來,維多堅持不拍照,在他的思想裡,必須家裡所有人都到齊了才能拍照,不能抛下任何一個家人。
他有一個養子,長大了以後成了他的顧問,叫湯姆·黑根,黑根是大兒子桑尼小時候撿回來的,維多就把黑根當自己孩子養了,在黑根的思想裡,維多就是他的父親,但是維多不讓黑根改姓柯裡昂,他認為這樣做相當于讓黑根抛棄他的家族,當然他也将黑根視如己出。
在讓黑根叫來桑尼的時候,維多說了一句話:不抽時間陪伴家人的男人,算不上真正的男人。


源于西西裡人的傳統,也因為維多小的時間就家破人亡,所以他對于家庭看的非常的重要。
維多的女兒嫁給了一個家暴男,女兒經常帶着傷回去找他訴苦。雖然女兒是自己的心頭肉,但是維多堅持認為,女人嫁出去了就要聽自己丈夫的,他沒辦法管。這也算是一個不好的地方吧。
02
維多很重視權勢,他覺得男人得有自己的權勢,這樣才不會受制于人,不需要低聲下氣,才能保障家人的生活。教子約翰尼縱欲,酗酒毀掉了嗓子,無法唱歌,睡了制片人的女人,制片人不給他角色,不讓他一炮而紅,他哭哭啼啼來找教父,教父給了他兩巴掌,讓他像個男人一樣去面對問題。

書裡面教父為約翰尼解決了困難以後,約翰尼以為自己馬上就能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了,如果按照正常程序,最佳男主角确實也是約翰尼的,但是制片人在背後做手腳不讓約翰尼獲獎,于是黑根代表教父去找了約翰尼,他帶去了教父的話:約翰尼,你必須成長起來,你不能把自己當成一個歌手和演員了,你要把自己當作能呼風喚雨的人,一個有權勢的人。
但是約翰尼沮喪的說自己當不上最佳男主角,哪裡還有什麼權勢。
黑根告訴約翰尼說:教父想知道你有沒有腦子和卵蛋,自立門戶當制片人,從頭到尾自己制作電影。
維多一直相信,隻有權勢才能保證不被社會吞噬,社會并不保護不具備權勢的個體。
03
維多經常說的一句話:女人和孩子能夠承擔粗心大意的後果,男人卻不行。

不可魯莽行事,大兒子桑尼性格暴躁易怒,維多經常盡量教育桑尼:不要讓自己失去理智,陷入狂怒。
即使桑尼被殺,自己失去兒子,面對兇手,維多也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讓憤怒吞噬了自己,
維多認為威脅是最愚蠢的自我暴露,不假思索就釋放怒火是最危險的任性表現。沒有誰聽維多發出過赤裸裸的威脅,沒有誰見過他陷入無法控制的狂怒。
他經常教育兒子們:除了朋友低估你的優點,世上最大的天然優勢就是敵人高估你的缺陷。
04
每個男人隻有一種命運。
如果維多家人沒有被當地黑手黨殺害,維多也不會來到美國,他可能會在西西裡生活一輩子。
來到美國,他當了一家雜貨店的幫工,如果不是混混法努奇安排自己的侄子去搶了維多的工作,維多也許會一直當雜貨店的幫工,也許有點錢會開一個自己的雜貨店。
當維多殺掉法努奇以後,他就知道了自己的命運,他的命運就是做一個黑手黨的教父。
但是維多從來不用武力威脅别人,他總是樂于幫助别人,誰家有困難都去找他,活像個居委會主任,大家都是從心裡尊敬他,叫他教父。
維多覺得朋友之間就是互相幫助,今天你有困難了我幫助你,明天我有困難了你就要幫助我,很多時候維多并不需要别人的幫助,但是他從來不會吝啬對别人的幫助,同樣的,隻有能做到的事情,維多才會答應,做不到的事情或者涉及到原則的東西,維多從來不會答應。
索洛佐,一個毒販,想借助維多手裡的政治力量來幫助自己販毒,賺來的錢維多會得到百分之五十,而且不用維多承擔任何風險,面對如此豐厚的利潤,桑尼動了心,但是維多果斷拒絕,他說現在他手上的政治力量願意幫助他,是因為維多沒有觸碰到他們的底線,賭博,走私不會影響很大,但是毒品是一個國家的底線,那些政治家不會容得下這個。
當然維多也因為這個遭到了槍擊。
有言道,偉大的人并非生而偉大,而是越活越偉大。很顯然維多就是這樣的人,維多的思想,處事方式可以稱為是所有男人學習的榜樣,男人的聖經。
責任感,家庭觀念,待人接物,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及男人必備的獅性。這些都是一個成熟的男人應該具備的品質。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拙見,歡迎大家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