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群被父母有意、無意或無奈下,抛棄的孩子,集群在這所學校。在他們的内心裡,有着幾乎共同的認知:這個外在世界是壞的,我自己隻能是更壞的。他們對外界充滿敵意、破壞、損傷、攻擊,而且不計後果、不計代價。代課老師紛紛逃離。

2

學校的校長~以比學生更勝一籌的方式,用嚴苛和體罰來壓迫和震懾孩子們。遇到攻擊老師的事件,校長未能抓到肇事元兇,就讓學生接受集體懲罰或找替罪羊進行懲罰。校長把他内心的灰黑色投射到這個學校,讓這個學校在徹頭徹尾的陰森恐怖下,扮演着愈演愈烈的醜惡,人性惡的一面在這個學校彙聚放大。

一個在現實世界裡遭受夢想破滅和事業慘敗的人,走進學校,成為代課老師。他面對逃離的老師、面對失控且不計後果的學生們,心理恐懼。

3

他從進入校門,就手持一個幹癟的皮包,好像是他異常珍貴的東西。回到宿舍,他小心翼翼地把皮包放進櫃裡,上了鎖,又确認一下鎖好。不久,他發現,鎖頭被撬開,皮包不見了。他瘋極地找到那些肇事的孩子。從不知所是的孩子們那裡,奪回皮包,撿起皮包裡的那幾頁紙。原來,皮包裡裝的是他譜寫的曲子,那些曲子是他在現實世界裡的慘敗和創傷,他想封存起來,告别過去,告别夢想。

這次事件,卻無意間激發他一個新的想法。一個戲劇化的拐點出現了。

他把他珍視的熱愛,重新拿出來,展現給孩子們。他從音樂的視角再看待孩子們,就已經從無惡不作的惡魔們轉換到高音部、低音部、小秘書和歌單架,每個孩子都被他賦予新的身份、角色、有了對自己的全新認知。他們每天按照角色站位、演練,他們被老師集體感召在音樂的唱響中。

老師每天晚上為他的合唱團譜曲,投入熱情去創作、然後再實戰的演練、他的代課課堂竟然成了他的理想地。他的理想地融入了他對音樂的熱愛,注入了了自己的靈魂,和另一群全新的靈魂共舞。

一個肇事慣犯,走出禁閉,就像被心靈召喚一樣,走到空無一人的教室~引吭高歌。老師在門外看到~嗯,教室裡這個孩子是天賦一樣的存在,老師給他安排合唱中的獨唱。在合唱中,老師的眼神和他的聲音在互動中充滿了無限地感動,在那一刻,音樂~讓彼此靈魂相連。

4

以前,學校陰郁、不見陽光、仿佛被烏雲遮天蔽日。這回,仿佛被歌聲,撕破開來,透進來一束光亮。光亮就在老師和孩子們歌唱時的神色裡。這點點光亮讓學校也從灰黑色變成了閃亮些的色彩。

5

這部影片,乍一看,好像是說教育,人性化教育和人文關懷比刻闆教育、體罰教育更勝一籌。

但,我喜歡其中最有力量的對比,就是同樣面對黑暗和不透光亮,校長被現實完全趨同,内心黑暗,向外投射黑暗;而老師永遠在心理留存哪怕點點光亮,就像是皮包裡的幾頁譜曲,有這點點光亮,就能讓他在任何黑暗的情境,都能看到外在的光亮和積極因素,而這點光亮就成為可以撬動地球的杠杆。

我喜歡其中最有力量的對比:在我們常态或常識的教育下,老師對待孩子們的故事是期待、是改造,是說教,是利誘,是舍棄自己~嘔心瀝血,是講求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法。而影片所展現的是一個更高維度的教育态。是老師以自己内心最柔軟的本真、最炙熱的熱愛和學生們交融,是彼此啟迪、是彼此發現、是彼此展現、是彼此創造~是共同成就。


6

現實世界的評價~他是被校長、被衆人不齒的小人物,但我認為,他活成了人生的赢家。因為老師對待自己是真誠的,對待别人是真誠的,他與外在的互動是真誠的。盡管碰撞,盡管不盡人意,但他始終觸及生命的真谛~真心和真誠。

羅傑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納”

我想,隻有自己的生命觸及真谛,才能獲得真愛,真愛自己、真愛他人。

他的故事不會因為自己在音樂生涯的結束而結束,他影響并傳遞了這份珍貴的生命禮物,孩子們延續他的夢想,更是傳承他回應自己、回應世界的方式~光亮、真心、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