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将家庭影片拍攝得驢火純情,《如父如子》将鏡頭對準了父母與年幼的孩子,由于一個護士的的憎恨導緻兩個家庭的孩子抱錯,導緻了6年後一場難堪的家庭處境。

...

六年期間,兩個家庭并不是沒有一絲察覺,盡管總被外人說三道四,但是父母們并沒有去尋找這背後的真相,直到一個家庭的檢查,DNA的不匹配讓這樁塵封了六年的案件逐漸水落石出,當然這個事件很快便真相大白,一個護士的自我賭氣造就了如今兩個家庭的難堪境地。

...

對于兩個家庭來說,是選擇血緣還是選擇朝夕相處的感情呢?

兩個家庭,一方生活條件顯然勝于另一方。更是有着霸占兩個孩子的想法,可是這豈非易事?

雖說六年間撫養的孩子都不是親生的,但是這六年間所建立起來的養育情早已勝過了血緣關系,對于他們來說都是一種艱難的取舍。

...

從兩個家庭的互相認識,到一天的孩子交換,再到徹底的孩子交換,他們都走過了一個艱難的曆程,而對于孩子來說,又何嘗不是。

面對一個新的家庭,遠離曾經的父母親,重新叫起兩個陌生人為爸爸媽媽,的确不是件易事。何況,各方的環境他們還要重新适應,不斷詢問着為什麼,可是對于大人們來說,沒有為什麼,孩子隻有在未來的某一天才會懂得。

...

對于大人們來說,這更是一種艱難的選擇。

六年的感情積澱,要在一下子重新傾注在另一個孩子身上,無疑對另一個孩子來說是一種不公平,是一種抛棄,母親或許比父親更加敏感,更加難過,畢竟母親陪伴孩子的時間遠遠多于父親。

...

影片中福山雅治飾演的父親,一直忙于工作,很少時間陪伴孩子,當知道孩子不是自己親生的時候,當然是崩潰的,起初想要通過打官司要走兩個孩子,卻被對方父母親所呵斥,顯然,他還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并沒有以父親的身份去考慮。

...

雖然為這個家庭付出了許多,給這個家庭提供了很好的生活條件,但是與孩子之間的關系依然疏遠,直到交換親生兒子,才逐漸發覺自己作為一個父親對孩子關愛的缺失。

起初以血緣關系為準繩,但是直到從相機中發現孩子慶多拍攝自己的相片,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動與遺憾,落下了久違的眼淚,他也終于明白了六年間所建立起來的感情絲毫不比血緣基礎上的關系疏遠。

...

《如父如子》是抱錯孩子交換孩子的互換之旅,同時也是一位父親尋找自我之旅,血緣和感情哪個更為重要,影片并未給出明确的答案,他們都有各自的依附點,人與人之間當然靠血緣而建立直接關系,當然更是靠着彼此之間積累的感情建立更為深厚緊密的關系的。

...

對于兩個家庭來說,抱錯孩子之後并非是痛苦的煎熬,而是重新讓各方看到了人間的真情,那自我深處的脈脈溫情。

血緣關系固然重要,朝夕相伴更是不可或缺,正如戀人到夫妻,陌生人到朋友,這才是人類一切關系長久的基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