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9日,德國簽訂投降書,宣布投降。

而那些從納粹營幸存下來的兒童他們的去處又該是在哪?

《溫德米爾兒童》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1945年8月英國政府同意給1000個從納粹營幸存下來的兒童庇護,其中300人被帶到了溫德米爾湖邊的卡爾加斯村。

而在這裡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有一支專門的隊伍來康複孩子們。

...

這些孩子們坐着車來到他們的庇護所,剛一下車其中一個孩子因為暈車,直接将嘔吐物吐在了其中一個負責人「倫納德·蒙特菲奧裡」的身上。

這個時候另一個孩子急忙的過來不停的向倫納德·蒙特菲奧裡道歉,希望他不要責怪。

倫納德·蒙特菲奧裡告訴他沒關系,多大點事。

...

他們來到一個房間,讓他們将所有衣服脫下來,明天會有新的衣服穿。

他們依次排着隊,這個時候他們的心中充滿恐懼。這樣的方式讓他們想到了困住他們的集中營。

其中一個小男孩不願意下車,「奧斯卡·弗裡德曼」來到車裡告訴他,納粹已經投降了,我可以告訴你,這裡很安全。

這個小男孩在猶豫中下車了,這就意味着他要開始擺脫之前的噩夢。

...

在排隊脫掉衣服的時候,「喬克·勞倫斯」問一個孩子的名字,那個男孩急忙拉開袖子告訴他:

B-7608

因為在集中營裡面,你的編号就是你的名字。

名字。

當中一個男孩因為一些原因被記錄錯了名字,他一次次的重申我的名字叫査姆。他一次次的詢問多久才可以更改他的名字。

因為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妹妹找到他。

...

他們為這些孩子安排了單獨的住宿,但是有幾個特别小的孩子,他們分不開。

心理治療師「瑪麗·帕内斯」提議讓這幾個小孩子分開,因為他們有男有女,應該讓他們知道性别的差異。

...

在集中營裡面小孩子哪有什麼性别的區分,在這裡面他們隻有躲避吃糟糠,才能活下來。

一個轉眼間,所有的孩子都藏到了所謂的“領導”貝拉的床底下。

...

第二天吃飯時間,他們瘋狂的搶奪食物,像“強盜”一樣将食物洗劫一空,他們将食物藏在枕頭下面、抽屜、衣櫃……

...

食物對于他們來說是寶貴的東西,在集中營裡面這樣的行為于他們來說已經成為了常态。

這一天他們排隊的進行消毒,村裡原本的孩子對他們冷嘲熱諷,嘲笑這些孩子是德國佬。

負責照看孩子的“家長”和瑪麗·帕内斯帶着這一群小孩子去林中散步,迎頭走來的女人牽着她的狗,狗突然叫了幾聲。

...

孩子們立馬奔跑逃離這個地方。

這個女人對瑪麗·帕内斯說,讓我我們接觸一群陌生人,是不是不公平。

...

這個小小的村莊似乎不太歡迎這些孩子們,因為他們是“德國佬”嗎?

瑪麗·帕内斯找到了孩子們,他們躲藏在一個大樹根下面,匍匐在地下。

...

在這裡他們學習英語,學習踢球,學習畫畫。

他們能夠吃飽飯,不用四處躲避了。

他們光明正大的走在這個小村莊的大路上,之前嘲笑過他們的孩子,再一次對他們說“嘿,德國佬”,對着他們做德國的敬禮儀式。

幸存下來的孩子驚恐的看着他們,一個男孩甚至吓尿了。

奧斯卡·弗裡德曼忍無可忍告訴這一群随意揭露别人傷疤的孩子。

...

“他們不是德國人,而是波蘭人”

或許是理解,或許是認同了。這一群孩子沒有再嘲笑這些受過傷的孩子。

一切都變得更好。

但是這是一個表象,夜裡不斷傳來這些孩子的呼喊、哭泣。

他們還沒有從這一個恐怖的夢境中走出去。

...

而這個時候一份份追蹤報告(尋找親人的報告)運送到了這個小村莊,而報告也許會讓孩子開心,更或許會失望。

二戰是許多創造者的背景,曆來的許多戰争片都是描述二戰,有許多兒童片多以二戰為背景,像是《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

這一部電影更像是一部紀實片。

村莊裡的女人對這些孩子不是很喜歡,孩子對他們冷嘲熱諷。

因為他們以為那些孩子是德國人。二戰時期,德國在很多人眼中其實就是一個“惡魔”的象征。

但是他們并不是,他們隻是一個其他的國家的猶太人。

就算是德國人,可是他們忘了其實德國人同樣在殘害德國人。

...

怨恨可以理解,卻不該對本來就無辜的人進行二次傷害。

其實還有很多從集中營幸存下來的孩子,能夠活下來也許就是最大的幸運了。


微信公衆号:不貳工廠

為大家推薦各類好看的電影和影視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