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愛過她。這個flag 太虐了,彩元為啥老演這種虐心的劇啊。嗚嗚嗚。

元元别傷心,我來幫你把他的話補全:

我一瞬間都未曾愛過,我不懂這種感情。

但是我絕對不會離開她

因為她,我終于離開了父親的陰影

因為她,我每天可以安睡到天明

因為她,我有了生命的延續,有了可愛的女兒

賢秀啊,那就是愛

================================================================

再立flag,第七集的床戲會不會讓女主懷上二胎呐。還有一個伏筆,一切都結束了時候,女主發現男主比他小一歲讓她叫歐巴,會好好罵他的,哈哈,像罵記者那集一樣。

=================================================================

立一個flag 我猜男主沒有反社會人格,也沒有情緒認知障礙,隻是在缺乏愛的境下長大的普通人。

先聲明,我是做腦科學相關研究的,接觸過一些做心理學研究的人和項目。我個人認為,這個劇可能用了一個心理學的梗,就是簡單的用行為推斷心理疾病的錯誤。不說普通人,就是現在醫院精神科用來判斷心理(和一些精神)疾病的标準還是量表這種行為學指标。首先無意批判這種指标,因為現在還沒有更客觀更準确的指标誕生。我想表達的是,這種主觀的,通過行為判斷的方法,是有可能被人利用的。13歲的賢秀有可能是被逼迫這麼做,有可能是被惡意誤導說出一些話,做出一些表情,被診斷為心理疾病的。而後,這種強烈的心裡暗示會讓賢秀認為自己真的是情緒認知障礙,不能做出表情或同理心,反過來變得更加乖戾和不合群。(就像有些不想贍養老人的子女把老人說成精神病送進醫院,然後老人越是否認越被認為是精神病的道理)

我覺得男主這樣的人并不是情緒認知障礙,或者說,不是先天情緒認知障礙,而是後天因為極端的偏見環境造成的。

我有如下論據

1 如果完全沒有情緒認知,是不會拼命保護那個錄音帶的。如果一個人對情緒,對情感毫無體會,那任何東西都無法激起他的情感。如果錄音帶是母親的聲音的話,隻能說男主小的時候太渴望母愛了。男主對母愛非常執着,甚至可以不吃飯。男主為了保護姐姐可以甘願逃亡,獨自承受别人的污蔑。所以,男主對感情本能是有反應的。

2 在他被老婆救的那次,他第一次覺得對不起女主。如果他真的有障礙的話,是不會有這種情緒的。一個人的大腦最多到30歲就幾乎完全停止發育了,想要重塑非常非常困難,男主因為女主的愛突然治好是不和邏輯的,隻能說他壓根沒有這種病,是“被診斷的”。之前他沒有過這種情緒,我認為是他沒有“學習過”這種情緒,是因為傷害過他的人沒有表達過歉意,所以他沒有學會這種情緒。同樣他練習笑,是因為沒有人對他笑,他在正常環境下沒有學過這種情感。

為什麼很多劇中人,還有證人的話都認為他有認知障礙甚至反社會人格?

這恰恰是那些人的偏見的歸因論。他們隻說的結果也許是對的,但是歸因錯了

1 他殺狗不是他反社會,是因為狗主人欺負他

2 他和别人起沖突,不是反社會,是因為那些人用錄音帶折磨他

3他不會笑,不會正常哭,不是因為反社會人格,是因為他缺乏教育他這些情緒的環境,也沒有家庭的溫暖和關懷。這是一種後天習得性缺失,并不是先天的。他幸運遇到老婆後,其實是可以發自内心的表現情緒的。

我想,編劇想要表達的是,男主本身沒有問題,是其他人的偏見給了他很多缺失和傷害。而女主“母愛式”愛情一定程度上救贖了他。喚醒了他的感情和情緒。

這個世界上的傷痕還是需要愛去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