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片主要講述了至尊寶為了救白晶晶而穿越回到五百年前,遇見紫霞仙子之後發生一段感情并最終成長為孫悟空的故事。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粵語裡,大話西遊其實就是說謊的意思。那麼大話西遊,自由也就是一段和《西遊記》不一樣的故事。隻是,當影片最後,看着唐僧師徒四人在夕陽下漸行漸遠,才想到,原來這個算是(長大後)的無厘頭故事。
原來,白晶晶也好,紫霞也好,終究是至尊寶生命中的過客,而所謂厭惡取西經的叛逆,與白晶晶和紫霞的相遇與糾葛,最後,當他死過一次可以看清這個世界時,才明白,這些不過是自己年輕時候的輕狂,而在真正的責任到來之後,自己其實是沒得選擇的。再如何叛逆與放浪,最後還是要回歸社會所給的責任,或許這就是世界的規律。
年輕的時候有自由,才知道自己做事情的責任。整天想着叛逆,躊躇滿志,不懂天高地厚去行走,去愛去恨,卻并不懂愛的意義。而等到自己長大成年以後,好不容易明白了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卻發現,自己要放棄的其實是另一些人生中最珍貴的東西。
其實我上次看大話西遊已經很久很久之前了,全影片采用魔幻現實主義手法:比如隻會說實話的心髒、白天夜晚不同的紫霞和青霞。加上特别濃烈的色彩,成功營造了似夢似真的浪漫氣氛,而不是講一個世俗故事,讓人看許多遍都不膩煩。上部月光寶盒或許夠不上絕對經典這幾個字,但下部仙履奇緣絕對夠得上,這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立在那裡,是華語喜劇電影迄今為止的豐碑。
《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裡面有太多讓人忍俊不禁的搞笑片段,但如果隻有這些,想必它如同其它影片一樣,成為我們腦海中的過客。可能偶爾會想起,但大多會漸漸忘記,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在心裡留下深深的刻印,每次提起都似有千言萬語…
「不戴金箍如何救你,戴上金箍如何愛你」這句話顯示了至尊寶在最後決定時的糾結。隻是,他最後也沒能救得了他的紫霞仙子。
不過我這次重看,發現故事其實是可以這樣理解的:故事從孫悟空不服唐僧管教,沒有按照原定計劃去取經,還和牛魔王串通殺師傅開始,随後悟空被觀音制服,但唐僧以自己的生命一命還一命,換得了孫悟空重來一次的機會。之前因為悟空沒有取西經,“世界”是這樣的:白晶晶和春三十娘成了仇人,二當家當起了土匪,菩提被殺,孫悟空成了至尊寶。而當他這次自願戴上了金箍,從月光寶盒穿越回來時,世界變得不一樣了:在這個世界裡,白晶晶和春三十娘沒有仇恨,二當家也不是土匪,菩提不用死,當起了導遊,而至尊寶和紫霞也終于可以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紫霞在等待意中人的時候說,"他一定會身披金甲聖衣,腳踏七色雲彩來娶我",青霞嘲笑她是神經病,但紫霞說這不是神經病,而是理想。在這裡,紫霞保留着自己孩子般相信理想的單純,她沒有放棄,沒有與社會和解,所以,她"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局”。
不過,這種帶有犧牲的和解,其實裡面蘊含的無奈和遺憾,又有誰能知道呢?年少輕狂的時候,隻知道揮霍,不懂得珍惜,等到責任來臨的時候,才明白自己已經沒有了選擇。這或許是所有人都曾經有過的普遍遺憾。

圖片發自簡書App
現實當然也很好,正如同悟空舉起金箍棒,扛在肩上,和師傅一行踏上旅程,雖然有點無聊,但平淡中也不失趣味,也算是有意義。隻是,在每天被現實消磨的身體裡,在被人說一條狗還要一笑而過的表情下,那些自己曾經錯過的美好,那些放在内心深處的,無法為外人道的遺憾,卻是刻骨銘心,難以忘懷。這份遺憾,對有的人來說,是愛情和戀人,對有的人來說,是其它。
那些沒有辦法實現的夢想,那些愛過卻無法相守的戀人,甚至是自己曾經有機會卻沒有選擇的人生,在現實裡,永遠也沒有了。但在理想世界中,它們卻因為回憶的沉澱,而凝聚成為了最美的存在。
隻是,生活如此,我們又當如何呢?台詞裡說:曾經有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餘此,如果上天在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說,我愛你,如果要在這份愛上加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晏殊《浣溪沙》有詩雲: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别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遺憾的悲劇美确實令人歎惋,但我們所能做的最大努力,就是趁着這些美好還在眼前,用它們所配得的珍惜來對待它們

圖片發自簡書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