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都有需要
每個人也被需要
“你有什麼心願嗎?”
當周圍的人都投來這樣的問題,高遠就隐隐約約的感覺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
因為肌肉萎縮症,在醫院躺了兩年的時間,告别了心愛的籃球,還有死黨之間的娛樂,不會有人知道高遠經曆了一個什麼樣的心路曆程。
一個身患絕症的人,他的心願能是什麼呢?
一個花樣年紀的少年,失去了身體的自由,還能夠奢求的是什麼?
不過是一個健康的身體,擁有同齡人的快樂與張揚。

隻是這個願望很難啟齒,因為它遙不可及。
不可為之而将它說出口,隻會讓身邊的人更加的難過,自己也更加的難過。
有些願望是我們自己内心所渴求的,有些願望是别人給予我們的。
高遠的父親,看到兒子往運動的人群望了幾眼,便決定要帶着不能動的兒子完成一場馬拉松。
于是,每天不斷的鍛煉,然而不幸的是夢想總是飽滿的,現實卻是殘酷的。
父親的身體并不能支撐這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在中途,自己反而昏厥了過去,兒子高遠也摔進了溝裡,直到傍晚才被人發現,救了回來。
而一向細心的媽媽發現自己這個内向的兒子喜歡籃球,就請來了著名籃球運動員巴特爾,兩人還為此立下了努力的約定,然而高遠的興趣早已從籃球飛到了少女偶像的身上。
當死黨們知道他命不久矣,也想幫着完成最後的心願,去完成他們曾共同有過的誓言。

深夜,偷偷地跑出醫院,一輛電動車,三個人,一架輪椅,并開始了一場青春大海的熱旅。
連交警叔叔都為他們的情誼感動落淚,回首往事。
說真的,在看到這個情節的時候,内心裡是有一些觸動的。
雖然劇情比較誇張,但在我們的年少時期,總免不了會有幾個很要好的朋友。
一起同吃一碗泡面的情誼可以在歲月裡回蕩很久很久,在交警叔叔說到“我想你們了”的那一瞬間,腦海裡也有浮現那些久違的面孔。
有的依舊保持聯系會面,有的卻消失在人海,都來不及好好的告别。
其實看這樣的一部青春喜劇電影,表面上說的是幫即将要離開的朋友完成的一個心願,實質上講的是成長與告别。
在馬拉松的“翻車”,籃球興趣的轉移,青春大海的誓言破滅之後,回到高遠的本身。

在面對一個即将離去的人,真的很想為對方做些什麼,隻要是對方想要去做的,朋友間可以兩肋插刀。
在讓對方沒有遺憾的同時,也是為了獲取自己内心中的一份心安。
我們也不想在往後的時光中去後悔,去遺憾。
在高遠的心裡,哪怕在這幾次實現願望的過程當中,身體飽受着折磨,但他的内心沒有責怪,反而有些輕松。
他此時能做的也隻是配合着他們,讓他們的心裡在面對殘酷的現實時不會那麼的難過。
“長這麼大手還沒被女孩子牽過。”
原本隻是一句随口說說的話,卻被兩位死黨當了真,便開始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雖然這個願望最後是“假”的,但它将所有人聯系在一起。
它使得一個即将要離開這個世界的人和他身邊的家人、朋友,不至于深陷在離别的痛苦當中,而煥發出了生機。
它也使得一個被保護者和被成全者,最終成了保護者和成全者。
這是高遠最後的善意,也是身邊的人能夠得以釋懷的心理基礎。
正如願望姐姐所說的那樣:當你撒下這個善意謊言的開始,你就已經是一個真正的男人了。不需要用其他的事情來證明。

對于高遠來說,看到自己的現狀,很能明白談戀愛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沒有誰會願意跟自己談戀愛。
但高遠的用意,不過是想給兩位死黨找些事情去做,為自己去做,這樣哪怕自己離開了,至少他們也會安心一些。
有時候我們總覺得不能給身邊的人添麻煩,要獨立一點,懂事一點。
其實在很多時候,每個人都有被需要的需求,我們需要給他們一個機會,為自己做點什麼。
學會去接受别人的幫助,不也是一個在成長的過程嗎?
相比“真正的成人”這樣“幼稚”的願望,高遠其實比我們想象中的成熟,也比我們對于死亡看的更加的開闊。

所以,他用盡力氣施展他的笑容,會給兩位死黨留下最後一份禮物,是一張三個人的笑臉,用嘴咬着筆在相片的背後歪歪斜斜的寫下:“小屁孩們,你們也快長大吧。”
以前總以為,長大是有儀式感的。
需要在做了一件什麼事情之後,才能證明自己到了怎樣的一個階段。
會有各種幼稚的想法,會覺得當自己開始賺錢,才是長大;覺得隻有做愛之後,才算成人。
無時無刻都想給自己的長大找一個定義,給自己的成長之路豎立起一個又一個裡程碑。

然而,長大隻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我們往往都是不知不覺的就走到了這裡。
而長大的代價,便是不斷的失去我們原本所珍惜的東西。
昔日的死黨,将會有各自應承擔的責任,有各自需要守護的東西,在歲月的海洋裡,我們終将走着走着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