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開始,法官已說明,案情已經審理,證詞都以闡述,現在到了你們十二位庭審員決定被告人是否有罪。前提是必須,十二人都持有相同的觀點。(一票否決權力,有罪或者無罪)。
然後畫面一幀一幀掃過這十二位庭審員,對于臉盲的我很努力的記着他們的面部特征,細節,因為已經預計整篇的故事就是這十二個大漢呈現,所以看的比較仔細來這。

然後這十二位主角,來到了這個房間。通過他們的動作還有言語,也在交代這是一個很炎熱的下午,很多人都躁動不安。在讨論之前,有一段比較閑散的時間,十二個人各有個的動作和言語表現。我第二次觀看,想看看他們坐下來讨論之前,每個人都是什麼樣子的。(導演交代人物特點嘛)

從開始到結束都在盯這電風扇的傻逼,7号。這個人就感覺是裡面很浮躁的,環境因素對他影響很大,一直在擦汗,盯這電風扇,開窗子。畫面掃過,迎來了我們的主角
8号。他表情凝視望這窗外,和大傻逼的浮躁完全不同。
門上鎖了,這幾個人沒有想到,會被困在這裡。
3号登場。就這?? 你怕是聽都沒有聽吧,可能一開始自己都斷定小夥子是殺人兇手了吧,因為他兒子也是一樣,自己恨透的這樣的混小子。
好啦,這些人都坐下了,給你們編一個号了。關鍵人物,3,5,7,8,9,10。
第一輪審理,11vs1,8号也是關鍵人物站出來了,他想表達自己的觀點,表明自己的疑惑。對于這單獨的一個,大家都表示摒棄,厭煩,甚至诋毀他在浪費大家的時間。
第一輪讨論,反對的人觀點都是覺得證據确鑿,男孩和父親發生争執,貧民窟長大,以前有過不良違法記錄。最主要的是有兩個目擊證人。住隔壁的瘸腿中風老漢,聽到聲音。住對面街道的婦女,看到殺人過程。這些證據都無法反駁。第一輪探讨有罪論壓塌性的勝利。
8号無奈,提出解決辦法,大家匿名投第二輪票,除自己其餘11人選擇有罪,他不再反駁。票選結果出來了,9号認為他無罪。現在10vs2。進入第二輪讨論...
首先對婦女提出隔着電車車窗看到臨街兇殺畫面這個證據提出異議,因為用眼睛根本不可能通過行進的電車車窗清晰看到街對面發生的事情。
第二,老漢聽到男孩喊着“我要殺了你”。也存在疑問。因為這是一句人人都也可以說的氣話,說出來不代表一定會做呀。而且列車經過噪音很大,不一定聽的清呀。所以衆人産生異議。
第三,就是作案工具,警察提供的兇器是一把彈簧刀,而且有人證明和男孩買的刀一摸一樣,但是這樣的刀子街道商店随處可以買到,并不能證明獨一性。而且男孩說明了,自己彈簧刀丢了。證明插在死者胸口的倒,并不一定是男孩買的那把。
第三輪投票,9vs3/8vs4,⒂⒂
進行下一輪讨論。這次重點讨論,瘸腿老漢,為什麼能用15秒從自己房間出來,沿着這走廊下台階看到男孩奪門而出。通過模拟證明,可能性無。這條證據存在漏洞。
第四輪投票,6vs6,喜劇性的一幕産生了。雙方人數達到一樣,這也是裁決迎來轉折的開始。進行下一輪讨論...
接下來讨論,作案時間。男孩說了,他在案發時候去電影院看電影了。但卻不記得電影的名字,出演的主人公。這誰都能想到這就像是在說謊一樣。可是這個也存在值得讨論的點,因為男孩當時被父親打罵,心理承受巨大的壓力,當真看過電影,記不得也存在合理解釋。而且庭審是在案發後很長時間才問及男孩,答不上也情有可原。
還有就是讨論,作案過程。經過證明,矮半尺男孩往下刺傷比自己高的死者是不合理的。這一點也被證實存在異議。
第五輪投票,9vs3,這次是認為無罪一方獲得了優勢。劇情也在此時漸漸明朗了起來。
最後一次讨論,對于最直接的目擊證人提供的證據。
其實也存在異議,因為街道對面的婦女是個近視,而且是隔這電車車窗看見的,能看清嗎?? 我都懷疑你是殺人兇手,故意污蔑男孩呢。
最後,影片迎來結局,讨論結果。被告人無罪,12票通過。
真的是好劇本,一段好故事。單單隻是回顧劇情是不夠了,我想對片中的幾個人物表達自己的觀點。
首先是8号關鍵人物,他在電影中婉如救世主一樣力挽狂瀾。不去論述案情,單單從他嚴謹,做人負責任态度,還有敢于言語,不被大多數世俗同化。就值得被人稱贊,這也是影片中人物光環的體現。
3号,在故事中就如同飾演這一個徹頭徹尾的混蛋,因為自己不幸的遭遇,去否定去踐踏,去污蔑相同經曆的人。完完全全就是一個虐待狂,這也是這樣人可悲的地方。
7号,在故事中就是一個極其浮躁,沒有責任感,自私自利的人。為了自己看球賽,表現的不屑一顧,對他人生命的藐視,對自己責任的輕浮。社會小敗類。
10号,在故事中就是個糟老頭子,也許最為社會上層(外國那種階級還有種族矛盾),對下層人民的肆意诋毀,侮辱,而自己宛若很高高在上,對别人妄加猜測。這樣的也确實是社會大隐患。
好啦,花了兩小時寫完這段影評。我是想練習一下自己的表述能力,和思維邏輯,語言組織能力。能把自己看過好看的電影闡述出來,并且表明自己觀點,就當寫了一篇命題作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