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幫人寫影片推薦,其中有一個是周潤發和張國榮聯袂出演的,叫做《英雄本色》。


周潤發穿着風衣,用美鈔點煙,拿着雙槍,說幹就幹,每一個眼神似乎都能殺死敵人,那時候的張國榮還很青澀,可是誰也不曾想過,這部影片成為了當年的香港影院最賣座電影,也開創了暴力美學的新時代。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4月1号,就談談張國榮。我是95後,所以在我的印象中他并不深刻,記得初三,語文老師給我們講過榮哥哥,她當時哭了,我在想這個男人到底有什麼魅力。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尋夢環遊記》講過一句話,大體意思是:一個逝去的人,當活着的人都已經記不得他時,他就真正逝去了,因為他連在人們的記憶中都不再保留。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張國榮,2003年4月1日,那是平常的一天,也是香港電影,歌壇的損失,甚至是整個華人圈子的損失。我有想過把他比作楊绛先生逝世對于中國翻譯界和作家界的損失,可是不了解的人會說,一屆戲子,怎麼可以跟文人相提并論。


或許,榮哥哥在很多人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張國榮出生于香港九龍,父親是高級洋裝裁縫師,家庭條件優渥的他在年輕時遠赴英國留學,可在大一,他的父親突然中風,他的學業中斷,在1977年,年僅21歲的他獲得了歌唱大賽香港區亞軍,由此進入歌壇。與此同時,在音樂事業的進步下,他也開啟了他的電影時代,各種獎項名頭接踵而至。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他是位奇才,不僅僅在香港歌壇有着崇高的地位,而且在電影界也牢牢占據着大佬的位置。從《英雄本色》裡的警察阿傑到《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每一個角色都是有血有肉,有真情有人性。

“不行!說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正如導演陳凱歌所說的“我總覺得張國榮這個人就是現實生活的程蝶衣,扮演陳蝶衣就是他的宿命,他到底還是用人戲不分,自行了斷的方式為程蝶衣畫上了一個句号。”


是啊,張國榮到底還是為藝術獻出了生命,可是他對于程蝶衣的诠釋,可以說無人能及。他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家。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阿飛正傳》中,“我聽别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年是沒有腳的,它隻能夠一直的飛呀飛,飛累了就在風裡睡覺,這種鳥一輩子隻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時候”,現在聽來,依舊能渾身起雞皮疙瘩。

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70,80甚至90後都聽過,張國榮的人生就是不一樣的煙火。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可真正讓我們記住他的,是人品。如果說顔值和才華是上天賞飯,那麼他的人品才是稀世罕有的。

不同于現在的流量至上的小鮮肉們,每一個流量明星都害怕哪天不火了,拼命的奪眼球,博熱點,照顧新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新人也恨不得馬上超過他的前輩們,接廣告,發通告,上綜藝,好好拍電影的有幾個,好好唱歌的有幾個,無非都是名和利。


但是在張國榮那個時代,他作為前輩,主動去幫助他所認可的新人搭平台,他是真正的掘金者,他願意推有潛力的新人一把,也願意幫助别人。張衛健也好,古天樂也好,古巨基也好,紅到什麼程度且兩說,待人接物,卻是出了名的好口碑。那個時代,有些事,他不做,就真的沒人做了。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張柏芝對于哥哥的情分幾乎是帶着哭腔說出來的,而劉嘉玲對當年哥哥在她悲觀失落時送她的那束花依舊銘記于心,哥哥說會給她帶來好運,從此,每到春天她就會去采一束一樣的花,她都會想起哥哥對他的好。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他之所以成為巨星,被世人銘記,僅僅是在他活着的時候,把做人這件事,做到了極緻。

天妒英才,因為從小的孤獨與憂郁,在他的心裡埋下了種子,在47歲時因生理抑郁離我們遠去。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春天應尚好,你若正在場,耳邊播放着《千千阙歌》,想起了哥哥的臉龐,過去多少快樂回憶,何妨與你一起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