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前幾天看了幾集《我們都要好好的》,中國傳統成功人士的幸福家庭,撕開光鮮的外衣下,充斥着抑郁症,大男子主義,婚内單身,親情缺失等多個關鍵詞。看着看着不經想起很多身邊人的經曆與狀态,開始認真思考這方面的問題。

關于婚姻

我所理解的美好婚姻更多的是生活合夥人。男女雙方更多的是出于對彼此的需要而願意攜手共赴一段旅程,至于能否執子之手共偕老,看狀态吧,合得來則走的遠一點久一些,合不來就相忘于江湖,各自幸福。人們都愛感慨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即使再有愛的兩個人都免不了生活中的瑣屑與磕磕絆絆,更别提毫無感情的兩個人,産生摩擦之後,靠什麼來維系原本就搖搖欲墜的婚姻。

記得前不久看到如今居高不下的離婚率,作者好一通分析,什麼現在年輕人不負責啊,各種閃婚等等雲雲,細想一下,也不盡然,父母輩的婚姻與現在子女輩相比,無愛依然維持的原因有多少是怕社會的負面輿論,有多少是為了孩子苦苦隐忍,又有多少是失去經濟能力的一方不敢放棄好不容易找到的長期飯票,你去跟老一輩人談自我,談心理疾病,談女性價值感的缺失….抱歉,他們隻會說你zuo。那麼問題來了,難道這幾千年來的中國社會這些問題就都不存在?近幾年才突然湧現出一大批的抑郁症?社會的進步就在于,把原本視而不見或是可以回避的普遍性社會問題,敢于直視和正面探讨了。

關于養家

平心而論,我并不認為養家的責任僅在男方的身上,組成一個家是雙方共同的努力,付出愛,關懷,責任都是經營好一段關系必不可少的養分,也許這樣美好的抽象詞彙大家都沒争議,但折算成實實際際的日常行為,就成了你要付出的時間、陪伴、關注度、精神世界的共享範圍、雙方的人際資源、廚藝的好壞,家務的分擔、情緒的理解與配合等等。每一種具體的表達方式都承載着當初誓言中的愛與承諾,可經過時間的洗禮,沉澱下來的還殘存多少初見的心意,又有多少後悔和怨言。所以,沒有具體一件什麼事就是某一個人的,大家一起分擔。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不公平,但事實是,你若無法适應你以為的不公,你将永遠活在自己的偏頗中,除了怨言與憤懑,等待你的隻有滿心滿眼的醜惡。

關于從屬

我以為的好的婚姻是雙方的彼此尊重與逐漸适應,試圖把對方改造成自己大腦中的理想樣子,要麼你會很失望,要麼對方會很絕望。雙方都不存在誰從屬于誰,即使結了婚,即使有了一個共同空間,但那份屬于自己的時空不可以舍棄。我們在自己的世界充電賦能,才有餘力分享,我們也隻有走出去進入到對方的世界,才能夠更加了解自己,才看得見差異修繕自己,最終兩個殘缺的一半彼此磨合共修成了一個圓,也才走的更遠更快,哦~不對,是滾得更遠也更快。不存在從屬關系,而是對立又統一的矛盾和諧體。

後記

也許,我也并不知道什麼是好的婚姻,畢竟,真正好的婚姻沒多餘的心情沾沾自喜自己的婚姻好,他們忙着幸福,而不好的婚姻總是有大把的時光在憧憬别人家的幸福,他們忙着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