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國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第38天累計票房超47億,目前穩穩占據中國影史票房第二的寶座,一時間動漫在電影行業的重要性再次成為焦點。回想三年前(2016年夏天)備受關注的【大魚海棠】盡管唯美但是因為故事本身的硬傷而未達到票房預期,當時曾讓國漫迷們哀歎國漫崛起前路漫漫,又有誰想到國内動漫的創作團隊早已潮流暗湧,已經人到中年的80後和從小看着日本動漫長大的90後早已接過發展國漫的接力棒,正在為心中的動漫電影夢默默地努力着,貌似突然到來的幸福,其實是水到渠成的必然。這個必然早在2008年就在一個28歲叫楊宇的外行素人身上顯現了,當年這個還是學醫出身的廣告人,一個四川出生長大沒離開過四川的80後,僅憑個人創作的首部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就獲得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評委會特别獎,這個16分鐘的短片雖然畫面粗糙,但是構思巧妙(撲克牌載體的飛機戰艦)初露鋒芒,楊宇(自名:餃子)随後在2009年成立餃克力工作室專業做動漫,過去10年餃子團隊隻出品過一個19分鐘内容平平的動畫短片【老闆的女人】(2013年),可以想像餃克力工作室這樣的團隊在國内一定還有不少。當所有人都忘記了11年前那個初露才華的年輕人的時候,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橫空出世并創下動漫票房神話,此時熱愛國漫的觀衆應該看到國漫已經走過了犁土、埋種、澆水的摸索期,一個萌芽出土的成長期已經開始,可以在那些和餃子團隊一樣正在為動漫造夢而默默努力着的中國年青一代裡看到,不僅有漫山遍野之勢,而且豐收在望。在倍感歡欣鼓舞的同時,我們也行應該切忌自我的過度膨脹,更應該沉澱下來,不妨再回望一下影響了我們整個年青一代的日本動漫史及其代表人物,細細回味一下日本幾個動漫大師的匠心精神和創新意識,隻有悟出動漫前輩作品的精髓所在,才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今天我想和國漫迷們讨論的是和宮崎駿齊名有日本動漫鬼才之稱的動漫導演今敏以及他的作品風格。

常言道英雄不問出處,但是我們卻常常對作家或畫家的早年及其出道過程最感興趣,畢竟他們出道之前的經曆往往預示了日後的品味和作品傾向。今敏在1963年10月12日出生于北海道劄幌市【注:1963年也是我們熟知的電視動漫《鐵臂阿童木》在日本富士電視台開始播放的一年】,排行老二,上面一個大他五歲的哥哥,因為差五歲,他上小學時哥哥上中學,他上中學時哥哥已經遠走東京,和所有與哥哥差五歲以上的小孩一樣,今敏自認隻是半個獨生子,和哥哥一直互動不夠。今敏的父親是日本通運公司的職員,因為父親工作調動的緣故,他三歲時随父母搬家到他口中的鄉下—北海道的钏路,住到小學四年級搬回劄幌,從鄉下回到大城市的今敏平時的消遣就是在家裡臨摹漫畫【注:從60年代開始的動畫TV進入日本家庭以後,到70年代漫畫已經是日本人平時閱讀消遣中的一部分】,上初中時和一個小夥伴結伴畫漫畫,在劄幌沒住幾年上初二時又随父母搬回北海道的钏路直到他高中畢業,為此他一直自稱是鄉巴佬。

除了他的鄉下口音以外,今敏經常調侃自己早早就竄到一米八以上的瘦高個,高中時學習優異和個子太高被男同學排斥,和女同學在一起時間比較多,還一起喜歡追動畫片【注:今敏自述當時追的是《宇宙戰艦大和号》】,據說這是他日後作品總是以女性視角入手的緣起,總之今敏自述下的童年和青少年是再普通不過的了。雖然今敏調侃自己的星座是天秤座,為人溫厚做事優柔寡斷,而事實上他早就向往着離開钏路那樣的小地方,要去東京學習和繪畫有關的專業,利用高二的暑假就跑去東京借住哥哥家,參加美大的高考複習班,最終如願以償的考取了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的視覺傳遞設計系。大學時今敏的專業是平面設計,但是喜歡漫畫的他常常在業餘時間以玩票的方式給雜志畫稿,給漫畫家當助手攥點小錢。這樣的大學生活可能過的太惬意,今敏居然申請多讀一年,在大學呆了五年才畢業,在他平淡無奇的青少年時代,在大學裡賴了五年也算值得說道的趣事吧。

畢業之後最開始的一段時間他依然靠着給漫畫家打下手和給雜志畫小插圖維持生計。平時大部分時間就宅在家裡看錄像帶,今敏後來自述自己當時日常生活模式就是醒的時候在家裡邊看錄像帶邊喝酒,喝醉了就睡,睡醒了接着看電影記筆記喝酒,日夜不辍,這段期間他看了海量的電影,但是通過他觀影時記下筆記這個行為就可以知道,他并不是一個畢業後渾渾噩噩呆在家裡的啃老族,而是很用心和努力的觀影學習,那時(即使是潛意識)就有要把漫畫和電影合在一起表達故事的興趣和願望了。

在日夜專研電影的日子裡,今敏一直不停為雜志畫短漫維生,他在念大學時創作的短漫《虜》獲得過《周刊Young Magazine》頒發的漫畫新人獎,所以他得以持續給這個雜志投稿,也是因為這個雜志讓他有機會認識動畫領域的前輩,大友克洋。1990年,27歲的今敏開始跟随大友克洋團隊,在大友克洋名作《老人Z》中擔任美術設計,算是正式踏入動畫電影領域。同時今敏也在這一年開始創作他的第一個長篇漫畫《海歸線》,還在動漫影片裡擔任分鏡的工作。到1993年今敏而立之年,他參與了《JoJo的奇妙冒險》的制作,負責該劇原創錄影版第五話的編劇,并擔任副導演一職,開始展露導演才華,終于獲得獨立制作影片的機會,在1997年(今敏34歲)推出了他個人導演的第一部大熒幕動畫電影【未麻的部屋】。

這裡我想應該稍微講一下日本近代新漫畫的發展史和美國動漫的區别,雖然日本近代動漫的興起是受了美國迪士尼動畫的影響,但是後來随着日本戰後重建和經濟發展,電視在日本家庭普及,得以讓戰後興起的日本新漫畫作品(例如手冢治蟲在1952創作的漫畫作品《鐵臂阿童木》改編成電視動漫,于1963年開始在電視台播放)成為日本民衆文化生活的一部分。70年代初日本動漫經曆過一段時間的低迷,很快在手冢治蟲1973年的作品《怪醫黑傑克》的帶動下重回繁榮,大批優秀的日本漫畫家湧現(其中的一個代表人物就是後來憑《千與千尋》把日本動漫帶向全世界的宮崎駿,他1984年出品的《風之谷》也是他和日本國寶級音樂家久石讓的長期合作的開始)。随着動漫從業人員和動漫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大,日本動漫的産業鍊日趨成熟完善,等到了2000年日本已經是全世界動漫制作和輸出的第一大國,達到了鼎盛。當美國迪士尼動畫還是隻有兒童動畫和成年動畫兩大分類的時候,日本動漫作品早已經細分到N多種類别(僅從日本成人色情動畫又細分幾類就可窺見一斑)。對于日本人用動漫來拍現實主義題材的取向,好萊塢向來不大感冒。這也不難理解,因為不管畫家怎麼妙筆生花,都無法讓一張漫畫的臉像一個真人演員的面部那樣豐富,那樣具備傳遞感情感染觀衆的力度,本來動畫産生的原動力是在動畫世界裡動物和植物等等非人物種可以像人一樣對話和生活,而在現實生活裡動植物是永遠做不到的。所以說在美國同行眼裡,如果動畫片隻用來拍人與人之間的現實生活,是無法達到真人影片的效果的,隻能理解為是經費不足雇不起演員卡司的無奈,這也是迪斯尼動畫幾乎很少投入拍現實題材動漫作品的原因之一。這樣去想不無道理,但是事實勝于雄辯,日本動漫在今天依然得到全世界青少年的喜愛,除了因為目标設定在青少年的真人電影數量不多,供不應求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日本動漫界有像今敏這樣的導演,秉着精益求精的完美主義精神,力求挖掘動漫作品的潛力,找到真人電影無法表現的手段,讓動漫電影可以用來拍任何題材的電影成為一個立得住的命題,這就是我眼裡今敏對世界影壇的最大貢獻。

回頭說今敏的第一部動畫影片【未麻的部屋】,故事本身是一個類似《沉默的羔羊》的懸疑片,講述的是一個三線偶像歌星未麻事業遇到瓶頸,離開三人唱女團轉行去拍電影之後,為了争取更多的角色而打破尺度拍被強暴的戲,打破了她在粉絲心中的純潔女神形象,結果遭到人格分裂的變态粉絲報複追殺的故事,片中唯一的反轉就是真正的兇手是她身邊的人(這裡有劇透),僅就故事梗概和情節而言,貌似雷同不少不入流的電視劇或者故弄玄虛卻索然無味的懸疑電影,人物的設定擺在這裡,如何把這樣一個故事不僅要拍成動漫,還要讓觀衆體會到驚悚片該有的緊張和好奇,一路目不轉睛的看到結尾,這的确是一個難題。

彼時今敏初出茅廬,尚無自己的獨立作品,人們的期望值也不高,在這樣的背景下,他最後拿到觀衆和同行面前的最後的呈現,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被業界驚呼為天才。那麼今敏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在這裡就拿片中幾個情節和場景的編排來具體詳解一下。

首先是影片開頭未麻的最後一場演唱會,劇情安排是她要在這場演唱會上宣布退出三人團隊以及歌壇,轉戰影視圈。今敏沒有按照正常的時序去依次拍之前未麻的經紀公司如何決定她退出歌壇,然後她開最後演唱會,然後再拍她退出後的普通生活如購物、坐地鐵和回家等等,相反今敏一上來就是拍演唱會為主線,中間不斷切換到其他場景去交待前因後果,而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他采用的場景的切換手法,比如這邊演未麻在街頭穿便裝推着自行車準備過馬路,向觀衆迎面走來,下一個鏡頭觀衆期待的順理是她推車過馬路的背影,但是影片立即切到的是未麻在演唱會上走向舞台前面的背影,通過一個順暢的來去動作完成場景的轉換。同樣的技法在第一場戲裡還用在未麻在家門口拿出鑰匙開門,下一個鏡頭正對着門打開了,卻是演唱會結束後經紀公司經理打開後門,帶着未麻走出來,通過一個開門推門的動作實現了場景轉換。原本這樣轉換鏡頭的技法早就在其他電影裡屢見不鮮,但是今敏的與衆不同之處是如行雲流水一般非常密集的反複使用這種技法,最終通過用這種切出切入的手法反複轉換主人公夢境和現實,甚至在影片後半段還編排了一個夢中夢的場景轉換,就不得不對今敏的天才佩服到五體投地的地步了。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演唱會結束離場的時候,一個歌迷遞給未麻一封信,還喊到會繼續關注看{未麻的部屋},這裡是第一次點題,日語“未麻的部屋”一語雙關,既可以理解為未麻的房間,也可以理解為未麻在網絡上的博客。按影片裡歌迷說的“部屋”當然是指網上一個以未麻第一人稱寫的博客日記,一個未麻并不知情的日記網頁。她在經紀人留美的幫助下買了電腦(觀衆看到的是1997年的桌面電腦,彼時互聯網才剛剛開始)學會了上網,很快未麻就被博客日記寫的關于她每天日常細節的精确而感到吃驚,甚至她在片場說的話網上匿名的作者都知道得一清二楚,這讓未麻不寒而栗,仿佛有一雙隐藏的眼睛一直在不遠處跟随并窺視着她,這時今敏将鏡頭從未麻驚恐的面容開始不斷拉遠,遠離她的窗戶,再遠離她的陽台和她的居民樓,最後一個長鏡頭遠遠的看她的窗戶隻是整個一片住宅區的一個亮着燈的方塊,重現希區柯克式緊張的氣氛從此開始在影片内外堆積。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影片拍到這裡,該如何進一步提升觀衆的緊張度?今敏的選擇是不急着平叙爆炸信在片場的引爆和面目可憎的保安的尾随,而是直接對焦未麻,大特寫并花大量的篇幅去刻畫女主人公的糾結、彷徨、緊張和疑問,通過一系列的電影語言把觀衆帶入未麻的視角,讓觀衆不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不自覺的把自己帶入主人公的視角。為了到達這樣的效果,當未麻發現自己在片場隻是演一個無關緊張一句台詞的小角色時,今敏鏡頭下的一組畫面是通過未麻的眼睛去看的片場,有她眼中的大牌明星在片場熱絡的聊天,有劇組人員忙忙碌碌與她無關的身影,讓觀衆直接感受未麻的失落。另一方面當未麻下定決心接拍大尺度場景後,未麻的面部倒映在行進的地鐵玻璃窗上,接着玻璃窗上變化出以前未麻唱歌時的扮相清純着公主裝的面孔來質問自己,今敏通過這樣的手法來顯示主人公内心的不确定和自我疑問的焦慮。在以後的情節裡今敏不斷通過人物和鏡子裡反映出來的不同面孔,來直接點明人物内心的掙紮對抗,點明劇中人物的人格分裂。直到影片最後一個鏡頭,未麻坐在汽車裡透過後視鏡看到真實的自己時,再次用鏡頭語言直接告訴觀衆未麻不再糾結,終于成功轉型找回了自信。今敏通過靈活運用人物和鏡子裡面孔的反差,實踐了用鏡頭用畫面直接講故事的有力途徑,也由此宣告動畫影片非真人電影所能及的一種講故事的能力。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接下來再說一下今敏對細節的精益求精,正如今敏自己說過,在動漫裡每一幀畫面都是要花費力氣畫出來了,所以動畫裡的畫面沒有費筆,都是有用的場景和細節,這個事實對于一個懸疑推理片尤為重要。正因為動畫片不會有空鏡,觀衆才可以放心大膽的深究畫面裡的細節,自己推理斷案。同理在這部影片導演不需要浪費環節直白的幫助觀衆去明白誰是真正的兇手,而是通過細節比如兇手連續殺人所使用的兇器上,讓觀衆自己推理出真正的兇手并不是一直反複出現的保安MM先生,而是一直把自己幻想成未麻的經紀人留美。同時故事安排留美的房間完全照樣複制未麻房間的樣子,冥冥中仿佛暗指片名“未麻的部屋”,也許更好的诠釋該是未麻的房間。而且更妙的是影片接近結尾時未麻幾次都是在她的房間裡睡醒過來,把影片推到懸疑最高潮的場景都是發生在未麻的房間裡,真是可圈可點深化主題的巧妙安排!

出于篇幅限制,我就不再把影片裡每一個細節的處理在這裡面面俱到的一一列舉,讀者有時間的話可以自己去觀賞體會。最後我必須要提的是影片接近結尾時,主人公未麻因為身邊編劇和攝影師的慘死,在極度恐懼和社會輿論壓力下越來越精神恍惚,同時她全身心投入拍攝的電視劇也進展到她飾演的角色被揭露是一個多重人格分裂的精神病患者,一時間未麻陷入電視劇的劇情,現實和她的夢境幾個場景的交替混亂,導演又進一步在她夢中嵌入從夢中醒來雙手捏碎茶杯其實還在夢中的情景,觀衆本來已經緊張的大腦也被迫通過畫面傳遞的信息,快速旋轉不停的判斷哪個場景是做夢,哪個是現實,哪個是電視劇,在這樣節奏壓迫之下,觀衆領會了今敏通過懸疑驚悚片來側面反應當今社會人們迷失在夢想和現實模糊之中的深一層含義,當緊張懸念已經推到最高點的時候,今敏及時收尾,讓未麻通過沒死的金魚和牆上的宣傳畫清醒過來,大家同步回到現實,真正的兇手也露出了真面目。這一大段的超現實蒙太奇的手法,即使放到今天的也是一樣令人血脈贲張,拍案叫絕的!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我們回頭看【未麻的部屋】隻不過是34歲今敏的處女作時,又怎麼不會為這樣一個天才導演後來的英年早逝而扼腕歎息呢!今敏在日本乃至世界動漫界因為他的作品有着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他實現了别的動漫家沒有做到的,就是把動漫講故事的能力提升到一個沒有極限可以無窮發揮下去的境界,不僅為動漫的未來開疆擴土,他的電影表現手法也讓衆多真人電影導演折服和效仿,極大的豐富了世界電影的發展潛力。也許真是天妒英才,在他短短十幾年的創作生涯裡,今敏隻留下四部大熒幕動畫片,數量雖少,但部部都是精品,彷佛一個武功高手留下一本武功秘籍就匆匆歸隐,這裡不禁希望未來中國動漫的新生力量,戒掉急功近利潛心專研前輩的作品領會到其中的精髓。文化無國界,藝術無行界,每個人的潛力挖掘也無界。再次寄語熱愛國漫的年輕人青春無畏,才思無忌,盡情的去追求你心中的電影夢吧!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