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紅番區》在北美斬獲3240萬美元,讓成龍成功打入北美電影市場,奠定了他在國際上的地位,自此成龍電影風格轉向國際化。

1、《警察故事》系列的同人番外
觀衆很容易發現,《紅番區》是《警察故事》系列的同人番外——《警察故事》系列中陳家駒的上司,董骠飾演的骠叔,在紅番區裡出演了。
雖然在《紅番區》中成龍叫骠叔“阿叔”,但開頭英文版字幕中明确看到是叫“Bill”,在《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中骠叔就叫Bill。

在《紅番區》中,成龍對骠叔的超市售貨員自我介紹時自稱叫“阿強”,是骠叔的侄子,雖然頂着同一張臉,但阿強必然不是《警察故事》系列的主角陳家駒。

不過骠叔和阿強的對話中我們知道,阿強是位香港警察,而他父親與骠叔是從香港移居美國的。而成龍本人說過《紅番區》也是《警察故事》中一集,那就看作是骠叔老年退休後移居美國,阿強就是他本人的親侄子。事實上這樣的人物關系對于外國人而言并不重要,他們眼中也隻有Jackie Chan本人罷了,在外國人眼裡成龍所演的所有的角色,都是同一個人,那就是成龍本人。
2、小鳥依人梅豔芳?
梅豔芳向來娛樂圈的大姐大著稱,她人脈四通八達,氣質霸氣,在本片中卻是扮演需要人保護的小女生依玲,也是笑點擔當之一。
依玲買下了骠叔的超市,中間有個小插曲:超市會議室的玻璃單面透光,她看着成龍在外面擠粉刺,爆笑。

另外本片還有一個設計非常爆笑的場景:依玲在上廁所,房子就被鐵鎖車拖毀了,隻留下完整的衛生間和馬桶……她居然直接從馬桶上站了起來走光,吓壞成龍。

現實生活中成龍和梅豔芳私交甚好,甚至對梅豔芳的大紅大紫有知遇之恩。成龍非常看重文藝片,經常為遇到資金問題的文藝片導演提供資金支持,比如關錦鵬的名作《胭脂扣》。《胭脂扣》在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獨攬7項大獎,梅豔芳也斬獲最佳女主角。不過兩人最為人稱道的還是《醉拳2》的“小媽”梗,基本上梅豔芳每次見到成龍都會提及。

梅豔芳在片中是“小女人”姿态,而葉芳華則是性感的代表,因為神似鐘楚紅,有不少人還将其認成鐘楚紅。


3、跑酷宗師成龍
《紅番區》在動作戲上有巨大的突破,影片裡許多極具原創性的打鬥、追逐設計是之前的港片裡少見的。
影片中成龍被朋克黨追打,從大樓直接跳到另一個大樓的某個陽台,超遠距離的“驚天一跳“是成龍本人完成,不存在用替身。

高潮戲中的氣墊船在美國街道橫沖直撞,成龍用鋸齒開車破氣墊的想法非常有創意。

拍《紅番區》時用的氣墊船是英國女王親自借給成龍的。從片尾花絮來看,這些搏命動作都是實拍。


1985年《警察故事》中成龍是被巴士拖着,這一次換成了氣墊船,水上動作更加刺激了。

被氣墊船碾壓也是神設計,成龍被埋進沙子裡。
最後反派被成龍開着氣墊船碾壓正在打高爾夫球的反派大boss,把他衣服都摩擦掉了,也是一大笑點。


本片原創性極強發,被後來一衆華語電影甚至好萊塢電影模仿。馬特·達蒙主演的諜戰動作片《諜影重重3》裡,就有跳向對樓的窗戶的情節,緻敬了成龍《紅番區》裡的跳樓戲。

《紅番區》甚至對跑酷運動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法國演員,跑酷創始人大衛·貝爾在訪談裡表示過:“成龍對我們的影響非常的大,在電影層面,成龍的《紅番區》對我開辟跑酷運動至關重要。”成龍在《紅番區》中被朋克黨追打,在停車場,屋頂等地方的跑酷元素十分齊全,翻越鐵門如履平地。有一種說法,“成龍是跑酷界的始祖”。
4、第一部賀歲片
1995年春節,内地電影市場以分賬形式向進口電影開放已經是第二年。《紅番區》同步登陸内地院線。作為成龍第一部制作費過億元的影片,在大陸狂攬9500萬人民币票房。

《紅番區》一開始就頭頂“第一部賀歲片”的名義。内地開始有“賀歲檔影片”的概念,正是通過這部影片的啟發。在此之前,内地新年并沒有看電影的消費習慣,春節檔甚至被稱為“灰色春節檔”。自《紅番區》開始,内地賀歲檔開始慢慢成為票房紅海。

1997年内地上映的第一部國産賀歲影片是馮小剛的《甲方乙方》。當時的北影廠廠長韓三平看到《紅番區》的票房奇迹,為馮小剛出資100萬,是内地有史以來第一部為春節檔量身定做的電影。最終《甲方乙方》收獲了3600萬票房,内地本土電影的“賀歲檔”從此登場。

事實上在1997年《甲方乙方》誕生時,成龍已經以每年一部的速度霸屏賀歲檔多年,1990年代的香港賀歲檔,是成龍與周星馳争霸的年代。從1991年開始,成龍與周星馳的賀歲檔對決就已經拉開帷幕,勢均力敵,相愛相殺多年。

1995年的《紅番區》的競争電影是周星馳的《大話西遊》,是香港彩星電影與大陸的西安電影制片廠聯合制作,最終《紅番區》大勝。之後的1996年《警察故事4:簡單任務》小勝周星馳的《大内密探零零發》,1997年《一個好人》戰勝周星馳的《97家有喜事》。而1998年的成龍,因為開始闖蕩好萊塢隻出演了一部港片《我是誰》,小勝同樣減産的周星馳1998年的唯一作品《行運一條龍》,都隻有一部電影,都是賀歲檔,兩人無愧于當年的賀歲檔王者。

之後成龍、周星馳的賀歲檔奇迹也漸漸消退。1999年成龍、周星馳互相客串彼此的賀歲檔電影《玻璃樽》與《喜劇之王》,此後雙雙逐漸淡出賀歲檔去年的賀歲檔中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遇到了成龍的《神探蒲松齡》,票房均不佳,成龍的電影更是撲穿地心,令人不勝唏噓。
5、敲開好萊塢大門
1996年《紅番區》在北美上映由好萊塢的“新線(New Line)”電影公司發行。新線與嘉禾的淵源在于1990年發行嘉禾制作的外語片《忍者龜》,北美大賣,從此跻身好萊塢最強制作和發行公司之一。

《紅番區》,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港産片,投資方是嘉禾,演員和幕後主創都以香港電影人為核心。成龍用“驚險一跳”征服好萊塢,再加上在北美拿下3240萬美元,打破了華語片在北美的記錄後,所以之後好萊塢去了南非請正在拍《我是誰》的成龍去拍攝《尖峰時刻》。

成龍作為香港演員,非好萊塢出身,隻靠華語片打進好萊塢,在好萊塢不演配角,不演反派,能讓好萊塢為他量身定做劇本,是其他華人明星難以企及的高度,不愧是世界功夫巨星,堪稱“華人之光”。(撰文:Mankei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