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部治愈系的電影,無論什麼時候看,無論什麼年齡的人看,都會覺得好看。

它用少女青春期的愛情與夢想,不斷的激發人内心的美好和向上生長的力量,所有對白和道理都講的恰到好處。整部劇中,沒有壞人,都是溫柔善良的好人,讓人頓感生活是這樣的樸實、甜美。

不自覺的會聯想到中國的青春期電影《過春天》,雖然劇情完全不同,但同樣是青春期、同樣是高中生美少女的視角。有那麼一瞬間,你會不經意的将同樣敏感、執着、堅定的青春期少女的臉放在一起,不是要對比,是給自己一種群像,懷念自己曾這樣走過的歲月。

01

...

青春期面臨的問題大抵是這些吧,愛情、友情、親情、夢想、男生女生、父母。

人生呢,如果不是很複雜的人生,走過青春期之後,愛情已經成熟定格為家庭、伴侶,夢想已經化身為工作、職場的身份,而父母呢,早已不再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或者變成了養老問題。

青春是多美好啊,在青春期,你有多少迷茫,就同樣有多少可以選擇的未來和可能性,但是身處當時當刻的我們都未必意識到,而可能一味的陷入迷茫不能自拔,錯過或者沒能好好的享受那一段時光的惬意和天馬行空。

說起友情,不經意間我會想到5、6歲孩子間的友情,嬌嫩純真的像一顆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彼此間想要一起玩耍、想在一起碰撞的那種願望有多強烈,一旦産生小小矛盾時,互不理睬的無視就有多無情,隻想說,這種毫無世故、簡單的不能再單純的心靈碰撞,是多麼的原始和美好。

主人公小晶是個學校田徑社團裡的王牌跑手,高中生100米賽跑的記錄保持者。然而因為一次訓練的意外世故,她的韌帶受傷,康複過後醫生建議她不要再跑。

帶着這種對熱愛的事情無法繼續的憂傷,小晶開始了在餐館打工的生活。她把以前用來訓練的時間,都用在了餐館打工上。和那些曾經在田徑賽道上的好友變成了陌路。尤其是和那個從小一起長大的閨蜜小遙。

小時候,小晶和小遙一起在海邊跑步,小遙在後面追趕着問,小晶你為什麼跑那麼快,小晶的回答是,因為這種感覺很好。但是在小晶受傷後,小遙成了田徑隊的新隊長,兩個人之間曾經一起上學、一起訓練的親密無間蕩然無存。要強的小晶不再跟小遙吐露心聲,兩個人變得有隔閡和陌生了。

雖然影片的主線并非是這段友情,愛情才是重頭戲,但是輕描淡寫間,那種青春期的友情的氛圍描寫的十分到位。

閨蜜間友情沖突的爆發,是在一次小晶主動的邀請小遙參加的夏日祭活動上。開始,兩個人都感慨自從小晶退出田徑隊之後,好久沒有一起玩了,但當小遙質問小晶,為什麼不回來參加社團活動時,小晶的情緒被激怒到極點。

“我的事情和你有關嗎?你關心過我嗎?”

“你每天的那種表情和狀态,給人一種不要接近我的氣氛,我想問你關心你,但是我敢嗎?”

這種對話,多美好啊。

青春期的友情,不需要刻意做什麼,就建立起來了,而且那麼紮實。每天3點一線的生活,同樣的節奏,大家因為生活、學習的交集自然而然的成為一個有共同的群體,年齡相仿,一起經曆着彼此的青春,這是何等珍貴的東西。

隻恨曾經擁有的時候,為什麼都不覺得要珍惜?

02

...

回到影片的主題,與大叔之間的愛戀。

還記得一部說教日劇《人100%靠外表》,劇中提到戀愛這種東西是如何發生的呢?就是在一個人遭遇到不幸、煩惱的時候,突然恰好這個時機,另一個人适時的出現,并且發自内心、又毫無功利心、毫無私欲的給了你想要的關懷,于是引起了人的心靈反應。因為那一刻的定格,對對方既感恩、又崇拜、怎樣都覺得對方好的感受揮之不去,無可代替。

影片中小晶喜歡上了店長,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在小晶韌帶受傷的日子裡,她在去醫院做複健的過程中,途中經過一家餐廳,因為下雨天,受傷的小晶更加的疼痛難忍,她帶着不安、沮喪的心情去餐廳避雨,這時候熱心的中年店長大叔,端上來一杯黑咖啡送給她,看到她呆滞的表情,猜想她可能不喜歡喝黑咖啡,還變戲法一般,變出了一小盒牛乳,讓她從焦慮、煩躁的心情中一下子走了出來,感受到人的友善和生活的美好。

就是在這樣背景下的一次邂逅,小晶對店長産生了好感。不想繼續回到田徑隊訓練,又要打發掉平時訓練的時間,更因為想更多的了解店長,于是她決定來這家人手萬年不足的餐廳來打工。

年輕、漂亮、又一臉孤傲的青春美少女身邊,一定是少不了追随者的,同班男同學吉田也跟着小晶一起,到同一家店打工,希望能更多的與她親近,但是父母離異、比同齡孩子更早成熟的小晶,對吉田完全不屑一顧,卻執着的關注着店長。

一同打工的其他女孩,讨論起店長時,都在議論,他這個人太老好人,客人說什麼都接受,從來不反駁,大家還在背後說他這個大叔,一身臭味,而小晶卻覺得不是這樣。

在每天固定時間去辦公室吃員工餐的時候,小晶看到店長脫下來的襯衫放在椅子上,看到四周沒人,忍不住拿起來聞,這時候恰好店長出現,小晶的秘密被發現了。于是她勇敢的表白,卻把老實、忠厚的中年店長大叔吓了一跳。

有人說過,日本電影,有時候把人性的醜惡、血腥、色情、暴力寫到極緻,但又有時候把人的善良、純真寫到極緻,這大概就是日本人的菊與刀的精神體現吧。

顯然,本片是後者。

03

...

友情、愛情的結局當然都是走向更積極向上的方向,結尾也沒有什麼出人意料的地方,但是那種溫情的調子,卻久久不能讓人忘懷。

年輕,就是充滿了各種挑戰。小晶的韌帶負傷并不代表她就不能再繼續訓練,是内心對榮譽、對地位的渴望,讓她迷茫,不想去面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和失敗。而同樣熱愛跑步的小學妹,得知小晶因為負傷而終止訓練後,對她發起了挑戰,并道出自己當年也受過傷,但是看到小晶跑出那麼好的成績,決定努力複健,一定争取有機會和她同場競技,這個學妹的出現,不得不說是小晶繼續跑步、回到賽場的最大助推力。

同樣,店長大叔的鼓勵,以及他自己本人對寫作的熱愛、和持續的無結果但執着的堅持,也成為了編劇突出主旨的點睛之筆。

人到中年,45歲,一事無成,婚姻失敗,未來也沒什麼保障,但是依然堅持讀書、堅持自己要成為小說家的夢想,你覺得他的人生很凄慘,但是他卻讓人看到無數的可能性和希望。雖然年齡和小晶相差30幾歲,但是有夢想的人,人生的可能性卻不比青春期的人少,夢想的力量是何其的強大啊。

有人說日劇、日本的電影,說教性太強,顯得無聊。但是我卻覺得這種恰恰是我們缺少的。商業片的價值,是短暫而虛無的,除了利益既得者以外,大衆能感受到的僅僅是一時的快感,而快感過後,因為虛無終将把人導更深的空虛、無意義。

像本片一樣,能在雲淡風輕中,将道理說清楚并直入人心,才是抛棄了所謂的技巧,真正的将藝術作品升華。

所以藝術作品的目的是什麼,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氛圍中,大概人們都忘記了,藝術作品的目的正是指導人生。

04

...

青春期的親情、愛情、友情,就如同煙花點燃的那一刻,即将迎來人生的綻放,無論經曆什麼,都是那麼的彌足珍貴。

正如影片中所說,青春期所經曆的一切都将成為人生無可代替的财富。

在人生初始的這張嶄新的帆船上,我們要畫上怎樣的圖畫,駛向多遠的遠方,是青春那一刻的爆發,是青春到來前所有人生曆程的積累。

小晶在苦惱、迷茫的時候,有身邊來自朋友、傾慕者、自己喜歡的人那麼多人的指引,他們是那麼的溫柔和善良,小晶無疑是幸運的,她所擁有的是我們曾經渴望的。但是人生漫漫長路中,不一定每一段你有迷茫就有人能為你解惑。

我們在影片中看到,大叔帶着小晶來到書店、那是他們第一次約會,小晶要求他帶她去的,她想了解大叔平時真正喜歡的地方的樣子。雖然書店裡很無聊,小晶讓大叔推薦書給自己看,但是店長大叔說出了那句最有價值的對白:别人為你推薦的書,不一定是你想看的書。這裡是書店,是書的海洋,你一定能找到一本,你真正當下需要、并想要讀的書。

何以解惑,唯讀書也。

無論是青春期、成年人還是老年人,我們所經曆的所有困惑,前人在幾百年、幾千年前都可能經曆過類似的情感、類似的處境,比起身邊的人站在不同視角給予的意見,讀書,卻是更好的辦法,因為語言的表達是有局限的,但是文字卻很真實,自己去尋找答案,這種能力也将受益一生。

05

...

最後,為大叔純美的疏離之愛緻敬。

一個中年男人,被一個高中生美少女愛慕,這是多麼求而不得的美事,但是店長大叔,始終保持了冷靜和理智,這讓他這個普通、平凡的小人物身上,閃現了人性真善美的光輝。

為了讓小晶重拾夢想,重新回憶起跑步的快樂,他還拉上兒子,讓小晶在教自己年幼的兒子跑步的過程中重拾初心。

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欲,誰都不是天上下凡的神仙,所以這種克制的情感十分彌足珍貴。一生中能遇到一個這樣為他人着想、善良又真誠的人,絕對是一種福氣。

在大雨天,小晶主動擁抱大叔的那一刻,大叔的驚慌失措顯得是那樣可愛,這就是普通人的人生,美好不期而遇,卻不敢直視、不忍擁有,不能回應,比起那些轟轟烈烈的愛,這種溫婉更讓人心生憐憫... ...

我們不知道高中生和大叔的戀愛最終走向何處、結局是什麼也已顯得不重要。重要的這樣一場相遇相知過後,小晶找回了夢想,店長大叔也堅定了夢想,還有什麼比這種可以讓人成長的相知相識更有意義呢?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