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華》劇照
2017年12月15日馮小剛執導的電影《芳華》正式上演,抱着對青春的緬懷,我有幸看了這部影片。電影落幕,故事也告一段落,我确有點餘音回繞,想寫點什麼。
1、劉峰的善良
《芳華》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從文工團裡蕭穗子的視角和口吻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曆着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着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整部電影下來,個人感覺并沒有特别跌宕起伏的情節。
故事在那個年代挺平凡的,沒有轟轟烈烈、海枯石爛的愛情,也沒有感天動地、血濃于水的親情。有的隻是清純如雪,平凡卻難舍的革命友誼。

《芳華》劇照
電影的男主角是黃軒飾演的劉峰,劉峰是那個時代的“活雷鋒”,有着一顆樂于助人、質樸善良的心,善良到看似不食人間煙火,不懂俗世情愛。這樣的性格也成了這部影片的導火線,因為他的“活雷鋒”形象,直接導緻了後續“時機成熟”的時候,他向自己喜歡了很多年的姑娘林丁丁表白,卻把她給吓着了。
雖然林丁丁拒絕他的根本原因是來自她内心的那份虛榮,劉峰始終就沒有成為過她的候選戀人。而劉峰對林丁丁的喜歡卻是深入到骨子裡的,因為擔心影響到林丁丁的事業和政治生涯的發展,他選擇了暫時克制那份心底裡的愛。
等到自己喜歡的姑娘成功地入黨時,他才敢于表露自己對她的喜歡,将這份掩于歲月、難以啟齒的心境說給自己喜歡的人聽。
可他怎麼也想不到的是,曾經他這麼愛的姑娘會背叛他,曾經那麼尊重他的戰友會罵他“下流”、“流氓”。
劉峰的悲劇源自于在其他人的眼裡他是沒有人味的,也沒有正常人的喜怒無常,有的隻有上帝般的距離感。
人之所以為人,就是他有着令人憎恨也令人熱愛,令人發笑也令人悲憐的人性。并且人性的不可預期,不可靠,以及它的變幻無窮,不乏罪惡,葷腥肉欲,正是人性魅力所在。
我們小的時候很單純,喜歡就是喜歡,讨厭就是讨厭,不會太過刻意地隐藏自己,也不太懂得怎麼去隐藏自己。我們敢于去嘗試很多新事物,而從不去考慮什麼是勇氣。
随着年齡的增長,我們慢慢地學會更加理智地生活了,顧慮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了,在本該有勇氣的年紀裡也沒有了勇氣。

什麼是赤子之心?
我想大概就是還沒有喪失了青春的那份“莽撞”和“不懂事”。勇氣這個東西,你知道的真相越多往往就擁有的越少。
《奇葩大會》第一期李開複談到人工智能的發展,因為人工智能的發展,人們可以選擇最科技的方式去達到目的。比如用GPS就輕易定位到你的目的地,雖然會減少了很多“錯誤”的道路,但是自然也會失去很多意想不到的旖旎風光。
有的時候,理智也未必是一個好東西,在不懂事的年紀裡留下的回憶也許更加難能可貴的。
記得自己大一剛剛來大學的時候就像個鄉巴佬,對大城市的一切都感覺陌生,而一無所知的自己竟然敢嘗試創業,現在想想當時的自己是多麼不知天高地厚。
而随着年齡的漸長,越來越理智的自己似乎越來越沒有勇氣了,也越來越沒有人味了。此事古難全,或許這個就是成長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吧。
劉峰的善良是毋庸置疑的,因為他的善良文工團裡的每個人都喜歡他,可是卻沒有一個人愛他。
一個長久以往的善良終會有回應的,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人在特定的時間注意到你的善良。劉峰也不例外,也是因為他的善良才深深地打動着從小就不被人善待的何小萍。
2、何小萍的純愛
何小萍是一個時代悲劇的縮影。她從小就備受欺負,原以為進入文工團之後,人生就會改變,然而并沒有。
正如電影裡描述的一樣,從她進入文工團的那天起她就是一個笑話。室友歧視她,同事嫌棄她,就連上司也欺負她。
隻有“活雷鋒”劉峰願意去幫助她,而劉峰唯一的一點私心還是為的可以繼續和自己喜歡的人待在一個地方,但是善意又何必那麼計較目的呢,冷暖自知,受善人感覺是善那就是善。
何小萍生來就是孤獨的、無助的。在童年時期為了得到母親的一個懷抱,就連這樣簡單的要求都需要她“處心積慮”地讓自己發燒個三天三夜才能換來。滿是傷痕累累的回憶讓她對于他人的每一分善意都尤為的感激。
正如蕭蕙子所說的,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
隻有從未擁有過愛的人才理解被愛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也許會愛對她而言就已經很滿足了。
歲月的折磨和這個世界的不平等沒有打敗她,她的内心仍有一股不服輸的倔強。當自己心裡唯一的信仰——劉峰因“觸摸事件”被迫離開文工團,下放到連隊的時候,隻有看起來最弱小的她敢于和這種不合理的處置對抗,這也是她掩于骨子裡的勇氣。
即便命運總是捉弄她,可她依然熱愛生活,直到最後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善良的人大抵都如此吧。
正如羅曼羅蘭說,世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何小萍和劉峰都是那個時代當之無愧的真英雄。
何小萍的偉大不僅僅在于對生活的态度,還有她對劉峰的那份感情。因為劉峰的善良,打破了她靈魂深處的絕望。她對劉峰的愛深深紮入到骨子裡,正因為如此,這份難以啟齒的愛才顯得更加的珍貴。
愛到深處的她選擇不打擾,哪怕就是句“你能抱抱我嗎?”也讓她足足地等上了二十年。二十年對一個女人來說是一種多大的殘忍,恐怕也就隻有她自己清楚。
幸運的是,對她而言這份煎熬的等待是值得的,她和劉峰的純潔革命友誼得到了更進一步的升華,她對自己似乎也算有了一個滿意的交代了。
3、社會的善與惡
“最孤獨的人最親切,最難過的人笑的最燦爛。這是因為,他們不想接受别人的自信和共同點。善良的人都這樣,為了别人的幸福,甯願自己一個人承受一切,而内心的寂寞藏在開朗的笑容之下。”

好的故事未必需要一波三折,驚心動魄的情節,真正打動人心的往往是亘古不變、周而複始的平凡,是源于人性的善良。
電影落幕,盡管主人公在歲月的洗禮下,已經很滿足自己的生活。但我我們或許還有些遺憾,為什麼這個世界總是要讓善良的人不得善報,而惡人總能逍遙法外?
東野圭吾的《彷徨之刃》裡講述了一個父親為愛女複仇的過程。兩個未成年的歹徒蹂躏自己的女兒緻其死亡,并錄下視頻。父親清楚法律沒法制裁這兩個可惡的歹徒,又難以放下心裡的憤怒,于是他決定自己解決。最後當父親拿槍向最後一個罪犯複仇時,被警方以保護未成年為由當場将其擊斃。作為讀者,我個人對故事的結局極為不滿。
因為我難以忍受這樣十惡不赦的壞人竟然無法得到應有的懲罰,我無法想象如果受害者沒有被擊斃,那麼受害者以及他們的親人們該怎麼活過他們的餘生,因此我認為父親的刀刃無須彷徨。作為旁觀者,我似乎是私自的,但也無可奈何。
同樣無可奈何的還有江歌的媽媽,當法官最後宣布陳世峰隻有二十年的刑期時,江媽媽是真的束手無策,徹底對這個世界失去了信心。她心如死灰地請求法官讓陳世峰無罪釋放,她已經做好了和他同歸于盡的準備了。哀莫大于心死,善良的江歌如果還能說話的話,我想她可能會對媽媽說:放下吧,重新開始一段新的生活。
電影《素媛》的最後,當父親決定親自去手刃傷害自己孩子的歹徒時,小素媛抱住了爸爸的腿,哭着乞求他說:爸爸,不要,不要……。無比悲痛的父親選擇尊重孩子的選擇,抱着小素媛說:回家吧。父親這一抱,留下了是一個父親無比厚實責任感和對孩子無比深沉的愛。江歌如果還在世的話,我想也會做同樣的選擇吧。
4、我對善與惡的思考
魯迅先生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說,悲劇就是将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我們不是無法接受悲劇,我們無法接受的是窮兇極惡的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對人性的公然踐踏,無法原諒的是他們不可饒恕的罪行以及那張恬不知恥的嘴臉。
善良的人或許總是受委屈,而不善的人往往得逞,也許還不會有罪惡感。但請相信,你的善良不是徒勞的,上帝送你最好的禮物是:給你一個活在陽光下,坦坦蕩蕩、心安理得的人生。
要相信,以後的世界和生活隻會更好的,這個世界上總有人在默默地愛着你!
筆者:江城子
公衆号:江南城北(ID:jnc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