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利用空閑時間重溫了《肖申克的救贖》,這是一部長期霸占豆瓣TOP1的影片,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還是在大學,轉眼已經很多年過去了。

如果你曾經看過這部電影,下面這些話你一定還記得:
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内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
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
反正人隻要二選一,要麼忙着活,要麼忙着死。
有些鳥是不能關在籠子裡的,他們的羽毛太漂亮了,當他們飛走的時候,你會覺得把他們關起來是種罪惡···

為什麼這部電影這麼受歡迎,因為它帶了很多的标簽,比如“希望”、“救贖”、“自由”等等,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今天不談那麼多,簡單說說生活,說說“自由”。
如果讓你選擇回到過去某個階段生活,你會選擇回到什麼時候?
經常會和朋友閑聊到這個話題,朋友的答案大多都是“小時候”或者是“學生時代”。具體原因不用多說,這些時候的自己最簡單,也沒有生活壓力,自然是大多數人最向往的時候。
朋友也會反問我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現在!
朋友很好奇,難道說工作和生活給你的壓力還不夠大?很多東西自己都買不起,因為收入有限;很多想去的地方自己都不能去,因為沒時間;每天都要強打精神早起,因為要工作···哪裡有享受之說?
的确,上面說的就是現實生活所存在的窘境,但是我覺得現在的生活是相對自由的,現在的我:可以買很多自己想買的東西,比如衣服、鞋子;可以利用節假日去很多我想去的地方,比如上海,北京,蘇州、杭州,甚至出國;隻要平時抽出一點點時間,就可以看任何自己想看的書和電影;可以在任何自己喜歡的時候去熬夜,不耽誤自己工作即可···
我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從小到大聽過最多的話就是:“你要懂事”,“你要好好學習”,“你要有出息”···可是卻從來沒有人對我說過“你要活的開心”!
現在的我雖然多了更多的壓力,承受了更多的艱辛,但是我身邊沒有了那麼多“你要如何如何”的催促,我跳出了十多年封閉的校園生活(這裡想到電影中Brooks因習慣了監獄裡的生活導緻假釋出來之後無法适應新生活而自殺的情節,至少我還能跳出十多年的學生思維去适應現實社會的節奏),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我有更多相對的自由,所以我喜歡并享受現在的生活。
主人公安迪因有一顆向往自由的心,縱使坐牢二十年仍能夠逃出來,試想:如果我們有清晰的目标,再輔以正确的方法和堅持不懈的毅力,那麼我們自己以後的生活肯定還會更好。
自由是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标準。
享受當下,活在當下,為自己心中的目标去努力吧,畢竟有些鳥兒是關不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着自由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