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何以為家》看城中村的居住情況
《何以為家》的小主角從小住在狹窄昏暗的屋子,這棟房子經久不修理,像病入膏肓的病人,看的時候心裡陣陣酸楚,因為曾經的我也住過這樣的房子。
小時候,外婆外公在城市郊區做汽車配件,住在單位建的房子裡。
不足20平米,和工廠連在一起,地下3層,旁邊是轟隆隆的汽車配件聲音,裡面是從不見陽光的小房間。洗手間需要穿過工廠,走8分鐘到公共廁所,洗澡間,是工廠與房間的小過道,用廢舊的木闆隔開,下面是暗黑的下水道,擦點肥皂就算洗完澡。搞飯是一個小煤爐,放在車廠裡,煮開水,做飯都是靠這個小火爐。
我個子小,睡在折疊起來的床上,坐起來就碰到天花闆,時時看着天花闆,感覺頭暈目眩。夏天熱,就在下面打個地鋪,但是早上7點必須起來,因為太占據地方,我打個滾繼續睡在下面的床上。
這個房間爺爺奶奶住了整整20年,直到後面廠子倒閉,挖掘機填平土壤。
上海的群租房
2015年我邊找工作邊面試,住進100元1周的群租房。中間大廳住了30個男孩,一進去聞到煙味,再往裡面走,是30元一晚的用布隔開的小房間,再進去才是女生宿舍,12個女生一間房間。大概50口人公用兩個衛生間,兩個浴室,沒有陽光,我和大家一起每天找兼職做,大冬天洗完衣服隻能挂在浴室外面,稍微有點點風。
廣州的城中村
一到2月份,廣州進入陰雨綿綿季節,非常濕潤。
我拖着行李箱經過狹窄的城中村,住在3樓,牆壁和地面每天都是水,一室一衛一廚,轉個身能碰着牆壁。隔音效果特别差,對面的女生閑着沒事每天吵鬧,我要爬到5樓才能晾衣服。城中村下面的街道僅容一個人經過,但是被外賣車和共享自行車占據了地方,走在街道上,擡頭隻見到密密麻麻的電線,看不到天空,一年四季地面都是濕漉漉的,新的白鞋子很快有污漬。但是,正因為巷子條條相同,所以可以來場驚奇的冒險之旅,四面穿過去能看到電子城和大學,外面綠樹成蔭,鳥兒鳴唱,仿佛是從諾亞方舟出來。
現在的我,已經不需要住這樣艱苦的房子,因為在知識的改變下,慢慢地能租下陽光明媚的大單間,隻是偶爾在他鄉,想起小時候在外婆的小房間,聽着外面的機器轟隆隆聲音,吃着外婆做的金黃的煎餅,異鄉的老人圍在一起看西遊記,現在這種熱鬧已經變為我的孤軍奮鬥的日子……
原來,房子不是主要問題,而是那個陪伴你的人啊,已經遠去,當努力學習想改變生活的時候,老人家已在地下沉睡了2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