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了《律政俏佳人》,一部很老很老的青春電影。

電影的劇情其實還是挺俗套的,但是畢竟自己在看的時候也就是為了輕松一下而已,所以也沒有太覺得失望,而且如果仔細想一想,還是有所收獲的。

要培養自己的跨學科能力

艾麗之所以能在最後的官司中獲得成功,其實源于她對時尚、美妝的了解。通過作假證人一句“上個季度的鞋子”,她就判斷出了那個男的是同性戀,而通過剛燙完頭的被殺者女兒在法庭上說自己正在洗澡所以沒有聽見槍聲,她就判斷出了這個人在撒謊。而她這一切判斷,都來自于她的經曆。她了解時尚,知道直男和非直男在對于鞋子的關注點上的差異,知道在燙頭之後不能洗澡,所以她找出了漏洞,獲得了勝利。

她的生活經曆幫助她更快速的取得了成功,試想,一個沒有這方面知識的優秀律師,或許他最終也能找出破綻,但是一定沒有艾麗這麼迅速。

法律和時尚,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行業,竟然也會碰撞在一起。所以,沒有什麼知識該被歸為課外知識,多多涉獵,多多學習,總會有一天能夠用到。

聰慧的大腦和完美的身材都需要

電影中的艾麗,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少女,但是她也因為她的美麗,而被别人看作花瓶,于是,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向别人證明了自己不是空有其表。

我想如果是十年前的我看這部電影,那時的啟發大概會是一定要好好學習吧。如果讓那時候的我來描述這部電影所傳達的立意,大概會是,美不重要,知識才重要。我不羨慕她的美貌,知識希望自己可以像她一樣有學識。因為是知識給她帶來了成功。而現在看,我的想法卻是,聰慧的大腦和完美的身材都要有。大概是因為,當經曆的更多,會發現,美貌也是很重要的。從自身而言,我覺得這部電影給我的追求美的動力大于努力學習的動力。

在我們的教育裡,好像美麗和智慧總是難以并存,所以在學習期,美被壓制,不被允許。前幾天看圓桌派,有一集裡面蔣方舟講到說自己在小的時候不被允許追求美。我覺得我的青春時代也是這樣,在長久的被灌輸下,我覺得那個年紀的自己就是不應該太過注意自己的形象,應該把所有的經曆都放在學習上,不能想着去改善自己的外表,不能想着去追求更美的自己。可是等到慢慢長大,我就發現自己當時的想法并不正确。在青少年時期,學習确實應該被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但是,追求美也沒有錯。甚至現在我覺得,對于美的追求,應該貫穿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隻是側重點不同而已。在青少年時期,對于美的追求,應該表現在堅持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上和氣質培養上。在中青年時期,對于美的追求,應該表現在化妝、穿着上,如何讓自己看起來成熟幹練上。在老年,大概就是如何保持自己的狀态,讓自己看上去優雅又大氣吧,就像很多人所說的:優雅迷人的老太太。此外,美麗真的會給你的生活帶來改變。而美麗的女生,也會在一些方面有優勢。就像蔣方舟所說,雖然我們的社會一直在回避談到這一點,但是這确實是事實。你越美麗,你所面對的世界越美好,這句話真的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