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沒有真身,何來影子?

如果你也曾慘遭張藝謀所導演的《長城》荼毒,因此而對他失望透頂,那麼我想《影》這部電影,或許能将你拉回來,繼續喜歡他,再次膜拜他。

...

這部電影改編自蘇進的劇本《三國·荊州》,無論故事設定,還是人物設定,都颠覆了我們以往所熟知的三國曆史。

但它确實處處夾帶着鮮明的三國特色:

電影中的沛國和炎國,即是《三國》中的東吳和蜀國;

電影中的“境州”,也就是《三國》中的“荊州”;

電影中的子虞、小艾、沛良、楊蒼、青萍等角色,分别對應的是《三國》中周瑜、小喬、孫權、關羽、孫尚香等人物。

...

攝影出身的張藝謀,這一次依舊在《影》中盡情展現他的新式陰陽美學——

以雨霧氤氲的天青色為基調,黑白灰的主色中偶爾摻雜着一點點的血紅;全片充斥着陰陽八卦圖和水墨意境,黑白棋子在棋盤之中互相圍困,琴聲與箫聲随着電影的節奏你追我趕。

而文臣與武将、權謀和戰場、剛烈與陰鸷、舞蹈與武俠、進擊與隐忍、真實與虛假的對立與和諧,也将這一美學思維揮灑至極緻。

...

故事以“影子”為題,以“沛國大都督子虞收複被炎國霸占的境州”為線,在影子和真身的生死博弈之間,體現了人心的複雜和權力的殘酷。

何為影子?

古代帝王和貴族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以及方便行事,往往會秘密使用替身來代替自己,這些替身也就是“影子”。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沛國大都督子虞的替身。

他8歲那年被老都督從街頭救回來,秘密訓練20年,被取名為“境州”——他人生的使命,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幫助子虞收複境州。

...

3年前,子虞和境州守城将領楊蒼大戰,重傷難愈,且樣貌身形都大變,無法再以真面目示人。

他躲藏在密室之中療傷,整日思考如何破解楊蒼刀法,以及如何攻破境州城門,而“影子”境州,則代替他上朝斡旋和征戰殺伐。

鄧超一人分飾兩角,将狠辣陰冷、運籌帷幄的子虞和健碩單純、夾縫求生的境州都演繹得入木三分,着實令人驚豔。

...

有網友評論:“這部電影為我們呈現了張藝謀導演最佳的水平,所有演員也展現了近年來最好的演技。”我不認為這是高估。

總的來說,這或許不是一部人人都會喜歡的電影,卻是一部會讓喜歡的人會非常喜歡的電影。

02

誰是棋子?誰的棋盤?

當一個人喪失獨立人格,成為被命運操控的影子,卷入權力傾軋之中,被欲望吞噬,他該如何自處?又能作何選擇?

正如影片台詞所言: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就像下棋,隻是誰才是棋子?

誠然,如果整部電影是一盤棋局,那麼在這場人性的角逐中,每一個人都是下棋者,同時也都是别人的棋子。

...

都督子虞運籌帷幄,部署了一盤巨大的棋局,在密室的方寸之間,決勝千裡之外。境州,田戰,沛良都隻是他的棋子。

一方面,他利用沛良的“懦弱”迷惑楊蒼,使得楊蒼放松警惕,将三萬大軍調離境州城;

另一方面,他利用境州代替自己,向世人隐藏自己的病情,并在攻城那日安排境州與楊蒼正面交戰,将楊蒼困在城外;

同時,利用田戰帶領死士趁機攻入境州城内,一舉收複境州城。

在他計劃的最後,他會殺掉昏庸的沛王,也殺死替身影子,自立為王。

...

而在沛國主公沛良所操控的棋局中,他才是真正下棋的人,其他所有人都隻是他的棋子。

沛良野心勃勃,卻不得不假裝沉醉聲色,不務正事,因為他的王位,沒有一天坐穩過。都督子虞才是沛國百姓的天,是安邦定國的梁柱。

他表面上像一個愚昧無知、膽小懦弱的昏君,實則卻知曉一切——他知道魯嚴是楊蒼的間諜,知道境州是子虞的影子,也知道子虞的攻城計劃。

而他順水推舟,步步為營,利用所有人成就他自己的偉業。

連他的妹妹青萍,也被他當作一顆棋子。她的名聲與清白,尊嚴與人格,都可以被算計,被犧牲。

在他的棋局裡,最後的結局應該是:收複境州城,殺掉真子虞,讓更聽話的影子境州代替子虞成為都督,從此既可用都督子虞的威名穩固沛國,又不會被真正的子虞威脅到他的王位。

如此,江山和王位都穩如泰山。

...

田戰也是一個下棋的高手,盡管所有人都隻把他當作棋子。

他是“三面間諜”,既是沛良的卧底,也是子虞的卧底,還“效忠”于影子境州。

别人的結局有輸赢兩種,而他是個例外,有赢而無輸——最終無論是子虞勝,還是境州勝,他都會是未來的大都督;即便是沛王勝,子虞死,境州當大都督,田戰作為大功臣,也是大赢家。

...

每個人都在陰謀中算計着,掙紮着,心中的欲望肆意生長,直至吞噬本體。

他們都以為自己能操控棋局,玩弄命運,卻不知,影子真的願做影子嗎?棋子真的甘為棋子嗎?

沛良看透一切,卻沒料到單純善良的妹妹青萍竟會親自披甲上陣,和要納她為妾的楊平同歸于盡;也沒料到奄奄一息的子虞竟能在刺客的追殺中存活下來,甚至進入皇宮将他殺死。

子虞運籌帷幄,卻沒料到那個卑賤的替身境州,在楊蒼的刀下竟然活了下來,還躲過了幾波殺手,回到了沛國;他更沒料到,在最後的關頭,“隻想回家”的境州放棄了帶小艾遠走高飛,選擇将他一劍刺死,取而代之。

他們都算對了一切,唯獨算錯了人心。

...

青萍提槍上陣,慷慨赴死,證明了自己不隻是一顆棋子。

而境州一路殺伐,向死而生,證明了自己不隻是一個影子。

縱觀全片,棋子亦是下棋者,下棋者亦皆是棋子,他們共同鋪開了這場精彩絕倫的人生棋局。

隻有遊走于真假之間的人,才擁有選擇生的權力。

03

這個局裡,沒有女人的位置

在這部電影中,除了“影子”和“棋子”,還有一大主題是“女子”。

影子和真身,棋子和下棋者,女子和男子,三組都是陰陽對照的關系,互相影響,彼此牽制。

電影中男性角色有很多,女性角色卻隻有兩個:小艾和青萍。

...

在故事的開始,小艾和青萍算了一卦,卦象顯示:此卦至剛至陽,在這個局裡,沒有女人的位置。

誠然,這是一個男人與男人之間權謀與殺伐的故事,小艾和青萍,隻是被男人們擺弄的對象,沒有絲毫的自主權,仿佛對大局也無甚影響。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故事以小艾開端,又以小艾收尾。中間的幾大關鍵情節,也都是由她引出,由她推動。

...

她是一個有着大智慧的女人,所以子虞的計劃也從不瞞她。從一開始,小艾就知道境州是影子,她替子虞出謀劃策,幫境州隐藏身份。

楊蒼刀法天下無敵,連大都督子虞都是其刀下敗将,且三年之久都想不出破解之法。

而小艾卻很快參透其中的奧妙,想出了以至陰至柔的沛傘攻克至剛至陽的堅刀的破解之法。

所以,如果沒有小艾,境州不可能打敗楊蒼,為田戰攻城争取時間。

...

另一個女性角色,是“不愛紅妝愛武裝”的青萍,她耿直爽快,有着極強的自尊心。

沛王假意将她許配給楊蒼之子楊平做妾,其實也隻是一步棋,可她卻信以為真,貿然潛入攻城的死士中,要與楊平決一死戰。

相比小艾而言,青萍多了幾分剛強,但真正使她打敗楊平的,卻依舊是她“柔”的那一面。

...

臨死之前,她倒在血泊之中,對楊平說:誰叫你欺負我。

楊平知道了她的身份,蹲下身子撫着她的臉龐,眼裡有絲絲憐惜和敬佩,也有幾分輕視和傲慢,然而随着青萍的匕首插入他的後頸,他的生命便頃刻終止。

作為唯一的幸存者,田戰砍下軍旗,宣告:境州破!

所以,如果沒有青萍,田戰是否能攻下境州城,尚未可知。

...

卦象裡沒有女人的位置是真,但女人實實在在地存在于這場棋局裡,甚至對這場棋局有着重大地影響也是真。

就像電影中無處不在的水——最為不可或缺,雖無人刻意察覺。

女人如水,并非沒有位置,隻是無形,無聲,無色。

04

肆意生長的欲望,無盡輪回的陰謀

很多人看完電影都會疑惑:小艾透過門縫看到的畫面到底是什麼?究竟誰才是最後的終極赢家?

張藝謀當然知道,水墨畫的意境之美正在于“留白”,所以他故意不拍出最後的結局。這并非是故弄玄虛,而是故事發展到至此,戛然而止便是最好的結局。

...

如果非要說一說“真相”,主流的思路一般有三種:

1.境州為終極赢家。他以子虞的身份登上了王位,而田戰選擇效忠于他,被封為大都督。

2.田戰為終極赢家。他殺死了最後走出大殿的境州,成為新一任沛王;

3.沛良為終極赢家。大殿内被殺死的沛良其實是“影子”,真身另有其人,最後田戰奉沛王之命絞殺境州,成為新都督。

至于小艾透過門縫看到的畫面究竟是什麼,并沒有官方答案,隻能留給觀衆無盡的想象,和無窮的回味。

...

我個人更偏向于第1個結局,不過我不認為成為新王的境州就是所謂的“赢家”。

在做影子、當棋子時,他受盡磨難,隻能被權力玩弄于股掌。

在取代真身之後,他成為下棋的人,終于可以玩弄權力,睥睨一切,可是他卻早已在屠龍的曆程中,成為下一代“惡龍”。

終其一生,他可曾真正快樂過?

...

他夢想回家,卻被害得家破人亡,從此世間再無等他回家的老母親。

他渴望愛情,但即便小艾成了他的王後,與他日夜厮守,他們之間的巨大魔障卻也一生都無法消除——

他殺了她的丈夫,霸占了她丈夫的一切,包括她。而且,他再也不是那個害怕黑夜、隻想回家的單純少年了,他的心,早已被欲望、被野心、被陰謀、被權力所反噬。

這樣的他,她可還願意愛嗎?

...

而“赢家”境州,為了穩固自己的江山和王位,又會做出怎樣的事情呢?

姑且再試想一下,這世上最後兩個知道境州“影子”身份的人——小艾和田戰,作為王後和臣子,他們能完全信任境州嗎?境州又能完全信任他們嗎?

但凡存在哪怕一絲的信任裂縫,他們的關系又将何去何從呢?

...

欲望隻會肆意生長,從不曾消退;而陰謀隻會無盡輪回,永無終結之日。

或許,這才是真正的真相,一個沒有赢家、隻有淪喪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