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

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

——《海上鋼琴師》

...

圖片發自簡書App

01

我不知道這部電影有多經典,甚至這是在一個好朋友那裡得知的她認為很好看的電影,而後在朋友圈看在有人發過它的文章,所以心裡一直有種感覺,一定要去看一下。

記得當時整個電影院就隻有四個人,可能是因為是當天的第一場,有點早。除了我們三個是結伴來的,另一個是自己一個人在看,看完之後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己在看。

對于孤獨,每個人都不陌生,甚至現在很多人都高喊着自己很孤獨,沒有人說話,沒有人約逛街玩耍。

可是,每個人的孤獨都不一樣,内心的世界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看完《海上鋼琴師》的感受也不一樣,有人說它無聊,有人說它不值得看,但它卻真正給我帶來了震撼,我想我再看好幾遍都不會膩。

“反正,這世間沒人記得我”

這大概才是孤獨的最高境界吧,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沒有信仰,甚至沒有世界,有的隻有船和鋼琴,最後船沒了,他也沒必要再活在沒有盡頭的世界,而鋼琴,是帶到了天堂。

沒有人記得他,沒有人在意他, 他似乎也沒有存在過。

02

他出生在這艘遊輪上,被遺棄在最豪華的頭等艙舞廳裡,卻被收留在遊輪的最底層,從船上的水手撫養。因為出生的那一年是1900年,所以他的名字叫1900。

大概這就是世界為了關上一扇門,就會給你開一扇窗吧。無師自通的他學會了彈鋼琴,天賦異禀,并且以此出名,有公司找他錄唱片,大名鼎鼎的鋼琴爵士創始人找他比賽,但似乎都動搖不了他内心的那一片淨土。

一生隻想在這船上過,在海上漂流,直到遇見了愛情,遇見了那個讓他心動的女孩,當他已經準備好一切下船的時候,我以為他就要走下陸地了。

可是他沒有,走到一半,他又回來了,那時候看到這的時候我還是很不明白為什麼他最終會回頭,并沒有什麼理由不下船不是嗎。

電影的最後,因為戰争的動亂,沒有足夠的人和财支撐這艘船準備要把它炸毀的時候,他也亦然選擇不下船,和船同歸于盡。

看到輪船被炸毀的那一刻,我哭了,心裡莫名地覺得很難受,當時并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看來是因為我懂他的孤獨了,懂他從未下過船,這艘船的世界便是他的世界。

...

圖片發自簡書App

03

很多人說這部電影是在闡述孤獨,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在我眼裡,1900是活得最通透的人,也是把自己的内心想得最明白的。

他為很多次不一樣的遊客彈琴,他能知道每一個人的内心世界,似乎能讀懂每一個人的内心,通過他的眼睛觀察,再通過他的鋼琴表達出來。

讓我最震撼的畫面不是鬥琴的那一段,而是吹小号手第一次上船暈船,他們在大廳裡随着海浪跳舞彈着鋼琴,給我的感覺除了奇妙就是美好。

那種與世無争的感覺,那種沒有外在因素幹擾,一心沉迷在自己的内心世界裡。

自己的世界到底應該怎麼定義的呢?人活得多長活得怎麼樣才不會不枉此生呢?

看完整部電影,我懂得了1900為何不下船,也正因為沒有下船才能夠讓我們震撼。

因為在他的世界裡,他從未存在過,沒有存在于任何一個人的世界裡,他隻是這個真實世界的過客,船沒了,似乎他的一生的使命也到此結束。

04

他讓我想起了《月亮與六便士》裡的

滿地都是六便士,而他擡頭看到了月亮。

1900本可以憑着自己的鋼琴天賦獲得财富和名利,這似乎是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想得到的東西了吧。

包括我看到他無親無故的經曆,被抛棄,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我也是希望他可以成功,從此大名鼎鼎,過上幸福的生活。

但最後看着船爆炸的那一刻,懂得了他的幸福不過是如此,到天堂去繼續彈鋼琴。而不是我們自己大多數人所定義的所謂的“幸福生活”。

...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