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這第一部劇場版其實是與此後各作相比風格獨特的一作。雖然此作被一些人認為是“從第一部劇場版就定下了爆炸大片的定位”,但從推理角度,此作倒也不乏可讨論之處。與其他劇場版以貫穿全片的主線謎題不同,這部劇場版更強調各個片段的小謎題,而貫穿全劇的大謎題反而顯得虛化。大體上,本篇有這麼四個謎題:

①黑川家死亡信息之謎

回想起來,其實我特别喜歡開篇這段的推理。毛利的推理其實并不離譜,而後目暮的反駁讓我回想起埃勒裡奎因在《X的悲劇》中對“死亡信息”的論述——“在生命結束的那個獨特時刻,人類心靈所爆發出的瞬間力量多麼神奇強大”——其實很多死亡信息詭計正是源于彌留之際的思考,關于人在死前是否有條件思考出死亡信息也是推理小說中的一個經典問題了。不過真要是在作品中抛出這個問題的話,那就隻能放棄死亡信息是死者所想這一可能性了。而柯南的解答正是死亡信息解謎的另一個方向:死者留下的直白的死亡信息卻被意外因素扭曲,而這一意外因素則是鍵盤的輸入模式機制,不得不說這一詭計對鍵盤的利用确實是巧妙的,我很喜歡。

不過,在解開死亡信息後出現的血迹線索卻諷刺性地使得“解開死亡信息”這一行為變得無足輕重。這讓我想起了青崎有吾的《圖書館殺人》,在這部作品中,偵探從未用正眼看過死亡信息,“死亡信息并不重要”成了這本書所要表達的觀點之一。

(話說這裡是不是扯了太多别的……)

②岡本市長父子車禍之謎

這裡警方就稍微有點降智了,偏偏點煙器的指紋沒有被擦掉這點很牽強,而一看到點煙器上的指紋就算是警方也該知道真相了。

③環狀線炸彈之謎

這裡的解答我也很喜歡,炸彈的設定很巧妙。

④貫穿全片的縱火&爆炸事件之謎

這也是全片最受觀衆矚目的地方,線索方面基本上還是有點考觀衆眼力的意思,隻是很簡單地在建築的照片上制造局部的不對稱,再加上别的線索簡單得出結論,并不算很出彩。針對動機的解答,不過這個動機還是太過瘋狂了,也是能理解為什麼廣受吐槽。

而在獨特的謎題布置之後,新蘭的拆彈戲才是本篇真正的精華。兩人背對背“生死相随”也成了本片的名場面了。

寥寥草草寫了點東西,不知以後會不會删改,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