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台詞

從來沒有一節課教我們如何長大。

長大後學會忘記。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可是對于我喜歡的人,我希望能有最好的結局”

“你向前走,我一直跟着你”

...

圖片發自簡書App


讓我哭的瞬間

陳念坐警官的車回家,陳念說“從來沒有一節課教我們長大”

陳念從後面抱住小北大哭

陳念被定為嫌疑人被審訊的時候

快來個人告訴我,什麼時候哭的?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大的感觸是真實又疼痛

電影将兩大話題:校園暴力和高考結合起來,兩者所對應矛盾是殺人案和成績單。背後還諷刺了其他一些問題。

總而言之,是真敢拍!

校園暴力映射現實冷漠

校園暴力的對象剛開始是胡小蝶,而後陳念,接着魏萊一夥的小跟班(叫什麼名忘了)

有意思的是,小跟班同是施暴者和受害者。在陳念被追,躲在垃圾箱裡時已經有伏筆,小跟班明明聽到手機鈴聲,但是沒有揭穿。而之後小跟班成了被施暴對象。

“我明明很聽她們的話”這句話恰恰是一個圍觀者的心态,卻間接地促成施暴者的膽大妄為。

“你為什麼不報警”。在電影裡,陳念沒有選擇和胡小蝶一樣惹氣吞聲,而是收到傷害後選擇報警。

諷刺的是,陳念被魏萊一夥人追趕的時候,她選擇了報警。但是警官當時沒有及時接。事後回的電話卻差點暴露了陳念自己。

映射的不就是校園暴力救助的無力或者說是法律援助的不及時性嗎?

作為霸淩的領頭者,魏萊清高又懦弱。

家裡有錢,媽媽說“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很重要”,有些強勢甚至勢利。家裡的架子上擺着獎項,媽媽打扮優雅得體,可見魏來的家庭十分優渥。在這樣的環境成長下,魏來的價值觀成長為畸形扭曲,面對胡小蝶的死,明知和自己脫不了幹系,卻諷刺“她媽到學校鬧賠的錢難道比不上胡小蝶上大學孝順她嗎?”

當警官到魏來家中詢問時,魏來的表情帶着一絲輕松的微笑。

動物在臨死前看世界的眼睛是因為它們害怕。她又何嘗不是呢?害怕媽媽對自己失望,害怕同學孤立自己不如自己先孤立别人。

最後她自己給自己作死的。“我給你錢好不好?”“我想報北大,你最好不要跟我一個學校”“你為什麼不要錢呢?這樣你跟你媽媽就不用東躲西藏”

然後她就die了。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施暴者可恨可悲。

當事情敗露後。學校想讓施暴者退學。于是她們的父母來學校鬧。上演給老師下跪,打罵自己孩子的苦情戲碼,試問孩子暴力他人的時候父母在哪裡了?難道孩子打人扇巴掌的技術不是父母言傳身教的嗎?而最後的交代是食物鍊尾端的班主任獻出了自己的飯碗,簡直諷刺,卻又如此真實。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悲劇的一點溫情

陳念嘛。

周冬雨演的棒棒的。

尤其是在被拍下侮辱性視頻的時候。她攔住小北,從背後抱住他,她終于忍不住地失聲大哭。她脆弱又堅強。隐忍卻不懦弱

就是陳念這個角色設定還是有一點點值得探讨。

親吻一個陌生的被毆打得頭破血流的小混混。怪不得人家小北問你“是不是喜歡我?”要我。我也得問!

“硬不硬啊”大晚上問這種話很容易讓人誤會的好不好?什麼?“沙發硬不硬?”

如果有人願意為你過失殺人而去頂罪,你會願意嗎?心安理得?還是心有愧疚?

假設電影最後讓陳念順利上了大學,小北替陳念頂罪。這樣的結局會不會更好?

我想不會的。因為不過審啊!

電影的最後似乎是他們在一起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希望是真的拜托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後來談談電影本身動人之處吧

大範圍臉部特寫鏡頭

剛開始銀幕出現周冬雨飾演的陳念作為一名英語老師,講解was和used to be 的區别的時候,周冬雨的神情不是很有老師的感覺,所以給人代入感不是很強。

但是看完影片最後,首尾呼應。片說了used to be和was的區别。前者表達過去常常,但現在不是那樣了。

This was our playground.暗指陳念當時的校園,而她受到校園欺淩。

This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暗指這些年法律完善,校園欺淩被重視,過去的校園欺淩,現在已經不是了。

鏡頭特寫臉部使得演員臉部細節無線放大,甚至可以看見演員臉上的痘痘和雀斑,精确到每一顆黑頭。開頭給了易烊千玺一個臉部特寫鏡頭,連額頭邊的疤痕都看的一清二楚。(雖然不知道是演員臉上本來有的還是化妝化的)

以及最後囚車上,兩人的對話,同樣是臉部大特寫,屏幕照滿整張臉。光影在臉上移動,鏡頭來回切換。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真實的高考

我們每個人幾乎都經曆過高考。疊滿桌面的資料,密密麻麻的筆記,像蜜蜂,像趕集似的背書。

耳機裡傳來熟悉的英語聽力,嘴裡念叨着你曾經熟悉的生物知識點。

音效細節。胡小蝶跳樓引同學圍觀,陳念聽着英語聽力,當圍觀的群衆越來越多的時候,陳念摘下了耳機,聽力的聲兒變小直到消失。

高考那天下着雨,色調陰郁,一把把傘像蘑菇朵起起伏伏。當考試開始警戒線被拉開的瞬間意味着寒窗苦讀十餘載即将得到一份答案。此刻,所有的一切都靜止的,肅穆的。

畫面變得緩慢,所有聲音都消失。

就連監考老師萬年不變的程序都展現了“這是一份密封的檔案啊……”

不似某些青春疼痛片,堕胎流産,車禍,離異癌症俗套至極。

也正是因為這些細節,從畫面觀感,色調質感和音樂節奏一步一步将觀衆的心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