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回家的高中生市子,發現與自己相依為命的母親離家出走了。母親沒有留下一句話,即便在多年後,也依然杳無音信。

市子與母親生活的地方——小森,是位于日本東北地區的鄉村,去一趟鎮上需要花費一天時間。母親的突然離開,讓市子成為了無所依靠的鄉村“棄子”。


...


市子嘗試着在東京讨生活,卻發現鄉村出身的自己貌似隻有一身力氣,完全無法融入忙碌喧嚣的都市。但逃離東京的她沒有地方可去,隻能回到養育自己長大的地方——小森。

《小森林》這部電影,正是講述了市子回到小森後的生活。電影分為“春、夏、秋、冬”四篇,其中“夏、秋”篇于2014年8月上映,“冬、春”篇于2015年2月上映,“夏、秋、冬、春”才是正确的觀影順序。


...


回到小森生活的市子自力更生,除了在鎮上打工以外,還自己務農。一年四季的食物,大多都是通過自己的雙手種植、收獲,并做出美味可口的食物。

夏天,有烤面包、酸米酒、胡頹子果醬、伍斯特醬油、榛果醬、雨久花泥、西紅柿罐頭。


...


秋天,有通草果、核桃飯、洋蔥醋腌油炸紅點鲑、糖水栗子、番薯幹、番鴨、時令炒青菜。


...


冬天,有雙色蛋糕、納豆糯米團、凍蘿蔔、柿子幹、紅豆、印度薄烤餅、腌菜。


...


春天,有天婦羅、冬花味增醬、節節草根、野蒜苗炒鲑魚白菜花意面、幹炸蔬菜餅/姜汁味卷心菜蛋糕以及土豆。


...


《小森林》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0,與其說電影在表達日本農村生活的溫馨美好或訴說主人公的成長曆程,倒不如說它是一部“美食”電影,堪稱“舌尖上的日本鄉村”。

正是在日複一日的勞作中,市子理解了母親獨自一人撫養她長大的辛勞與不易。她一直在埋怨母親,比如說母親不給蘿蔔除草是“懶惰”,卻從未為自己晚起床而感到抱歉。

周圍所有人都在積極地面對生活,隻有她自己是在逃避外面世界的艱辛,并把一切都推給母親。


...


她終于明白在那個寒冷的冬日,為什麼母親會在掃完雪并為她做了她要求吃的冬花味增醬後離家出走。那是因為她一直在索取,而從未給予母親任何精神上的慰藉。

在她回憶中,母親在偏遠的鄉下曾三次接待外國朋友,還會做各種西式料理,知道在城市裡才有的調味品。這些都明顯表達了母親曾有着與小森不同的生活,或許選擇在小森生活完全是為了撫養市子。在市子成年且有獨立生活能力後,選擇離開的母親一定有自己的苦衷。


...


後來市子收到了母親的信,信中沒有說明母親在什麼地方以及在做什麼,而是講了一些大道理。但市子明白,母親是去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幸福了。

小森讓市子變得平和而堅定,于是她決定像母親一樣面對自己想逃離的地方,回到城市并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


...


結尾以市子和丈夫在小森跳神舞慶祝春收結束。台下的觀衆,有她在的好朋友們,也有熱情的銀發鄰居。舞台上市子的眼神透露着堅定,像是在表達自己已經找到了想要的生活。


...

美好的景色總能撫平傷疤,美好的食物總能消解壓力。無論如何都要好好吃一口飯,平淡的日子才會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