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偷家族》劇照

在看《小偷家族》這部電影時,我曾多次後退,把有些細節重複看了很多遍。

小偷家族是一個沒有血緣關系,并且以偷東西維持生計的家庭,他們的家庭成員是一個被搶走了丈夫後又被兒子兒媳遺棄的老太太,一個建築工地工人,一個洗衣工,一個女憂,一個被遺棄的男孩子,一個被虐待的女孩子。他們收入微博且不穩定,但他們過得比有血緣關系的家庭更溫馨,處處都是溫情。

那麼,什麼是家?一定要有法律認可的親屬關系嗎?一定要有血緣關系嗎?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就不能構成家庭嗎?

龍應台在文章裡寫過,很多家,很多,沒多久就散了,因為人會變,生活會變,家,也跟着變質。渴望安定時,很多人進入一個家;渴望自由時,很多人又逃離一個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許遇見的是一個渴望自由的人,尋找自由的人也許愛上的是一個尋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變成一個沒有溫暖、隻有壓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涼,但是家卻可以更寒冷。一個人固然寂寞,兩個人孤燈下無言相對卻可以更寂寞。

而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生活在一起,心連着心,給彼此愛和溫暖的就是一個家。小偷家族的成員在他們的原生家庭裡沒有得到愛和關懷,他們感受不到家的溫暖,也許正因為這些相似的經曆或遭遇,讓他們因各種原因走在了一起,他們得以相互理解,相濡以沫,像真正的一家人一樣生活在一起。

我最喜歡看他們一家六口人坐着電車,穿過無邊的綠色田野,去海邊玩的情景,這一段我看了很多遍。老太太獨自坐在岸上,看他們五個人在海邊玩水,她用沙子埋掉自己腿上的老年斑,看着遠處的家人,她微笑着說,“謝謝你們啊!”看到這裡,我感動到快要落淚。

...

《小偷家族》劇照

影片充滿了溫情,你總能看到人性的美麗。比如柴田治以為什麼都教不了孩子,卻教會了祥太什麼叫青春期;亞紀遠離了富有的家庭,卻可以和奶奶在被窩裡撒嬌;由裡遭到親生父母的虐待,信代以失去工作的代價保護她……

可是影片裡也有讓人感到沉重的部分。看完電影我一直在想,祥太為什麼偷橙子故意被抓?也許是因為以前他年齡小,道德觀念沒有形成,在柴田治的熏陶下,他以為偷東西是無傷大雅,甚至是理所當然的。直到有一次作案時,小商店爺爺對他說:“别讓你妹妹再幹這個了!”祥太才知道,原來小商店爺爺一直都知道他在偷自己的東西,卻一次都沒有揭穿他。小商店爺爺去世了,他的善良和寬容讓祥太開始動搖,他曾笃信的生活方式變得脆弱不堪。故意被抓意味着“試探”或者說“矯正”的開始,祥太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了。這是一個自我否定和自我重塑的過程。

...

《小偷家族》劇照

随着祥太被抓,奶奶死後屍體被埋在院子裡的事情也敗露了。于是小偷家族解體了。信代獨自坐牢,祥太去了孤兒院開始上學,由裡被送回家,亞紀也許也回家了,治重新租房子找工作。

祥太和治在被窩裡對話,在祥太的詢問下,治含淚承認事情敗露想抛棄祥太跑路,祥太臨上公交時告訴治,自己是故意被抓的,也許這樣可以讓治少一些自責和内疚。

柴田治一直想讓祥太叫自己一聲爸爸,可是祥太對治的教育方式隐隐的不認同,和對原聲家庭的模糊記憶,讓他一直開不了口。盡管如此,祥太仍然認可治的愛。最後在公交車上,祥太回頭叫了一聲爸爸,雖然治聽不到。

這就像有血緣關系的家庭裡,孩子也會和父母鬧别扭,冷戰,對立,甚至大打出手,但是孩子仍然能夠感受到父母最深沉的愛。

雖然小偷家族解散了,但是我想這是他們每一個人生命裡最溫暖、最珍貴的記憶。他們的故事讓觀衆重新思考,什麼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