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找小糖人》片頭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青年被稱為“垮掉的一代”。
鮑勃·迪倫是最出名的青年偶像,他反叛,自由,憤世嫉俗,他的歌詞超越歌曲本身成為青年嬉皮士的精神領袖。

圖片發自簡書App
而60年代中期的“英倫入侵”浪潮更是為美國帶去了更多元的搖滾文化,标榜自由和頹廢,遠離主流社會,蔑視傳統道德的搖滾樂成為60年代的新藝術。

“英倫入侵”代表:披頭士和滾石
在這場浪潮中,出現了許多搖滾新青年,他們渴望成為下一個披頭士或者下一個鮑勃·迪倫,一腔熱血撲在對音樂的熱情中。
這其中有像Led Zeppelin那樣一炮而紅,出道即巅峰,星路暢通無阻的幸運兒;也有像Pink Floyd,Fleetwood Mac這樣一波三折,曆經坎坷,終于功成名就的弄潮兒;但是多數仍是滿腹經綸,卻始終不溫不火,默默無聞的音樂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他們拉開了70年代搖滾樂的序幕,迎來了搖滾樂最燦爛而輝煌的金色年代。
羅德裡格斯便是這場搖滾群像戲中籍籍無名,重在參與的一員。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他來自美國底特律,在1970年和1971年發行了兩張專輯《Cold Fact》與《Coming From Reality》,兩位制作人都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甚至認為如果他繼續自己的音樂事業,可能會取得比鮑勃·迪倫更高的成就。
不過,人生在世,沒有假設,縱使才高八鬥,但正如千裡馬需要覓得伯樂才能真正被叫做千裡馬,成功的音樂事業某種程度上更需要的不是才華,而是足夠的運氣。
羅德裡格斯在美國的音樂事業毫無起色,唱片銷量十分慘淡,蘇塞克斯唱片公司董事長說,他的專輯大概隻在美國賣出6張,連他的女兒都不願意去買。
我不明白,他這麼優秀,在當時,所有的成功條件都具備,為什麼沒成功,時至今日這個問題仍然困擾着我。
——邁克·西奧多, 羅德裡格斯第二張唱片制作人
《Coming From Reality》發行後不久,蘇塞克斯唱片便開除了羅德裡格斯。直到現在,提起這個名字,仍然沒有多少人認識他。
如果沒有這部紀錄片,或許很多人一生都不會接觸到這位昙花一現歌手的音樂。而羅德裡格斯離開公司後,也沒有繼續這份事業,而是像大多數無名音樂人那樣放棄音樂,隐沒于美國城市的夜幕中,再無蹤迹。
但是,羅德裡格斯傳奇的故事,才正式拉開序幕。
在“Sugar”斯蒂芬的叙述中,羅德裡格斯是南非家喻戶曉的巨星,這與他在美國的境遇完全不同。
可惜,羅德裡格斯從未踏上過這片土地,也從未知曉自己在美國另一端的南非深受擁戴。
20世紀60年代的南非,正值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最為嚴重的時期,南非的年輕人知道一切正在發生的自由運動,卻沒有人知道南非正在發生什麼。
對美國人來說,南非就像是另一個世界,沒有人知道《Cold Fact》是怎麼傳到南非的。
最被人接納的一種說法是,一個來南非探望男友的美國女孩攜帶了一張《Cold Fact》唱片,無意間在聚會中播放了幾首歌。布魯斯和民謠曲調雖平和婉轉,但歌詞迸發出的激蕩高昂的情緒不亞于思想激進的鮑勃·迪倫的反戰名曲。
羅德裡格斯讓南非青年聽到了對底層生活的關懷和對政府不滿的控訴,看見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這和他們的心情十分吻合。

圖片發自簡書App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自發的翻錄唱片,在沒有媒體和網絡的幫助下,擁有同樣反抗意志的人們因為羅德裡格斯的歌聚在了一起。
斯蒂芬稱羅德裡格斯的唱片至少在南非賣出50萬張,他是南非青年的精神偶像,他的名氣超越滾石樂隊,超越鮑勃·迪倫,超越披頭士,他的音樂成為反種族隔離的聖歌。
如今南非的歌手和樂隊,大多深受羅德裡格斯影響, 但是,沒有人直到這個美國歌手的任何信息,甚至人們對他模樣的認知僅僅隻有《Cold Fact》上那個模糊的身影,而羅德裡格斯在台上離奇自殺的消息也讓南非青年不可置信。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位神秘的美國歌手,這個神秘的精神領袖,引導了南非一代人,開啟了一個時代。
這個偉大的故事開始于斯蒂芬一位嫁去洛杉矶的朋友。這位朋友來到美國後,才知道沒有人聽過羅德裡格斯這位歌手的名字,唱片店也根本沒有他的專輯,他在南非和美國的名氣就像是平行世界中兩個截然不同的羅德裡格斯。
斯蒂芬聽夠感到很有意思,他第一次對偶像的生平産生了興趣,卻不知道如何尋找這位小糖人。
于是,這位老糖人為羅德裡格斯第二張專輯封套《Coming From Reality》撰寫文案時寫到:
“有沒有音樂偵探來幫幫我們?”
慕名而來的是一位叫克雷格的記者,克雷格當時初出茅廬,需要一篇新聞稿奠定地位。這兩人都是羅德裡格斯最忠實的粉絲,他們想要找到已逝偶像的真實生平用以追憶和緬懷。
尋找偶像過程亦十分艱難,他們從現金去向入手,卻一無所獲,後來又排查歌曲中的地名,着手建立尋人網站,也石沉大海。
最終,克雷格在羅德裡格斯的歌曲中找到了一個線索。
一個叫做迪爾伯恩的地名,這是美國底特律的一個小鎮。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于是,兩人匆匆收拾行囊從開普敦遠渡底特律,認識了羅德裡格斯第二張唱片的制作人邁克·西奧多,向他講述了這個令人感動的故事。
西奧多不敢相信,這個在美國消失匿迹多年的無名歌手,竟然是另一個世界的巨星。
當克雷格說到羅德裡格斯離奇自殺的故事後,西奧多的回應讓兩人喜出望外:
你說死是什麼意思啊?他沒死啊!”
這種感覺就像是,你有一位喜歡多年的巨星,他曾經是你的青春,你的精神食糧,可惜,在你喜歡上他一發不可收拾時,他去世了。但是,多年後,你得知他仍然在世。
這個消息讓斯蒂芬和克雷格高興壞了,十年如一日的尋找終于有了一絲眉目。
不久後,克雷格便把這個故事寫成了一篇新聞稿《Looking For Jesus》。
他本以為這是故事的結局,卻沒想到這僅僅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文:PlantPage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