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與别人斤斤計較,結果很快地周圍的人都成了自己的敵人,自己成了孤家寡人,陷入了尴尬痛苦的境地。
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呢?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學會寬容。
忙碌在滾滾紅塵中,面對一個小小的過失,常常一個淡淡的微笑,一句輕輕的歉語,便會獲得包涵諒解,這是寬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經意的話,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但不要苛求他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這也是寬容。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寓理于此。

寬容,對人對己都可以成為一種無須投資就能夠獲得的精神補品。學會寬容不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可以赢得友誼,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滿,乃至事業成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對子女、配偶、老人、學生、領導、同事、顧客、病人等,都要有一顆寬容的愛心。寬容,它往往折射出一個人處世的經驗,對人的藝術,良好的涵養。學會寬容需要自己吸收多方面的營養,需要自己時常把視線集中在完善自身精神結構和心理素質上。
學會寬容,意味着你不再心存疑慮,這将會使你獲益終生。法國著名文學大師雨果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世上海洋是寬闊的,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胸懷。”雨果的話不無現實啟示。
走進别人的心靈
人在社交界如同在戲劇裡一樣,具有一個角色非常重要,而如果你能讓别人意識到你對他的興趣,這無疑會使你成為這出戲劇中的主角,因為你對别人的興趣就是你對别人最高的尊重,這是人際交往叢林中取悅他人的一種機智。
走進别人心靈的最佳方式就是讓他意識到你對他有着濃厚的興趣,當你這麼做時,你不但會受到歡迎,也會使生命得到擴展。
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要使自己受人喜愛,受人歡迎,讓人覺得跟自己做朋友十分有趣,就要花些時間,關心别人,對别人感興趣,與人友好相處。有朋友,便有支持,有鼓勵,便一定能振作精神。
生活中的每一次會面都會成為一次奇遇,而每個人的經曆都是生活中重要的一課。那些富人、窮人、有權有勢的人與孤獨的人,都如我們一樣充滿了夢想和疑慮,并且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故事可以講述,隻要我們用耳朵去聽。
先喜歡别人,然後再提一些問題,看看你投射在别人身上的光芒,是否會一百倍地反射回你的身上。
我們曾放走過多少如此珍貴的機會啊!那些被認為相貌平凡的人,穿着古怪的人——他們和你一樣有故事要講,也和你一樣夢想着有人能傾聽他們的故事。
工作的最大意義不限于由此獲得的物質報酬,在于能表現出個人的價值,提高個人的社會地位,獲得成就感,從而發現自我價值,得到心理滿足。生活需要懂得合理休閑,舒緩情緒的緊張,讀書、郊遊、歌會、釣魚、運動等都可豐富生活,恢複體力,調劑腦力,獲得身心的愉悅。
多做事,少抱怨
有一個人在去尋找快樂的路上,遇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宮殿的主人熱情地挽留他居住。
這個人說:“我辛辛苦苦地忙碌了半輩子,現在隻想吃,想睡,我讨厭工作。”
宮殿主人答道:“若是這樣,那麼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裡更适宜居住的了。我這裡有山珍海味,你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會有人來阻止你。而且,我保證沒有任何事情需要你做。”于是,這個人就住了下來。
開始的一段日子,這個人吃了睡,睡了吃,感到非常快樂。漸漸地,他覺得有點寂寞和空虛,于是去見宮殿主人,抱怨道:“這種每天吃吃睡睡的日子過久了也沒有意思。我對這種生活已經提不起一點興趣了,你能否為我找一個工作?”
宮殿的主人答道:“對不起,我們這裡從來就不曾有過工作。”
又過了幾個月,這個人實在忍不住了,又去見宮殿的主人:“這種日子我實在受不了。如果你不給我工作,我甯願去下地獄,也不要再住在這裡了。”
其實,我們對于工作的态度也是如此。平時總是在不停地抱怨,我太累了,真的不想工作了,等等怨言。但是,假如真的給你放個“長假”,讓你天天無所事事,你就真的能受得了嗎?可能開始的幾天,你會覺得沒有了工作的壓力好自在,但時間一長,你就會變得煩悶,開始渴望工作。那時,你才能真正體會到“工作是人類的第一需要”。
沒有人喜歡和一個絮絮叨叨、滿腹牢騷的人在一起相處。再說,太多的牢騷隻能證明你缺乏能力,無法解決問題,才會把一切不順利歸咎于種種客觀因素。若是你的上司見你整日哼哼唧唧,他恐怕會認為你做事太被動,不足以托付重任。你有時間來抱怨,還不如多做點事情。
工作是快樂的源泉,多做事,少抱怨,能使人忘卻悲哀,獲得平和充實的幸福感。當你陷入苦難和悲哀的深淵而不能自拔時,你可以找點事做,比如,去拖地,去劈柴等,不管做什麼,隻要你把心放在工作上,就會忘掉不快,把煩惱抛到九霄雲外。
學會釋放壓力
在事情龐雜,壓力很大時,就應該把頭腦中的所有事情排個順序,隻為最重要的那一件事情擔心,重點解決這一件事,至于未發生的事情,更要甩甩頭,把它從腦子裡趕走。如此,你可能就不會思前想後、坐立不安,并且還能把事情一件件地順利完成。
按計劃一件一件地去做事情,就會使我們思想集中,充分思考,那麼再困難的事情都不會引起人的煩惱。相反,會因此而産生智慧的結晶。如果正在做某件事情,心裡還想着别的事情,那麼,就會給自己的思想造成困惑、迷亂,從而産生煩惱和焦慮。工作中的心理調節就是要從這種煩亂的工作事件中解放出來,一件一件,有條理地去進行,你就會感受到工作的效率和快樂。
不管如何,生活工作中應該多做些嘗試,釋放壓力。
愛好是心靈的寄托
一個人生活着,有所愛有所好,才能使自己的生活趣味化、生動化、優美化。愛好一種東西,或一項工作,可以使你的生活充滿了情趣。
不論你愛好什麼都可以,但是,你總得有所愛好。因為你有所愛好,精神才會有所寄托,心靈才有附着。
小愛好不但可以愉悅身心,放松心情,而且還有延年益壽之功。有人做過這樣的研究,他們試圖找到長壽老人的共同特點。他們研究了食物、運動、觀念等多方面因素對健康的影響,結果令人驚訝,長壽老人們在飲食和運動方面幾乎沒有完全共同的特點,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即他們都有自己的小愛好,并且把這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為之奮鬥,這是他們的精神寄托。
常常有一些年輕人訴說生活苦悶、煩惱,他們中有的人常在迪廳和麻将桌上消磨時間,但是當迪廳和牌桌夜闌人散,是不是心頭會有加倍的寂寞之感呢?人生不可避免寂寞,也無法避免憂悶。消解寂寞、憂悶的方法,不需外求,因為外面的任何事物都無法使你忘卻人生的寂寞憂苦。
為什麼不靜靜地坐下來,到你的心靈深處,去尋求那株美麗的忘憂草呢?
打開琴蓋,奏一支曲子。
掀開書面,讀幾篇好文章。
拿起筆,寫一首小詩,或随意寫下你心中要說的話。
打開顔色盒,把你窗前的一枝新綠描畫下來。
望着遠方一線天光,唱一支古老的歌。
在屋後的一片空地上,撒上幾顆籽粒。
到窗前的老樹下,去尋找幾枚果子。
哪片樹葉下有鳥兒在唱歌呢?我們要等待着看到它的影子。
你的工作,可以是你的愛好,你不妨在工作之外,再加些愛好,那你便會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們活着一天,就應該使心靈有所寄托,有所愛好。
将你的心靈寄托在一種事物上或一個工作上吧,從它們那裡,你獲得了生命的保證,知道了生命的定義,明白你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空虛地白走一趟,你的心中會感到無限的快樂。
在遊山玩水中放逐自己
生活中人們為名利而奔忙,弄得身心疲憊,卻不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麼。不妨利用假日走進大自然,當你面對高山、大河,面對大自然的美景時,才會頓悟,返璞歸真才是自己追求的目标,生命中許多追求并非真的有必要,也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大自然是一本無字的書,深入到自然中,遊山玩水,看幽谷清泉、奇石怪草,或醉卧草地,或賦詩山間,其中有不盡的樂趣,能讓人忘記生活中的種種争鬥與心機。在忙碌的生活中,适時在遊山玩水中放逐自己,給心靈一個反思、放松的機會,該是多麼美好啊!
置身大自然,邁步山水間,任我心自由自在地馳騁,讓人在物我兩忘的意境中,将天地萬物置于空靈之中。這是何等的快意,何等無拘無束的心境!
大自然的魅力在于它巨大的生命力。越是原始的地方,我們越是感覺到生命力的強大。大自然的神奇,可以讓人真切地體會到生命的渺小和珍貴;大自然的美麗,可以讓人體會到人生的美好。所以,生活中當你感到煩悶時,不妨背起行囊,一個人獨自去遊山玩水,到大自然中放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