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延禧攻略》裡,佘詩曼扮演的娴妃,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劇。
造成她黑化的那天嘛,陽光本來很燦爛,但是坐在馬車裡的娴妃娘娘哭哭啼啼地,背脊發涼。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她娘在宮門口攔住她說:輝發那拉氏家破人亡,并在她面前自盡的那一刻起,她的信念第二次坍塌,摔得徹底。
她娘上了年紀,卻沒辦法在家享福。兒子頂風做案,觸怒天下最大的人—-乾隆皇帝,被關在牢裡,連親姐都不肯去求情。

圖片發自簡書App
家丁傳來常壽死于大牢的消息,無疑成了壓垮她老人家的最後一根稻草。
她娘痛罵娴妃後撞柱而死,一點商量的餘地都沒有,正如之前那個堅決不肯幫親弟求情的娴妃一樣。
而第一次信念崩潰得讓娴妃吐血的,竟是前一天晚上,在那個讓他阿瑪失去自由的那個陰暗潮濕的大牢裡。

圖片發自簡書App
她堅信一件事!堅信她爹沒有行賄。在乾隆面前,在自己心裡,她都沒有動搖過這個信念!
不料在牢裡,她爹哭着求她救他,間接承認他為了救兒子常壽,而向怡親王行賄的事。
估計她心裡有一千萬隻草泥馬奔騰而過。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無奈她整個家裡,卻隻有她最沒演技。

圖片發自簡書App
親情讓她不省心,愛情讓她沒信心。
從14歲入寶親王府,9年過去了,乾隆皇帝對着沒什麼個性的娴妃,早已厭煩透了。
辛辛苦苦數着季節親手做衣服給乾隆皇帝,也激不起他一點憐惜,隻吩咐太監傳話,說是以後不用這麼麻煩了,也不回送個禮物什麼的,一點禮尚往來的意思都沒有。

圖片發自簡書App
要知道,為博得皇後富察氏一笑,乾隆可是從福建運新鮮荔枝樹到了長春宮,還整整三棵呀!
愛情嘛,期盼能長久持有,本就是幼稚的想法。特别是在後宮之中,哪怕是後宮上一場的争寵冠軍甄嬛,也有曾與先帝鬧别扭鬧到下不了台階的意外狀況。
後宮本就是權力場,偏偏娴妃,看懂,卻裝不懂。死腦筋,不知變通,也不肯變通。
當她為給親弟治病,偷拿自己出嫁前的首飾出宮變賣時,被高貴妃捉住,以此要挾加入高家陣營時,她還不為所動。

圖片發自簡書App
随着被太監們踩碎的陪嫁首飾一起碎成粉的,還有她,一個不得寵的妃子的尊嚴。
隔着屏幕,我都為她跪着的膝蓋生疼。
身處後宮,不進則退,可以不去害人,但至少得讓壞人感覺惹不起不是?

圖片發自簡書App
更氣人的是在這之前,娴妃已錯過救弟弟常壽的最佳時機。
純妃心細如發,早在獲悉娴妃之弟常壽出事時,就勸她去向皇後富察氏請求幫忙,作為乾隆心目中的白月光,皇後幫着求情,估計還有點希望,然而,她執意不肯。
一邊心疼弟弟直掉淚濕了家書,一邊擔心一旦求情就會被迫加入她皇後的陣營。
很多人說娴妃是淡泊名利,但是淡泊名利的前提是有名利了,打從心底裡看輕了,才能算淡泊。
娴妃在劇中的前十幾集的表現,說穿了,隻不過是在苟且偷生罷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她不是沒有抗争過,可是,哪怕她之前幫過後宮的其他妃嫔,在她最落泊,為娘家四處借錢的時候,等待她的,是無數次的閉門羹。
我早就說過,後宮從來不缺牆頭草。
要麼被擠兌,要麼黑化。心疼娴妃,她的父母沒有教好她。
她阿瑪那爾布一生清白,把名節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要,卻不得不死,因他無能。
赈災款被從上到下層層剝削,到了他手裡,所剩無幾,可為什麼被推出去犧牲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娴妃的阿瑪。
他的這種性格,根本不适合做官,沒啥鋒芒可露,業務上沒什麼核心競争力。本來就不招皇帝疼,任務來了,上懲治不了貪官,下也鎮壓不住流民。
全國人民流離失所,怨聲載道。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大局為重,太後甄嬛是過來人,不舍得乾隆因抓貪官,牽扯太多皇親國戚而被孤立,唯有找個人,殺一儆百。既平息了民憤,又穩定了軍心。
乾隆雖然是那爾布的女婿,但是擺在兩人之間,更重要的關系是君臣,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堂堂皇後,成了美麗世界的孤兒。她坐上再高位,被迫害的家人都沒有辦法死而複生了。
那爾布對女兒娴妃的教育是對的,也是錯的。
教她正直,善良,卻又迂腐,眼光短視。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
作為後宮的一股清流,為了整個大局,被太後下旨犧牲掉自己的親人,是自然而然的事,被滅掉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你從來沒向皇帝提過什麼要求,他自然認為你什麼都不需要。你的感受?原來你也有感受?隻因你從來很乖,什麼都順服,你的委屈,在他看來是不存在的。
愛哭的孩子有糖吃。是不是話糙理不糙?
而娴妃的母親更是可笑又可憐。
她愛慕虛榮,與娴妃她爹三觀不合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明明老公不在意自己的前途,她就使勁吹枕邊風,想把他逼得有上進心一點。
可她沒想到一點,一個人如果沒有駕馭權力的能力,卻擁有了權力,有時候一個把握不好,就是滅頂之災!
穿過悠長的時光隧道,我仿佛看到那個童年就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娴妃,那個時候,她還叫做青櫻。

圖片發自簡書App
她額娘為了一家人能享受榮華富貴,在她和她弟弟面前,一直損她阿瑪是不求上進的沒用東西。
她與弟弟,是幫阿瑪還是額娘?對孩子而言,父母都是一樣重要,一樣愛的。夫妻二人如果三觀不合,傷害最大影響最深的,是兩個人的後代。
她阿瑪正直清廉,卻不受朝廷重用,如果能平庸到老倒是很好。
他料不到有朝一日兒子會出事,于是一着急一上火,忘了職場初心,行賄被抓以至晚節不保。

圖片發自簡書App
娴妃一開始是站她阿瑪這一隊的,原則性很強的她,快把眼睛哭瞎了也不肯去求情,結果因為在宮中太過清高,無人抱團,沒權沒勢,家裡連失兩位至親,打擊甚大。
看到這裡就想起《卧虎藏龍》裡章子怡飾演的格格對師傅碧眼狐狸說的一句話:你給了我一個江湖,卻令我找不到江湖的邊。
她終于明白,不争不搶,皇帝不會高看她一眼,哪怕她伺候了他整整九年。
如果她父親早就辭官,她不會發現自己終有一天會對父親失望;如果她娘認清老公的性格在官場是注定成不了大氣候的,能知足常樂,她弟常壽不會踏錯那一步,斷送前途;如果她沒有深愛乾隆,自己無私付出,期盼與夫君一世恩愛長久,她不會面對情場勁敵時失控到剪發,與最愛的人從此恩斷義絕。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難道現在的小年輕們說的話反而是對的?誰先心動誰先死。作為老阿姨的我聽了真的感到很害怕。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