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生死不棄,是林黛玉與賈寶玉的還淚之情,還是周星馳的那句“我養你”的包容?

很多人說,看一個人愛不愛你,就看對方願意為你付出多少。如果他願意事事都為你考慮,甚至不惜委屈自己,那就一定是愛情了。

如果按照這個标準,那麼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真的是一部感人肺腑的愛情片。


...

                                                                                1.不溝通的愛,是一場愛的綁架

當身患白血病被家人抛棄的男主張哲凱(後被女主更名為K),遇見了親人均車禍離世,卻樂觀陽光的女孩宋媛媛(後更名為Cream)。兩個孤獨的人相遇,相愛,相伴。

可是,縱使K對Cream愛的深沉,甚至允許Cream搬來與他同住。卻從未有過非分之舉,也從未對她表達過愛意。

Cream多次暗示K表達心意,但他從未開口。因為他深知自己的白血病會讓他随時喪命,他怕不能陪伴她的餘生。

可是,讓對方愛而不得,真的就是愛嗎?我沒有看到女主的幸福感,反而看到了她渴望的眼神。

這種讓人壓制,無法開口的是愛,還是他以愛的名義,來滿足自己内心愛的表達。他隻是用他所希望的方式來對待她,又是否在乎過女主心裡的渴求。

在生活中,不乏這種打着愛的旗幟,傷害别人的人。我們小時候大都體會過這樣“霸道”的父愛、母愛。

在他們眼中,愛不是需要和付出,而是單方面的按照他們的意願進行。不管我們是否喜歡,都要充滿感恩。


...

電視節目“少年說”中,有的孩子在台上喊話“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看不到?”

誠然,她的母親是愛她的,且在她身上傾注了大量的期待和心血。但是,渴望在父母的鼓勵中前行的女孩,母親這種批判式的愛,讓她倍感苦惱。

若電影中的K能稍微注意Cream心中訴求,若“少年說”中的母親能聽聽孩子的想法,也許大家都不至于愛的這麼累。有些苦惱,恰恰是最愛的人給予的。他們的霸權式愛,讓被愛的人失去了自我。

愛是雙方共同經營的産物,不該由一方控制主動權。給那個被愛的人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在溝通中找出最适合彼此的相處方式。

                                                                              2.盲目縱容,是自我的迷失


...

電影中,得知病情惡化,将不久于人世時。男主做的,不是珍惜和女主最後的時光,而是拼命想幫女主找個“好男人”。

當女主為了刺激男主,找到了“好男人”楊佑賢,想讓他吃醋從而表達愛意時。男主的做法,是去調查楊佑賢的身世。

得知楊佑賢有了未婚妻,他又找人調查他的未婚妻。取得了他未婚妻出軌的證據,并寄給楊佑賢。再去找到他的未婚妻,用金錢收買,用自己的病情和感情請求,想方設法讓兩人分手,隻為給女主一個“好男人”照顧餘生。而女主,為了達成男主最後的心願,不惜跟這個男人結婚。

不知道在男主的眼中,女主是不是一個“玩偶”般的存在,是不是如“寄生蟲”一般需要别人照顧才能活下去。

而女主,不但沒有認為這是男主的輕視,反而感動于他的用心,情願犧牲自己的婚姻來配合男主的欲望。

男主K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用自己羸弱的身軀,主宰了三個人的愛情。他讓楊佑賢和未婚妻成功分手,讓女主嫁給了自己不愛的人。

最可怕的不是不愛,而是用愛的名義來左右别人的人生。

在這場愛的遊戲中,我沒有看到女主為自己的權益做過任何努力。她任由男主安排着自己的生活,不管是跟他的愛情,還是别的男人。

當愛一個人愛到失去自己,那是一件何其可悲的事情。當愛情沒有把你變成更好的人,反而在這溫柔陷阱中慢慢迷失自己,那麼這段感情又是否真的值得?

                                                                              3.生死相随,是對人生最大的亵渎


...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愛情的美好不言而喻,但因為一個人的離去,就冒然結束自己的生命。不是愛,而是情感的依賴,更是生活的弱者。

看到女主結婚後,男主終于功成身退,選擇離開。而婚後的女主,在找到男主後,用錄音筆表達了對老公的歉疚,就匆忙跑回男主身邊。

這所謂的愛情,讓她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斷力。那個被她稱為老公的人,成了被她選中的“犧牲者”。愛情中需要付出和取舍無可厚非,但這場愛情卻讓女主盲目附和,甚至犧牲他人利益。

所有愛情都是可貴的,但違背三觀和倫理道德的愛情是不值得的。

女主從始至終都在縱容男主的思想,甚至當男主死後結束自己的生命。

隻有靠别人的存在,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那這個人的人生意義又是什麼?

                                                                              4.愛自己,是終身幸福的開始


...

有太多女人,為這樣畸形的愛情觀着迷。仿佛愛江山不愛美人是愛,好男兒志在四方就是不愛。仿佛不離不棄、生死相依叫愛,有所取舍、保持理性就是不愛。仿佛養你寵你叫愛,要你自立自強就是不愛。

這種巨嬰式愛情觀的盛行,讓多少女人沉浸在這愛的溫柔陷阱中。三觀盡失,自我放棄,不是愛的偉大,是活的悲涼,死的不值。

沒有誰值得我們放棄自己的人生,我們人生中的所有取舍,都該為一件事服務,那就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若一段感情,讓我們淪為情感的機器,那是不值得的。若遇見一個人,對我們的成長沒有任何裨益,那也是不值得的。

愛自己,才是終身幸福的開始。願我們在每一場相遇中,都能有所收獲,那不管是否有長久的我們,都會有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