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分享之【奇幻人生】

       海羅德是一個在稅務局工作的中年男子,他精通數學、對數字很敏感。他沒有愛人、沒有娛樂、甚至沒有朋友、隻有一個同事可以算是朋友。他每天數着刷牙次數、打着雙結領帶、數着步子、然後坐公交上班。每天什麼時間點做什麼事情,都是安排的好好的,他對時間有着很精準的計算。可以說他的生活枯燥無趣,一闆一眼。

       直到有一天,像以往一樣的任何一個清晨,他在刷牙。他突然發現他聽到一個女人的聲音,在同步描述着他的生活狀态,好像可以洞悉他的心理想法。他被驚吓到了,那個聲音一直跟着他,在看不見的地方。他變的精神渙散、疲倦不堪。

       心理醫生斷定是精神分裂症,除了服藥沒有其餘的辦法。除此之外,心理醫生将他介紹給了一個文學教授,興許有幫,因為他的描述好像是小說裡面的主角。文學教授,開始表示無能為力,覺得他是在癡人說夢。

       直到他提到一個詞“知之甚少”,是教授曾經寫過的一篇文章,教授開始有了興趣來研究,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教授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來排除一個個作家。在一次等紅綠燈的時候,海羅德再次聽到了那個女人的聲音,這次,他聽到了自己即将死亡的消息。

       凱倫,是一個有些神經質的深居簡出的英國小說家。她筆下的所有主人公,最後都以悲劇結尾,每個主人公最後的結局都是死亡。這次,她正在發愁,該以什麼樣的方式來殺死他新書中的主人公——海羅德。她完全不知道,她筆下的人物是真實的存在的。直到,有一天,她正在打字,“電話響了”,現實中電話真的響了。也許是巧合,她這麼覺得。直到,她繼續打字,“電話又響了”,現實中電話真的又響了。她開始驚呼,這還是巧合嗎?直到,她繼續打字,“電話第三次響起”,現實中電話真的第三次響起。她尖叫着跑過去接了電話,是海羅德打來的。當現實中的海羅德出現在她面前的時候,她震驚了。可是,這個時候,她已經安排好主人公的結局了,隻是還沒有打印出來。


       海羅德帶回了小說的稿子,開始不敢看,請文學教授看了告訴他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他的死亡的。結果,教授看完後,不僅沒有提供什麼辦法,還贊賞小說的結局。當海羅德自己看完了小說,他竟然欣然接受了這樣的安排。既然,他的死是有意義的,反正遲早人都有一死。他将書稿還給了凱倫,繼續過着他的生活。像往常一樣,沒有刻意避開什麼,就像書中提到的那個時間出現在公交站。為了救一個小男孩,他犧牲了自己。


        凱倫,在打着字。在結尾處,她突然領悟到,他這麼勇敢的這麼欣然的接受了死亡,難道這樣的人不值得活下去嗎?于是,她稍微修改了下結尾,讓他隻是受了重傷。電影,也有了一個很好地結局。

        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海羅德是可以避免死亡的結局的,但是他沒有逃避,而是欣然的接受了,他覺得值得。所以,隻有心悅臣服了,才能跳脫當下的困境。就好像是通過了考驗,上升了一個級别,于是就站在了更廣闊的人生高度。

2013.06.20 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