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認為是對影視作品是喜愛有加的,尤其是長篇累牍的劇情片,雖然對各大影視劇還達不到如數家珍的地步,但常年積累下來的看劇習慣,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挑劇原則(國産劇)。

      第一看演員,演員的演技和顔值很重要,沒錯就是這麼膚淺,要始于顔值,才能忠于靈魂。當然了,這裡的顔值也不光光隻是個好看的皮囊,符合劇中人物氣質也是關鍵,這個人物氣質的呈現很大一部分就得來源于演員的演技了,都說好的影視片都是藝術作品,這些從我們現實生活中升華出來的好作品,也應該用美好的整體與細節給人們主動産生美的記憶點。

      第二看劇情,在互聯網還不盛行的以前,隻能被動的收看各大電視頻道播放的影視劇,影視作品數量的匮乏導緻受衆對影視作品質量的好壞,還沒有主動判斷的意識,而現在互聯網的盛行,各類影視作品數量暴增的同時,我們對影視内容也有了相對主動的選擇權,這時人們便有了對影視作品質量的要求,而這裡所說的質量往往就是指的劇情,商業化影視盛行的當下,尤其是對于動辄幾十集甚至上百集的電視劇,劇情不拖沓,節奏緊湊,就已經很算得上是業界良心劇了。

      第三看導演,這個原則就是對于高階影迷而言了,然而膚淺的我還沒進階到研究導演的階段,至今能叫出名字的那幾個導演也就是大家耳熟能祥的那幾個,張藝謀、李安、馮小剛等一些老牌電影導演,電視劇導演還真沒記住幾個,以後可能會去多加關注,這裡就不多說了。

      好了說了那麼多,其實就是想跟你們聊聊最近争議頗多的周迅周公子的新戲《如懿傳》。

      印象中我還沒有認認真真的完整的看過一部宮鬥劇,總覺得有種扭曲事實的虛幻感,而且一般宮鬥劇動辄就是好幾十集,大量的看劇時間就會被不知不覺的交代出去,而這部宮廷劇一出來, 首先是意外,然後是興奮和驚喜,意外的是,時隔多年周迅又出來演電視劇了,興奮的是,愛豆又有新作品了!本着捧場愛豆的心理去看了一集,誰知道竟然不自覺的一集接着一集的愛上了這個劇!(等更新得等太心累)

      周迅從來在大衆心中的印象就是個性格倔強、獨立、沉穩且顔值在線的演技派女星,此次再出新作品,被衆多網友痛批發胖、皮膚不好、40多歲的年紀竟然還要演18歲的姑娘,甚至有的上升了說私生活不規律,不自律,沒管理好自己的身材……對于這些評論,我暫且不說那些批判人的網友,自己是否有像要求别人一樣的自律過,但更想強調的是,我迅精湛的演技擺在這都看不見嗎?!

      《如懿傳》中,周迅對女主人物個性呈現的把控着實到位。用劇裡的話來說,如懿是唯一可以與皇上心意相通的女子,按理說她已經有了足夠的理由獨得皇上專寵,可是迫于前庭後宮的種種壓力,她不但沒有專寵反而還被皇上有意無意的冷淡着,這位沒有主角光環的女主,被太後排擠,被嫔妃陷害,按照這種戲路來說,女主此時應該是要走虐心路線,在各種欺壓下最終不能忍,然後一夜之間黑化,肆意玩耍手段,一路開挂,披荊斬棘,最終站在後宮金字塔的頂端……

      然而周公子并沒有像看衆預想的那樣,用纖弱可憐的外表和逆來順受的性格,去博大衆的憐憫之情,而确是硬生生的把這個沒有主角光環的女主人物,在一颦一笑之間,一言一行之中,自然而然的呈現出了一個鮮活真實的後宮妃子的争鬥曆程。

      在被太後利用,逼死自己姑母後,看似輕描淡寫的與太後講明其中利害,以證明自己的恪守真相秘密的理由與決心,實則更是強忍着對至親之死的憤恨和不經意間被利用的懊惱,與太後談話的全過程,如懿的眼神始終保持着一種渙散的無奈之感,加上恭敬不卑的言語,讓太後更是堅定了她保守秘密的信心,也為自己赢得了生機。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像這種人物情緒複雜的戲份,一個微末的神情、一個不經意間的小動作等等,這些都是對演員基本功之上,對劇情以及人物的理解能力的考驗,需要極強的代入感,而周迅正是勝在了這份強烈的代入感,對人物有着超強的把控能力,情緒自然流露,不偏不倚,讓觀衆都能多入戲幾分。

      當然了,周迅除了對人物把控到位,紮實的台詞功底也是大家有口皆碑的。

      就拿如懿傳裡的冷宮生活來說吧,就在主仆二人收拾東西要去冷宮時候,丫鬟見她還在帶護甲便勸說,進了冷宮,就别帶護甲了,如懿卻說:“雖然身在冷宮,也要活的體面”;在冷宮種花,被吉太嫔說道,如懿也說:“就算在冷宮,也得活的體面些”;海蘭被欺負,深夜淋雨來冷宮哭訴,為了讓海蘭不懼皇上,如懿勸說:“人到絕境,定要生出勇氣”,還有很多諸如此類的雞湯句,這些過于現代化的台詞,乍一聽很違和,可是從周迅嘴裡順遂自然的緩緩道出,不嬌不作,聽着反倒還能引人深思,一瞬間竟然也還會讓人有種,就算是口舌宮鬥劇,也還是頗有幾分營養在裡面的錯覺……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據說《如懿傳》曾經因為與曆史偏差較遠,而強壓不播一年之久,而且現在也有更多網友批判如懿傳不合史實,但事實是,大家都心知肚明,所有的人文作品,都是來源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對于曆史劇的改編,大家也應該要有理解和包容的心态,且普通大衆對于的劇的理解,也不會上升到系統的曆史考究方面,再則曆史學家們也斷不會因為電視劇而改變自己的研究體系。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創作原則,出發點和目的不同,也就沒了比較的意義。

      所以最後,請大家看劇的請認真看,品戲的請用心品,至于要做學問的,那就好好的關掉屏幕,去曆史書上對話古今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