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覺得如懿傳表現的不是愛情,而是人性。在如今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角色太多見了,如懿和弘曆也是從青梅竹馬走到了成親。弘曆等待如懿嫁給自己,等待了好多年。曾經他是屈居人下的四阿哥,生母卑賤養母離心,一個人在皇宮謹小慎微。如懿卻是皇後的侄女,天之驕女機靈又聰明。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年弘曆癡癡得的和她相伴長大,卻得到她要被指給自己的三哥的消息。身份低微的他,一直在種種方面都隐忍着。對于這份感情更是如此。事與願違,三阿哥拒婚後又因為大逆不道被雍正廢除。他知道如懿沒有被三哥選走的時候,那種激動和欣喜是如法取代的。

我相信弘曆喜歡過如懿,但是從未愛過。他這童年是謹小慎微的,中年是手腕強硬的,到了老年都是剛愎自用。他對如懿拿出來大半年少的歡喜,但是他始終隻愛自己。畢竟,曾經的憧憬有那麼一部分是因為高攀不起。

年輕時無法高攀的愛人,曾經是他心裡的白月光。他娶回來嫡福晉竟沒有洞房,而是等待着如懿進門。第一晚,陪伴如懿而眠。一部分是因為年少的喜歡,一部分是因為年少的虛榮。曾經她可是要嫁給皇後的養子,最有希望繼承皇位的人。她是曾經被她姑母培養有可能位列中宮的人,而他隻是一個身份地位的皇子。

但很快雍正死後,養母熹貴妃扶植着弘曆上位。他從一個清閑王爺,一下子成為了九五之尊。一個小時候戰戰兢兢拿出所有的好讨好着别人,生怕别人對自己不滿意的人一下子有了生殺大權。他連養母都不忌憚,時時處處張揚着自己的威信。

他說着,你放心我此生定不負你。轉頭就因為要重臣扶持,把當年王府裡侍寝的格格高晞月封為貴妃。而隻給了如懿一個低的位分。年少的兩情相悅從他成為皇帝的那一刻就已經改變了。高晞月可以給他他現在更需要的,而當年那些誓言轉頭就可以不作數。

他當然知道如懿過得不好,偌大的後宮有那麼多女人。連天下都是他的,他不喜歡再像年輕時那樣為了得到一個姑娘的心而去溫柔的讨好。他再也不願意溫情相待,甚至厭煩和倦怠。

當如懿說在西方都是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時候,他說荒謬,他大發雷霆。對于挑戰他權位的話,他厭惡至極。他喜歡被逢迎,

甯折不彎的如懿是現代女子都佩服的樣子。能為愛人付出,也能拎得清對渣男當斷則斷。如懿的品行和侍衛淩雲徹有着很多相似。他們都嫉惡如仇,愛恨分明,由着自己的準則。即使痛徹心扉,也不會違背自己的心。

在另一個方面,皇帝能夠看上魏嬿婉同樣也是因為他和魏嬿婉一樣出身寒微,曾經辛苦讨生活,甚至為了得到權勢不惜犧牲一切代價。魏嬿婉和他從根本上是一樣的人。魏嬿婉俗氣,但是弘曆卻有成就感。

高晞月琵琶冠絕天下,可是弘曆還是寵幸了白蕊姬,那個一心仰慕他指導自己彈琵琶的歌姬。 如懿漸漸看透了這些,可她始終挂念着和弘曆的情分。她讓自己不嫉妒,讓自己寬容溫和。忍讓換來乾隆的不以為然。人到中年,乾隆見到寒香見驚為天人。想方設法讓如懿去說服寒香見服侍自己。那個時候,什麼年輕的愛意早就煙消雲散了,隻有什麼都想得到的貪婪。無窮的貪欲多麼像人性的一個真實寫照。

貪婪的弘曆,再也不配擁有真愛過她的青櫻。不配擁有為他改名的如懿。如懿,歲月靜好,情深義重。沒過多少年,那些愛情都遺失了。我相信他的得到的那些被臣服的快樂,有太多虛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