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很喜歡《胭脂扣》這部電影。

或許我并不是因為哥哥才喜歡的,而是因為這部電影喜歡上他的吧。

其實我對現實中的哥哥并不了解,我隻是看過他幾乎所有的電影,也看了他的一些采訪,這些印象交織在一起,讓我感覺到他是一個好人。

我從看到他的時候,就感覺他不應該屬于這個時代,他屬于過去,屬于他自己的世界。

就像《胭脂扣》裡的陳振邦,他有他的世俗身份陳十二少,可那并不代表他本身。雖然他風華絕代,雖然他有太多的光環,可是我依然感覺到他是一個孤獨的人。

有時候孤獨并不是身邊沒有陪伴,而是清醒的意識到自我,就像大海裡一葉孤舟。

他,如夢如幻,也同樣若即若離。

《胭脂扣》其實是一個悲劇。

有時候會想,到底愛情是怎樣的?什麼樣的愛情才是好的愛情?我記得網易雲音樂有條評論,那個網友說她自己考取了律師執業證,現在渴望勢均力敵的愛情。

勢均力敵,從開始就注定了,是厮殺,是兩敗俱傷。

就像陳振邦遇到如花一樣。

有試探,有情不自禁,也有一往情深,也有無可奈何。

誰能說他們的愛情不是勢均力敵呢?

可是最後的結果又怎樣呢?

記得《演員的誕生》演過這一段,主演是章子怡和周一圍。

我不喜歡他們。雖然他們演技很好,很專業。

我隻是覺得再沒有人可以演出哥哥和梅姐的味道。

有些故事是注定留在心裡,不适合加熱的。

梅姐有舊時代的感覺,哥哥也有。就像電影中的如花和陳振邦,美好的不像這個世界的人。

從身份來看,她隻是一個煙花女子,而他也不過是一個嫖客。可是你還是會忍不住為他們之間的愛情難過。

電影裡阿楚和袁永定親熱後問過他一個問題,你會不會為我去死?

袁永定說,不會。你呢?

不會。

殉情太激烈,早就不屬于這個時代會有的愛情了。誰會為誰去死呢?誰離了誰不能活呢?

有時候看電影,會覺得如花實在是賭上了一切。或許她本身并沒有可輸的地方吧,所以可以一擲千金。然而當她真的做了鬼,在愛情和投胎轉世之間,她還是選擇了愛情。盡管那意味着,她來世還是會淪落風塵。

突然明白為什麼她會給陳振邦偷偷下安眠藥了。

她選擇了愛情,她也同樣希望她愛的人和她做出一樣的選擇。

陳振邦對如花是愛過的,隻是對生的渴望大于他對她的愛情。

記得電影剛開始的時候,如花總是刻意表現得對他毫不在意,将他視作“生煎甲魚”,然而還是會在一轉頭流露出端倪。

初期的陳振邦,愛的熱烈又咄咄逼人,天天換着花樣追求她;

後期的陳振邦,給我的感覺隻是活在鴉片煙裡的剪影。

如花在苦苦支撐這一切,苦苦守着這一切。

她的舉止言談,讓你幾乎忘了她是一個煙花女子。然而也正因為她是煙花女子,才會更加渴望愛情。

她不想放手。

電影最後,在尋尋覓覓之後,她終于找到了陳振邦。書裡并沒有描繪他們見面的細節,甚至并不知道如花到底有沒有見到陳振邦。電影裡還是給了一個結局。

她見到了他,心死了,把胭脂扣還給他,一并交還的,還有她的愛情。

有時候會想,如果如花在陳振邦上樓前就先行離去,或者陳振邦晚一點來,是不是一切都不一樣了?

如花依舊過着賣弄風塵的日子,直到心漸漸冰冷,麻木,但可以安好一生。陳振邦也可以娶一個門當戶對的妻子,一輩子衣食無憂。

然而沒有如果。

有的人遇上了就是遇上了。

或許愛情有時候既猜不中開頭,也猜不中結尾,甚至過程都是倉促的。意識到愛一個人時,也許半輩子過去了。想要等一個人,發現早就白頭了。

如果重新再來,她還會願意遇見他嗎?

就像歌中唱的那樣吧。

願那天未曾遇。

問哪天再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