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有消息出來的時候,身邊的朋友都沸騰了,一直在朋友圈約人一起去看這部"看似很好"的片子。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我還沒看它的時候,它的宣傳給了我一種感覺,就像當初的前任3,後來的我們...這并不是好像,實則它就是如此。

在豆瓣上的它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僅是4.8的評分

而在底下評論區卻分成了兩個明顯的格局,一群哭的稀裡嘩啦在撕罵那些沒有落淚的人沒感情…冷血…

它也許很好哭,但不代表是好片。

它的身上存在着一些不可忽略的問題

例如

第一,抄襲翻拍。

不知道在電影院哭的稀裡嘩啦的觀衆你知不知道關于這部片子,早在2009年韓國已經拍攝完成,并成為了一部不錯的片子。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如果你看台版的這部片子哭的稀裡嘩啦,那請嘗試去看看韓版,也許你會感慨這個翻拍是多麼的難堪。

如果你去看了你會發現,台版的它不論是在人物,劇情甚至是台詞,也與這個原版沒有多大的區别,可以說就是一個完完整整地翻拍…

但是當然台版拍攝時購買了韓版的版權,這并不能對它講些什麼,隻能證明台版的拍攝沒有創新,沒有新意而已。

但是原版怎麼說也是2009年的片子,已經跨度10年,在09年的時候這部韓版悲故引人共鳴,因為在十年前的電影界裡這算得上是新穎,然而也許台版拍攝忽略了現今已經是2019年,已經過了十年的社會,這種格式套路的電影,已經看爛了…

自然承受不起期待和喜歡。

第二,過于注重台詞運用,生硬無力

像是在學校上課一樣,什麼都通過台詞講出來…哦我今天遇見她了,哦我今天不開心…台詞講了什麼,劇情就發生了什麼。缺乏了該有的套路,在台詞的繁密下讓劇情顯得生硬無力…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更多的是該通過劇情動作畫面來展示,而不是直接旁白告訴所有人這是一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所以你要悲傷……

台詞的過度運用顯然令片子自降意義。

它存在問題,卻成為了爆款。

這也是當今影視界的一個普遍問題,就像前面提及的,前任3,後來的我們…

它們都是幸運的,在微博上在抖音上在微信公衆号上,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為他們的情懷或是表面内涵過度用力地宣傳,使之成為了一個無形的潮流趨勢。好像不去看不去誇就是一種落後。

無論在内地還是台灣,它也是爆款。不讓我抱有希望的它,赢得了台灣電影的票房冠軍…

在内陸它也是沖擊着同期上映的片子,無可置疑…兩部片子而言,我更喜歡那部。

但,它卻在為幾百萬的票房而努力着…然而這個時候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已經票房大賣,票房無憂…按票房率來說,看到這篇的應該都看過這部電影了吧,那…它真的很好嗎…

我認為,比悲傷更悲傷的事不是這部片本身,而是在真正有意義的片子被這樣的爆款跟風片所擊敗的時刻…

對于中國電影而言,這真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