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奧斯卡提名,有一部穆斯林元素的電影入圍,它是一部手繪的卡通動畫,《the Breadwinner》,中文譯名為《養家之人》。在我一貫以來的印象中,在當下這個缤紛世界,二次元動漫的層次感和豐富感比動畫要吸引人得多,受衆更廣泛,但其實是以偏概全了,就是存在着那麼一些動畫作品,打破了年齡限制,用頗為簡單的表現形式,書寫着生活、現實和人性的最深度。《養家之人》必是這一類動畫中的佼佼者。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影片背景是阿富汗的塔利班時代,這個時代,女性沒有男性的陪同,不能逛街,不能購買商品,不能與外人交流。主人公女孩帕瓦娜一家靠隻有一條腿需借助拐杖走路的爸爸到市場上擺攤,做讀信寫信的小活計和變賣東西維持貧窮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爸爸被自己曾經的學生污蔑而被捕入獄,家裡唯一的一個男人也沒有了,帕瓦娜為照顧病弱的母親,尚小的弟弟,成年而無法出門的姐姐,毅然剪了長發,找了工作,甚至一直做着營救父親的嘗試。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有時候現實殘酷嗎,但你沒想到你己經在其中苟且的時候,有更殘酷的事情找上門來,所幸,帕瓦娜是一個個性鮮明的角色,她會和姐姐鬥嘴,會害怕,卻又會借助故事和家人的力量治愈自己,堅強,勇敢,執着,有着大擔當。

還有我不得不提的就是帕瓦娜父親這個角色,在動畫裡的他雖面容憔悴,困苦模樣,我覺得卻是個擁有很高精神造詣的人,在這個戰火紛飛的國度,溫飽和健康都成苛求,帕瓦娜父親卻堅持教導她學習,學習國家曆史,革命先烈,學習文學藝術和如何善于以及熱愛講故事。盡管帕瓦娜父親在劇中很快就被捕入獄,但他留給帕瓦娜的智慧和勇氣足以支撐她成為“養家之人”。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眼見家裡幾乎再沒有食物,帕瓦娜冒險去街上買,卻無人敢賣,被瞧見女孩身份拼命逃跑,慌亂中還弄丢了錢,鏡頭一轉,姐姐溫柔地幫帕瓦娜擦拭鼻子上的血,安撫着正害怕不安,懊惱自己沒有做好的帕瓦娜。次日早上,姐姐在一旁縫補衣服,帕瓦娜看看姐姐,又把目光投向正擁着弟弟熟睡的受傷的母親。在這個空蕩簡陋的房子裡,他們的生活在搖搖欲墜,将無以為繼,觀衆也同時感受着這其中巨大的無力感,現實的無奈淋漓盡緻地展現着。于是,帕瓦娜收回目光,拿起剪刀去到了鏡子前。這些鏡頭慢吞吞的,卻最讓我印象深刻,喘不過氣,這時再聯想起帕瓦娜母親去救父親時被吆喝女人就要回家呆着,想要辯解時卻被用拐杖一下又一下地往死裡打,心酸感就泛濫,不忍淚目。

我們可以看出,帕瓦娜并不是一個人在作戰,有家人和朋友的鼓勵,有“貴人”的幫助,還有她一直在講的故事在給她勇氣和力量,故事反映着她的心理曆程,貫穿整部電影,故事裡她将死去的哥哥蘇萊曼看作裡面的将要打敗大象王為村子奪回種子的英雄,在現實中,她與蘇萊曼共同進退,共同害怕、受挫,共同鼓起勇氣,一刻不停地朝目标前進。但最精彩最打動我的是一樣時不時跳出來的東西,我很享受捕捉它的過程,它啊,是希望!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在和帕瓦娜一樣女扮男裝渴望自由獨立的特力華身上看到過。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在最後救了帕瓦娜爸爸的善良的大胡子拉紮克身上看到過。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在牽挂女兒放棄逃走的帕瓦娜母親身上看到過。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還在帕瓦娜煎熬等待,講述蘇萊曼最後如何戰勝大象王時看到過。

“我叫蘇萊曼,我爸爸是教師,我媽媽是作家,我的兩個姐妹總是吵個不停,有一天我在街上找到一個玩具,我撿了起來,它爆炸了,後面的事我就不知道了”,此處交代了蘇萊曼的遭遇,依舊令人淚目。帕瓦娜父親說,“在我們這片土地上,人是最寶貴的财富”,我能感受到他們眼中對生命存活的渴望,往往在這些時候,我們最期待世界和平,最慶幸自己生活在和平且強大的國家。滋養鮮花的是雨露,那滾滾雷鳴卻依舊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斷續不停。看似一家完好的結局,戰争卻剛剛拉開帷幕,他們将何去何從?

導演以本片提醒我們年輕人的力量,在任何地方都能有所作為,隻要有希望,有堅持。我們可否意識到,和平與你我有關,和世界上每一個人有關,現實遠比動畫殘酷百倍千倍,我欽佩所有的帕瓦娜,但願不久的将來世界上再無帕瓦娜。




PS:最近下映的電影《何以為家》也是很賺眼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