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大江大河》小說的親們都知道,主人公宋運輝的人生像開了挂一樣,是神一般的存在,而改編的電視劇播出至今,真正人生逆襲的卻是雷東寶。他從部隊轉業,回到一窮二白的家鄉小雷家村,看到村民們忍受着貧困生活的煎熬,便帶領着大家,大刀闊斧的走向改革緻富的創業之路。

從外表上看雷東寶是個十足的糙漢子,然而他的内心裡卻充滿了智慧和計謀,對人對事有自己的一套辦法,而且每次都行之有效。他在一些關鍵事件上的解決之道,當時看的時候覺得很勵志,但是事後仔細一琢磨,再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這些激情澎湃的情節中也有着不合理之處。

1. 為見縣長,帶領村民們在縣委門口敲鑼打鼓高喊口号
第七集有演到,村裡的老油條老猢狲又在使壞了,他誣告雷東寶挖集體的牆角。雷東寶沒有被突如其來的麻煩吓倒,也沒有聽從士根的建議躲起來避風頭,而是帶領着村民們,騎着二八大杠自行車,有的打着橫幅,有的敲鑼打鼓,一路上喊着口号來到縣委門口。

他們的目的是見到新上任的徐縣長,向他說明真實的情況,這一幕看上去拉風帥氣,讓人感覺真的是有理說遍天下,可是過後仔細一想,卻不是那麼回事兒。

如果真的是有什麼重大問題需要向上級領導反映,一方面縣委又不是古代的官僚衙門,普通老百姓很難進去,更别說找管事的說理了,一方面就這麼咋咋呼呼的,拉着一幫人在街道上橫沖直闖,别的且不說,也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秩序。

後面的徐縣長心平氣和的接待了他們,居然沒有批評他們的魯莽行為,還一個勁的為他們說話,這不合乎常理。即便有再大的委屈,也不能通過這種極端的手段來解決,這分明有示威的意味在裡面,所以說這個片段是劇情的第一大不合理之處。
2. 一個村級的磚廠和建築隊幹掉了全縣所有的同行
雷東寶帶領着大家一邊實行包産到戶,一邊把廢舊的磚窯重新啟動起來。在村民們的大幹下,磚窯的生意越來越好,以至于他們的磚場和後來成立的建築隊,把全縣其他同行的生意都搶了過來,好像整個縣城管轄的區域内,就隻認這個村的質量似的。

這又怎麼可能呢?那個時候正處于改革初期階段,雷東寶知道去改革,曉得大幹實幹,别人難道就不知道嗎?小雷家村的磚燒的好,建築質量好,别人就不知道來取經學習嗎?難道别人就隻會在背後告黑狀,拉他下水,就不懂得提高自己的質量,從長遠發展嗎?
所以這個情節非常的牽強,為了突出雷東寶能幹,把别人都當成了他創業中的炮灰,這是劇情的第二大不合理之處。
3. 用降價的方法惡性競争,最終擠垮了縣級磚廠
經過一番較量,雷東寶和縣級磚廠的關系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即便是上級領導出面,也無法調和他們之間的緊張關系。于是雷東寶決定用降價的方式來競争,結果這一招還真湊效了,小雷家磚廠的生意紅紅火火,而對方卻瀕臨破産。

吃瓜群衆看到這裡都拍手叫好,紛紛說讓你得瑟,看還是東寶厲害吧!可是轉念一想,那可是縣級的磚廠,無論從技術到規模,都不是一個村級的磚廠能匹敵的。而且在許多物資供應方面,對方都享有優先權,怎麼可能被他們就這樣輕易的打敗呢?這是劇情的第三大不合理之處。

4. 徐縣長隻維護小雷家村的利益,而忽視縣級企業的集體利益
在以上的這一系列故事裡,作為父母官的徐縣長,每次出場都在維護小雷家村的利益,還協助雷東寶同其他的企業競争。這看上去貌似很解氣,但是事實卻不應該如此。

作為一縣之長,他有責任讓小雷家村走上富裕的道路,但是也不能忽視縣級企業職工的利益,如果那樣的話,就會造成大面積的人員下崗,将會産生許多不安的因素。掌握着一個區域經濟發展命脈的他,怎麼可能為了一個村莊的生存,而選擇忽視大部分人的利益呢?這也是劇情的第四大不合理之處。

可以說編劇為了突顯雷東寶的個人英雄主義,也是煞費苦心,把這些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都安在他身上,但是卻經不起推敲。

如果把故事背景改變一下,設置為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和雷東寶一起,乘着改革的巨浪前行,這還說得過去。但是故事卻演繹偏了,雷東寶成了孤膽英雄,和所有人發生對抗,這就有些不可思議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