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得不承認孔笙和黃偉這兩位導演,把我們觀衆的心思看的很透徹,要不然,不會有《大江大河》這樣一部好劇的呈現。你可以說他們是懷着一顆緻敬的心情去拍攝《大江大河》,但我覺得誠意才是他們最大的制作。因為,他們懂得隻有尊重了觀衆,才會被觀衆所接受。

就像導演說的:“我們帶着一份真誠的态度,對待了這件事情,對待了那個年代,應該能打動人。即使這是一部獻禮劇,我們也會努力做得更好看,更真誠一些。”

當然,他也沒有失言。就拿劇中的實景來說,就是他最好的證明。畢竟,這都四十多年過去了,要想找到那個年代的場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除了搭建場景沒有别的辦法。

...

雖然聽起來這是一件既耗錢,還費時費力的工程,但我們的兩位導演還是力求完美,在場景的搭建上一點都不含糊。從鄉間氣息味十足的小雷村,到年代感十足的小瓦房,還有七八十年代的工廠,全部做到真實性的還原,一點都沒有打折扣的痕迹。

除此之外,導演在細枝末節上的細摳程度,可謂是用“恐怖”來形容。就那拿一段飯來說,導演都要細細考量一下,當時的三餐是一個怎麼樣的物質水平。還有女演員的紮頭發的皮筋樣式,衣服扣扣子的方式,以及1977年的報紙,收音機、搪瓷碗等小物件都做到了最真實性的呈現。

可能看起來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程,但是看到收獲的好評,頓時覺得什麼都是值得了。你還别說,許多網友看完紛紛表示,這部劇散發着一種來自我們那個年代的親切感,仿佛就在離我們很近的地方。

而且還有網友調侃道;“這部劇拍的太真實了,以至于我的爸媽看的都莫名其妙的哭了起來”。

我不知道導演看到這個評論會做如何感想,但是我想他應該會偷着樂吧!畢竟,他就想拍這樣一部被觀衆所認可的電視劇。如果拍的不像或者是沒有那個年代感的電視劇,那麼《大江大河》就是一部失敗的電視劇。好在導演真誠的付出,收獲了一大波真誠的贊譽。

...

不僅如此,導演在人物塑造上也是頗具驚喜。比如董子健飾演的楊巡,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他實力打call啊!就連我,也不禁站在這一對列。當然了,喜歡楊巡,絕對不是因為董子健,而是因為楊巡這個角色擊中了太多在外拼搏年輕人的内心。

曾幾何時,我們就像楊巡一樣,是一個對于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會輕易認輸的人。即使踩過陷阱,遇到過感情的挫折,在生意場上一路摸爬打滾,也要把命運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相信自己可以赤手空拳地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可是做一個普通人,哪裡是那麼容易的。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考一所普通的大學,找一份普通的工作,組建一個普通的家庭,這些也都是要付出努力的。

就像姐姐宋運萍說的;“你一直都很強,這個從來都沒變過,可是生活也一直都在給咱們出難題,這個也一直都沒變過”。

我們有多少人像楊巡一樣,因為忍受不住生活的重壓,趴在媽媽地懷抱裡崩潰大哭,或者是被别人指着頭惡意羞辱,又或者在别人面前點頭哈腰,隻為他的一絲幫助。就算心裡充滿了委屈和不情願,在現實面前,你也不得不低下你的頭。

...

這也是為什麼他要不顧一切買下電器市場,不隻是因為王波的那句:“個體戶就是要飯的”,更多的是像他自己說的;“這錢是我們正大光明賺的,為什麼我們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呢?我就是想賺更多的錢,我想站着把錢掙了。

我不想永遠跪着,點頭哈腰地,作揖地多掙錢。我想讓我媽,我弟弟妹妹,大尋,大家夥,都能堂堂正正地把錢給掙了,這有錯嗎?大家夥,可以為了自己有尊嚴地,拼命的活着,這不行嗎?這不是很好嗎?”。

試問,我們有何曾不是呢?即使生活給了我們一副爛牌,我們還是得把他打成一副好牌。就算是生活怎麼樣給我們出難題,我們都得學會迎刃而解。因為,這就是生活。而我們想要生活,就必須懂得這個規則。

所以,對于我這樣的年輕人來說,《大江大河》确實是一部良心劇。尤其在智商上完全做到了很好的考量,不像以前什麼七八十年代的戲,不僅穿上了九十年代的衣服,還有來自18年的西裝。我說,你還能再降低你的智商嗎?

其實,作為一名導演應該知道,對于我們這樣深受美劇,日劇以及韓劇熏陶的年輕人來說,所謂的顔值已不再是最強有力的吸引了。反而是影視制作的水平才是應該考慮的問題,畢竟,我們看劇的水平不可能是止步不前的。

所以,對于那些不尊重觀衆智商的電視劇,自然是沒辦法深受我們年輕人喜歡的。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專業的問題,而是你們有沒有對自己負責的問題。要知道,一個懂得對于自己做的事情而負責的,才是往往被我們所接受的。

...

在這一點上,我很欣賞導演的自信。不特意去迎合年輕觀衆,而是專心打造内容來吸引年輕人的目光。看起來是一個很蠢的決定,但卻是一個最明智的選擇。因為,這樣一來,赢得不僅僅是一個收視,而是無可替代的口碑。

不過話說回來,正是因為有這些真誠付出的導演,才有了像《大江大河》、《人不彪悍枉少年》和《我的青春也燦爛》一樣的良心劇。這也側面反映出一個道理;“文藝雖然是百花齊放的,但始終對得起觀衆的才是最後的大赢家”。

有網友說;“大江大河的成功,并不在于所收獲的口碑,而是無形之中打開了一個口子。而這個口子,就是《大江大河》做出了一個好的榜樣。畢竟,所謂的精品,并不是演員們的演技是否精湛,而是導演是否有一顆尊重觀衆的心”。

這個口子有沒有被撕開,我不知道。隻是作為一名觀衆來說,還是希望有越來越多的精品搬到熒屏上。因為,打動人心地作品,才是不會變時的精神特質。

當然,《大江大河》還有一種難以抵擋的魅力,那就是把全家人聚在一起追劇。别說你不信,就是我都感到難以置信。可是當網友曬出全家追劇的視頻的時候,我們除了感慨《大江大河》的魅力以外,也就隻剩下羨慕嫉妒恨了。

...

畢竟,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一家人能夠聚集在一起。可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且就算聚在一起了,也都是被手機勾走了魂,更别說可以跟長輩一起追劇了。要不然,就不會出現“你和手機去過吧”的口号了。

但不管怎麼樣,《大江大河》還是值得認可的一部劇。無論是從演員的演技,還是導演的真誠,還是戳人内心的台詞,以及走心的劇情,都值得我們為它實力打call。

正所謂: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導演向我們呈現了一部如此良心大劇,我們又怎麼可能不做點回應呢?要不然,不顯得我們地品味不高嗎?所以,《大江大河》第二部,我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