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國産劇《大江大河》當然是國産劇近期的優質制作,但因為我習慣了快節奏的追劇,所以節奏一慢我就忍不住去看了原著,原著目前看到1995年。所以以下的一切叙述都是基于原著小說,而非劇情,而非劇情,而非劇情。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所以,提刀前來的各位靖王妃們,你們手中的刀可以放下了。因為以後的劇情走向到底如何,會如何改編,我也不知道。

相對劇情的完美人設,我更喜歡看原著多一點。因為原著更加真實,筆觸更加犀利冷峻,沒有一個人是那麼完美的,每個人都有着AB兩面,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算計、野心,私利的計較,也有着自己的原則和善良。三大男主角,雷東寶的霸,宋運輝的狠,楊巡的活,都入木三分,恰到好處。奔騰變化的大時代之下,每一種性格都有着相對應的機遇和命運。

讀到前面時我們還為宋運輝的刻苦、上進、踏實,對朋友講義氣而叫好,而後來一寫他就成了“渣男”,看似毫無道理,反差極大,細想之下,其實也全在情理之中。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阿耐的這本小說第一部有當年讀《平凡的世界》的感覺,雖然第一部中的大部份時間,我并沒有機會親曆過,但那正是我們的父輩所經曆過的,所以并不陌生,讀起來熱血沸騰。

宋運輝從少年到青年的底層思維的形成有幾個重要的階段 。

第一階段:因為成分問題,初中畢業時無法升高中,這時宋運輝最刻骨銘心的人生信條是:人生不能走錯半步。正是因為父親解放前被國民黨強行抓去那段時間,給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和影響,讓家人和子女永遠低人一等,宋運輝認為這就是看不清大勢的下場。

所以,到了大學裡宋運輝對于政策的分析和研究格外的認真而專注,他年齡最小,所以大學四年堅持在班級讀人民日報,認真聽大同學們對政策的研判、分析、讨論,并自己暗暗比對、思考。

所以練就了他對于政策清晰的解讀和研判能力。

第二階段:由于姐姐和雷東寶的關系,所以他對小雷家大隊的各種事務都很關心。在這裡,他得到了理論和實際的完美比對和思考,雷東寶在小雷家大隊無論是大包幹,還是磚窯的計件制,往往是中央剛剛下達了文件,很多地方還沒有完全領會精神的時候,小雷家大隊就已經先做出來了。這更是印證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這使得處在象牙塔中的宋運輝并沒有故步自封在理論的框架中,也沒有誇誇其談的書生氣,所有他對政策的理解和思考,都可以在小雷家大隊這樣一個活生生的樣本中去實踐,印證,雖然他并沒有親身去經曆這一切,但每當雷東寶做重大決定的時候,都要問一問他這個大學生小舅子的意見,宋運輝說行,雷東寶才更放心。

在這裡,他更是學到了同一件事,身處不同立場的人不同的解讀,更開了眼界,學會了書本上沒有的,江湖化的底層解決方式。

比如徐縣長親自要求清算組進入小雷家大隊調查雷東寶的工作,象雷東寶、老支書、宋運輝等人都想不明白徐縣長為什麼要這麼做?畢竟小雷家大隊的工作徐縣長一直都很支持,都知道小雷家大隊是徐縣長想要扶持和樹立的一個正面典型,自己樹立的典型怎麼會自己親自派清算組呢?

隻有老猢狲一人說得明白:這件事起因肯定是徐縣長和宮書記位置和關系的微妙變化,而清算組一般都是悄悄進村暗訪,突擊檢查工作的,而徐縣長這樣一安排,等于把事件明朗化了,擺在了明面上,也讓小雷家大隊提前有了準備和應對方案。

這讓宋運輝知道了還有這樣一種人,能将人與人之間的利害、沖突、矛盾觀察得如此通透和仔細,所以才能利用人際之間的矛盾順利而巧妙的達到自己的目的。雖然讓人不齒,但這類人卻總能得逞。

而老猢狲打發清算組的方法也讓宋運輝驚歎,雖然意想不到,而且招數上不得台面,但卻招招有用,第一天全村老頭老太太們上,攔住清算組,拄着拐棍罵,叫喊着有人見不得他們小雷家的人吃上飽飯 ,剛吃上一年飽飯 ,有人就眼紅了,想把他們大隊的好書記給攆走。一連三天,每天不同的招兒,充份利用了輿論,讓清算組叫苦又說不出什麼。

老猢狲雖然壞事做盡,但在某些方面還是有他的優勢,但在用之前,充份考慮好他的破壞性能在掌控範圍内還是可以用的。

這也為以後宋運輝獨擋一面時,敢于大膽用人打下了基礎。

第三階段 :在金州時期。

這個時期是宋運輝野蠻生長的重要時期。

正如他在大學期間放棄了所有的娛樂活動,拼命學習趕進度,研究人民日報,找準機會入團,當小學輔導員一樣,每一步,他都極為認真,費盡心力,打造自己的簡曆,将以前成分不好的背景慢慢的淡化和隐去。

而到了金州後,他更是在一線車間裡摸清每一個零件的位置,廢寝忘食的完成了車間的改造方案。在這期間,影響他最深的莫過于老徐和水書記。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水書記的那句“因人成事,也因人敗事。”第一次給了尚對廠内上層争權奪利懵懂不清的宋運輝一個全新的思考角度,即使技術再好,有再好的想法,如果不會管理,不會用人,不能将自己的思想貫徹下去,最終想法都是一句空話。

相對于技術派的劉總工善于在一個領域内考慮得又深又細不同,水書記無疑是在大局上看得更高更遠,也更有手段。

而在北京與老徐的一番談話,幾乎是奠定了宋運輝後來的發展基礎。老徐話不多,但句句都刻在了宋運輝的心上。“年輕時候選擇能做事,做得成事的一方,年輕時總希望多做點事,累不死人。”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好一個實用主義。

正是這句話讓宋運輝真正決定了站在水書記的一方。但即使内心已經決定了,表面上還是隻有一句“我明白了”。

老徐驚訝于這孩子的口風竟緊到了如此的程度,換作别人,遇到老徐這樣官位的人肯推心置腹的指點自己,早就把内心所想一鼓腦兒的倒出來了,可是這孩子隻是一句我明白了,竟然不告訴老徐他到底是準備站哪一方。

這時候的宋運輝隻有21歲。

老徐不知道的是,宋運輝因為家境使然,又因為成分問題一直被視為異類,他的第一層底層邏輯就是“人生出不得半點錯”,怎會輕易開口說出内心真實想法。

老徐不僅教他倒紅酒的常識,還告訴他,雖然你目前接觸的事情有限,随着你工作向縱深發展,時遷境移,一扇一扇過去從不熟悉的門會向你打開,你切不可因此妄自菲薄,毫無自信。認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這些話,都點滴記在了小宋的心裡。

若幹年後,當梁思申的父母看到宋運輝熟練的操作着他們剛從美國帶回來的報警設備,檢查門窗閉合時,梁父這樣評價宋運輝:這個女婿非常善于思考,做事也非常努力,隻是努力得有點可怕。

可是對于宋運輝來說,他不努力又能靠什麼呢?

所以,他才會在設備改造中,哪怕自己累到幾乎虛脫,也絕不假以别人之手。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宋運輝是想做事,做實事,有理想,可他也不傻。他意識到,從德國進口的這套設備,如果他主導下來,牢牢的掌握、把控着新技術,就等于徹底的掌控了新的車間,有了自己的根據地。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僅如此,在以後的日子裡,他還以自己過硬的技術和對新技術的把控,有了底牌和底氣與頂頭上司闵廠長鬥争,并且在勝利之後,利用對方人脈得到了籌建東海項目的機會,離開了金州。

在東海,宋運輝開始真正顯現他的淩厲本色。

雖然是副職,但他仍然以技術專業的優勢牢牢把控着整個項目的進展,并在後來抓住了馬廠長的把柄,利落的擠走了馬廠長,自己成為真正的掌舵人。

這時候的宋運輝,深深領會了“因人成事,因人敗事”,他不僅努力的可怕,還堅韌、強悍,目标明确,為了達成目标,他可以夜以繼日玩命工作,不僅是對自己狠,對手下狠,對于他認為阻礙他做事,阻礙他把事情辦好的人,他也可以用盡一切他所能用的手段 ,他終于成為了老徐說過的那種“能成事,更能做得成事的人”。

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是那種隻為了追求私利的人,更多的時候,他是吸取了劉總工的教訓,純技術型的人到了最後,怎麼可能隻單純做好技術就行了呢?想要做好事情,推進事情成功,必然會遇到很多的阻力,而化解這些阻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盡可能掌握事情的主導權,也就意味着要擁有更大的權力。

這樣的人,在成為了父親之後,又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呢?

宋運輝為什麼要搶走女兒的撫養權,不讓前妻見女兒?

和宋運輝感情最深的人當然是他的姐姐宋運萍。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宋運萍從小就省下自己的飯錢,全給弟弟買玻璃彈珠,為的是不讓弟弟被孤立。不然以宋家黑五類分子的身份,哪家小孩會願意跟宋運輝玩,還不是因為看上了他大把的彈珠?

那個時候宋運萍也才上小學,比弟弟大不了幾歲,姐姐小小年紀為什麼能這麼懂事?還不是因為她更早嘗過被孤立的滋味?她小小年紀受過的苦,父母顧不上也沒有能力去解決,姐姐就不想讓弟弟也同樣經曆,所以就犧牲自己,也要讓弟弟過得快樂一點。

這樣的孩子從小就習慣了犧牲自己的欲望去支撐别人。

而宋運輝在姐姐的關心和照顧之下,始終有正常而快樂的社交,而姐姐卻朋友很少,姐姐結婚時,還是宋運輝請了自己的同學幫忙,上門請了姐姐的同學,最後熱熱鬧鬧的送姐姐出嫁。

而最終也是姐姐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他才有機會上了大學。

所以,在姐姐和雷東寶戀愛這件事上,宋運輝很早就知道了,這樣的結合,一定是姐姐會犧牲更多。正如後來姐姐過世後,宋運輝向舍友哭訴,我姐連嫁人都是想着能嫁個不讓我家受欺負的。宋運萍結婚後,也是時時處處以家庭為重,要不是後來雷東寶要求她把免子賣了,她會一直養免子累得直不起腰,根本就顧不上自己讀電大的計劃。她永遠将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後。

宋運輝愛姐姐,敬重姐姐,但他也清楚的知道,犧牲自己,照亮别人的人生不值得效仿。

所以,在程開顔生了女兒之後,他是真歡喜,他看着剛出生的寶貝女兒心想,女兒象她媽媽這樣也挺好,小的時候有父母呵護,嫁人了有丈夫依靠,什麼也不用操心,安穩度過一生,不用受苦,不用犧牲自己,自己以後要象嶽父一樣羽翼豐滿,能夠好好呵護,照顧妻子和女兒。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他可從來沒想過要把寶貝女兒培養成象姐姐那樣為了家人甘願犧牲一切的人。

這時候宋運輝眼中的程開顔還是單純可愛,對他事事聽從,女兒如果象她媽媽一樣,也算是嬌憨可愛有福氣。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個時候,在他看來,程開顔還配當他女兒的媽。

後來程開顔的單純可愛就變成了不思進取,庸俗不堪。

尤其在知道了當年有可能是程家“算計”他,在他因極度勞累睡熟在辦公至的情況下,程家讓女兒在他辦公室待了一晚,使得廠内所有人都知道程廠長的女兒那天晚上和他在一起,為了顧及影響,他不得不娶了程開顔。

多年後得知此事“真相”的宋運輝惡心到不行,拒絕和程開顔同居一室。

可真相到底是什麼?他宋運輝就當真單純無辜嗎?

當初的程開顔是程廠長的小女兒,程廠長是金州最能掙錢的分廠廠長,而且是水書記的嫡系。所以一直和宋運輝一争高下的虞山卿在投靠水書記無門後,早就打定了主義去追求程開顔,準備走上層路線,隻是程開顔看不慣虞山卿的油滑和為人,拒絕了他。

後來虞山卿才又開始追求劉總工的女兒劉啟明。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初的程開顔在金州的地位不亞于金鳳凰。可程開顔偏偏就喜歡上了宋運輝,可宋運輝不喜歡程開顔,原因也簡單,他不喜歡跟資質一般的人交往過多,程小姐一看就腦子不太行,比較笨。

但他還是利用了程開顔,利用了程小姐喜歡他,願意替他打報不平,借着程小姐的嘴巴,将劉總工失勢那段時間,虞山卿就躲着劉啟明不見,見形勢好了又開始對劉啟明熱絡起來的事傳遍了全廠。

果然,在離出國談判還有一周的時候,劉總工親自出馬,現場考問宋運輝和虞山卿的英語,将虞山卿在最後時刻踢出了出國談判名單。

利用過程小姐之後,宋運輝禮貌、客氣的拒絕了程開顔,為了讓她死心,還有意無意的拿出了梁思申的照片,為什麼後來程開顔對梁思申抱有那麼大警惕,這也是宋運輝自己惹下的麻煩。

當後來他和程開顔同在一間辦公室一晚上的流言傳開時,至少當時程廠長并沒有逼他,而且當時清譽最受影響的是他自己女兒,程廠長也隻是說,别太在意那些流言。

宋運輝當然考慮過後果,他因為立挺自己的朋友而被虞山卿算計告發,說他政治立場不堅定而沒有入選出國談判組,雖然後來自己也使了些小手段成功把對手擠了出去,那一次水書記就特别生氣。更何況是這樣的道德問題,他拎得清。

他不喜歡但也并不讨厭程開顔,她的單純、天真反而讓宋運輝備感輕松。心思深沉的人往往也不太喜歡另一個心思深沉的人,就象老徐喜歡雷東寶,認他當朋友,但并不喜歡和自己同一類型的宋運輝。

隻是後來,當宋運輝離開金州,另立山頭,眼界更開闊之後,曾經妻子的單純嬌俏就變了不思進取的庸俗。他為了離婚 ,可謂手段淩厲幹淨,對退休的丈人說:你兒子的把柄我都知道,是我壓着,這一年别人才沒動手。

很多看過書的人不理解,為什麼宋運輝那麼狠心,一定要把女兒從程開顔身邊奪走,想徹底不讓程開顔和女兒聯系。很簡單,因為當時以宋運輝的标準來看,他覺得程開顔隻能給女兒帶來不好的影響,隻會讓女兒學得和她一樣無腦庸俗,所以不想讓女兒和程開顔聯系。

宋運輝覺得要把女兒培養成象梁思申那樣的獨立女性,也想有一天要送女兒出國留學。

從天真嬌俏變成了無腦庸俗,隻不過因為丈夫眼界更開闊了,見識更廣了,而老婆的審美和見識還停留原地,也更是因為丈夫見到了完美女性梁思申。

驚訝嗎?宋運輝一直就是這樣的理性、實用,一直就是這樣的宋運輝啊。一旦你在他的評價體系中被他評價為負面、惡心,處于他的對立面,他會絲毫不念舊情,不會下不去手。但如果你在他心中一直是他認同的家人、朋友 ,他也會竭盡所能的幫助。

所以呢,家中有女兒的同志們,千萬把孩子養好了,既不能養成象宋運萍那樣燃燒自己照亮别人的人,告訴孩子,誰讓你犧牲自己,成全别人,你先讓她犧牲一個試試!也不能象程開顔這樣的傻白甜,還是要潑辣、現實一點,哪怕被人嫌棄了,也不能灰頭土臉的回家,也要能昂首挺胸,自己能把日子越過越精彩才行。

至于宋運輝,他身上帶有那個時代的特色和生活的烙印,他自信又自卑,他誠府極深卻又不乏理想,他謹小慎微卻又野心很大。他感受成功、積極性、和勤奮的欲望會被匮乏感和自卑感所阻礙,青年時期的他始終在正面的勤奮感和負面的自卑感之間沖突。

宋運輝擁有多種讓人羨慕的能力,但我覺得我們這個時代大多數人最缺少的卻是他的第一項能力,就是解讀經濟政策和研判的能力。

正如宋運輝、雷東寶、楊巡有他們那個時代獨具的特色一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運,我們也如此。

每一代人在20到30歲這融入社會的黃金十年中,所遇到的社會發展形态是完全不一樣的。

對于80後來說,2000年到2010年,還是充滿朝氣甚至是充滿理想、希望的十年,機會到處在萌芽,房價也不太高,腦子機靈點的即使家裡真沒錢,倒騰着兩三張信用卡,也就把房子首付給刷出來了。

而對于90後,2005至2015年,則是房地産、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和貨币大浪滔滔的十年,所有人都有着階層固化的焦慮,而房子則需要全家出力了。

到了95跨入社會的這幾年,無論是互聯網還是房地産,黃金時代都過去了,迎來了反思的白銀時代。

這十幾年,社會發展之巨大,事件發展的多層次,都是空前的。從宏觀一直到影響着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如何在時代的巨變下反思,解讀,研判,這正是我們欠缺的,也是我們必須要做的。

每個人的人生路徑不同,經曆不同,造成了對社會的理解也會有相當大的差異,所以也造就了不同人對生活的理解和要求。

在時代巨變之下,如何能認識自己的局限,識别未來的機會,活出自己想要的精彩,還真的是一個需要系統性思考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