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雞蛋殼殼
裡面坐個哥哥
哥哥出去買菜
裡面坐個奶奶
奶奶出去燒香
裡面坐個姑娘
姑娘出去點燈
燒了鼻子眼睛

圖片發自簡書App
聽到這首兒歌的時候還是挺驚訝的,好像在很早很早以前,自己也唱過這首兒歌,滿滿的回憶浮現在眼前,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 那時年少的我們會因為趴着看地上的一窩螞蟻在太陽下曬一下午,會拿着各式各樣的“破爛”和小夥伴過家家,夏天炎熱的晚上還在曬麥子的場上繞着麥垛捉迷藏,會坐在院子裡的葡萄樹下乘涼,唱着童謠,聽着老人講故事,就像歌裡唱的“想回到那個小時候,糖葫蘆都已經足夠 ”.
忘記了是什麼時候看的書,也忘記了什麼情況下看到的電影,隻記得在看到電影的時候内心還是欣喜了一番。畢竟,我能通過電影看到以前北京的模樣,那時候人們的生活,還有那些四合院,路邊擺攤的小販,那個小闆凳做成的秋千,都能一絲絲勾起兒時的回憶。那些熟悉的畫面,和英子一樣,看着家裡養的小雞,都能玩上半天。

圖片發自簡書App
影片選取的書裡的三個片段,故事從英子認識秀貞開始,經過長時間和秀貞的接觸,英子發現秀貞被家人送走的小桂子竟是自己天天在一起玩的妞兒,立馬帶着妞兒去找秀貞,秀貞和妞兒相認的那天晚上,暴雨,秀貞帶着妞兒去找爸爸,但最終母女二人一同命喪于火車下。英子也因此大病一場,醒來後就像是經曆了一場夢似的。在那個時代,未婚先孕涉及一個家庭的名聲問題,于是釀成了一場悲劇。

圖片發自簡書App
英子生病後全家就搬到另一個胡同,無意間遇到一個為了弟弟上學不得不偷東西的年輕人,兩人達成共識,不告訴别人,卻因為英子在荒草地撿到的小佛像被便衣警察發現,順着線索抓走了這個年輕人。英子為此很難過,覺得是自己的原因導緻失去了這個朋友。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悲劇便是宋媽了,當宋媽的丈夫來到家裡,大家才知道,宋媽心心念念的兒子前兩年被淹死了,而小女兒也送人了,宋媽因此十分傷心。自己外出謀生賺錢,辛辛苦苦的最終一雙兒女都沒了,最終宋媽離開了英子家,坐着丈夫的小毛驢離開了。 感覺宋媽就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勞累一生,最終也落個和自己的孩子天地相隔的下場。 影片結尾,英子的爸爸離世,而英子也随着時間的飛逝長大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整部電影從最開始抱着試試看的态度,到被情節所吸引,看完之後仍舊意猶未盡。 當年那籠罩着愁雲慘霧的生活,回憶起來是有一些無奈,秀貞因為孩子被送走發瘋,年輕人為自己的弟弟住牢,宋媽辛苦一輩子卻也圓不了家人團聚在一起的願望。而類似的情況數不盡數,還好我們都沒放棄堅持下來了。
最後影片下的評論倒是令人意外,大都是小學生看的,為的是完成老師的作業。不知道他們看完心裡感受如何,畢竟如今時代發展迅速,現在的小孩大多都接觸的電子産品,面對影片裡的場景,又有多少是見過的,又有多少能感同身受。想起自己小時候被老師逼着學,而如今會主動學,感覺經典就是經典,奈何那年年幼無知,隻顧貪玩。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我們的童年,便是一去不複返了。
因為看過書,所以看電影的時候情節方面還是大緻了解的,但不得不否認還原度還是很高的。尤其這個畫質也是很清晰,所有的鏡頭都是真實存在,不像如今我們隻能通過影城才能拍出來的年代感,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通過鏡頭看到了很久以前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我們二次模仿創建出來的那種感覺,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最後的最後,但願每一個人,在不得不長大的同時都能在心底保留一份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