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一次看這部電影也有一年多了,而這部電影我看了不下五遍,從小學開始,一遍一遍,從來不厭倦。
2019年6月21日,《千與千尋》在内地上映,還給了宮崎駿大師一張電影票,盡管劇情早已爛熟于心。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上映之後,每天刷新聞看到了很多影評,大緻的标題都是“千與千尋告訴你的道理”、“深度剖析千與千尋”,無一例外地,我都沒點。
很多影評宣揚《千與千尋》告訴我們的道理,有些甚至涉及成人世界裡的生存法則,的确,很多晦澀的道理在人物對白裡都顯得易懂簡單,平常如話,甚至創作者本身就是想要告誡我們些什麼。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我還是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兒,糾結于绮麗的神祇,但是清楚地記得看完這部電影時,當時還是單純的非黑即白的世界觀卻沒有讓我說出“電影裡最讨厭的人物是誰”
那是年幼的我,覺得每一個人物都不壞,鍋爐爺爺看起來吓人,錢婆婆有些刻薄,無臉男發起怒來吞人,河神初來的時候是一坨爛泥,千尋的爸爸媽媽吃東西的樣子很醜......
瑕疵處處都在,但我卻并不讨厭他們,因為真實。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最美好的地方莫過于,我們每個人都是千尋,電影裡荒誕而傳奇的世界就是我們現在。

圖片發自簡書App
現在,我們來看看電影裡的每一個人物。
1、千尋

圖片發自簡書App
千尋的出場便是一個天真的小女孩兒,和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我很相像。
從一開始的天真,到解救父母、離開湯屋,一系列磨難之後,千尋告别白龍、告别夥伴,走向了成熟。就像是我們,每一個小個體,都經曆了一個蛻變的過程,重重磨難之後,多次别離之後,我們成長起來。
所以這個故事的發生是架空在奇妙的神話裡,但訴說的卻是我們的故事因此打動人心。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開始的千尋,像我一樣,在自己家的小轎車裡,一派任性頹靡。

圖片發自簡書App
甚至有些驕縱,寵得有些膽小。父母走進隧道時,千尋害怕并不想去,而自己被留在原地,又不得不硬着頭皮跟随父母。這很像年紀尚小的孩子們被嬌慣長大的模樣。
但是,從一開始,千尋就表露出自己的本性——善良。
如果說她一開始有些任性孤僻,是家庭造成的,但這份難得的善良卻是因為年紀小而保留的原生人格,所以并不顯得突兀,反而自然。
父母貪婪地吃東西時,千尋在勸阻。
父母變成豬,她克服恐懼,盡力營救。
湯婆婆有些刻薄,愛财如命,千尋一一面對。
真是因為這份純情之性,即使變成了“小千”,千尋仍舊在她心裡,這是她的善良。她作為一個凡人,在四方神明皆在的湯屋,渺小而無力。但是她一直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他人,與人為善。
害怕是人人都有的,問題是你能不能克服。
千尋作為電影的主角,身上所賦予的正能量自然不用過多贅言。
但同時,女主角堅毅勇敢的背後,同樣有着同齡人會有的局限。
2、無臉男

圖片發自簡書App
起初見到他時,我有些害怕,因為他無聲無息、無處不在,默默地看着千尋。但是後來影片完結,我特地買了一個印着他的頭像的挂墜,挂在了書包上。
在那時的我看來,他的存在就是千尋在這個未知世界裡的一個永遠不會背叛的朋友,我甚至不希望他們分開,希望無臉男能回到千尋的世界裡,繼續幫助她。
而漸漸地,我才發現,無臉男其實有着更為深刻的創作緣由。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他喪失自我認識,渴望得到自我認識,甚至暴躁易怒。
當千尋拒絕他的金子時,他大怒吞人,其實也是在沒有得到認可之下的恐慌與無助,間接導緻了他的發怒。
縱觀影片,無臉男收獲了相對不錯的結局,但不管是兒時還是現在,我都覺得無臉男是可悲的,在朋友之間,他處以一個讨好的地位,他在遷就。
不管他拿簽牌還是給金子,他都在希求認可。
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從來沒有傷害過千尋。所以即使卑微可憐,甚至吞人有些可惡,善就是善。
看到世界從不美好甚至有些肮髒突然變得一小點點的美好,其實才是最正能量的地方。
千尋、無臉男、錢婆婆、湯婆婆,甚至是白龍,他們都善良(下期我們繼續),但也都有自己的不足。
正因為這樣,你看到人物的轉變時才會如此震撼。
電影,本身作為一個藝術品,講究的本就是矛盾碰撞,而每個人物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因為前後矛盾,矛盾于同一人,統一于同一人,這就是電影要表達的東西。
如果錢婆婆一開始和顔悅色放掉千尋的爸媽,故事也就沒有必要開始。但錢婆婆這樣一個愛财如命的女人忽然給予了一點點的善意,爆發了一點點的憐憫之心,或許就會感人至深。
這才是社會最真實的樣子。
沒有絕對的善,沒有絕對的惡,但善總是大于惡的。
71屆戛納金棕榈獎獲得的電影《小偷家族》同樣塑造了這樣一個不完美的世界。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導演是枝裕和創造了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家庭。
夫妻收養小孩是因為沒有生育;
夫妻贍養奶奶是觊觎她的養老金;
孫女乖乖待着是恨原生家庭;
奶奶甘願養活所有人是怕自己無聲無息地死去......
《衛報》評論《小偷家族》:“該片用現代的視角,對日本社會進行了解剖——精于算計,現實主義,平靜而清澈,像一杯冷冷的白開水。”
或者說,不僅僅解剖日本社會,而是映射了全世界人類的困境。
而當你看到一群沒有血緣關系的人能後這樣相處之後,之前内心的難以置信都會被溫柔取代,這是社會忽然變美好的瞬間。
有時候,太過完美的人物是理想主義,脫離了現實,美中不足可信度最高,同時,遠比理想主義有正能量的多。
一點拙見,歡迎各位提出自己的見解。
這裡是嬅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