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自己的王者,用盡一生為你臣服,我用盡所有力氣嘶吼,可能隻是犯了錯誤……”

初聽這句歌詞時,隐隐覺得不對,既然自己是王者,何須向他人臣服?

除非,在愛情中迷失了自我,而迷失意味着失去理智。

電影裡周原與張成功的故事隻有簡單的幾筆,導演既沒有刻畫過往的細節,甚至連回憶的畫面也頗為吝啬。

我們隻能從周原對鏡頭的獨白中猜測,品味一段愛情疾風驟雨掠過後的,不那麼完美的結局。

01

愛情裡的理智就像一抹白月光,被高高的挂在夜空上,而陷于戀愛中的人們往往對它敬而遠之。

周原是一個很純粹的女性,她的愛情裡沒有一絲一毫的雜質,她可以用盡全力愛一個人,也可以在絕望後抛棄一切。

她的這種敢愛敢恨的個性中,就隐藏着關于理智的失去和得到。

周原在影片中的開場是比較滑稽的,當然,這也體現了影片想要展示的荒誕。

...

她與一名男演員在山洞演一場感情戲,恰巧這場戲的戲劇沖突很強烈,需要動情流淚,可周原卻始終不在狀态。

這時前男友張成功的消息,讓她把過往的不忿和怨氣都發揮在下一場次的表演中。

雖說是幫了她一個忙,卻也把周原拉回到過去的痛苦記憶裡。

周原愛上張成功時是失去理智的。

此時張成功有家室,還沒有跟他妻子離婚,所以這注定是一場不被世事理解的戀情。

失去理智後的周原如同飛蛾撲火,她的眼裡隻看到面前閃閃發亮的光環,卻無法抵抗住愛情的誘惑。

她在不知不覺中介入旁人的婚姻,從此忍受一名第三者的壓力和罵名。

...

後來,張成功終于和妻子離了婚,兩個人可以光明正大在一起的時候,她漸漸發現隐藏在張成功表象下的偏執。

為了張成功所謂的“我養你”,她放下了前途光明的職業。從此,演員周原逐漸失去自己的棱角,變成了一隻被養在深屋的金絲雀。

然而,即使她身敗名裂付出了這麼多,仍然換不來張成功的一個誓言。

萬夫所指莫過于此,于是她清醒了,像戲裡的女主角一樣覺醒:愛情是一個虛幻的假象,張成功的承諾都是一場謊言。

于是她拔起了刀刺向自己,刺毀了一個夢,也刺回了一個新的周原。

這是戲中戲“拔刀刺向自己”的隐喻,也代表周原這個人物在失去理智後的找回。

02

周原出現的第二個長鏡頭,是站在天台上的一段對白:

你太沒有安全感了,每一個靠近你的人都不得不離開。你根本不具備愛一個人的能力,和你分開之後我才知道,我隻是活在了你的世界裡,我很高興我逃出來了……”

周原理智的回歸就是愛情的終結。

這段飛蛾撲火的愛情給她的創傷,成為内心一偶的痛楚,她沒有辦法原諒張成功,但她可以選擇離開以及封存。

基于此,我們可以看出來周原在與張成功這段感情中的起始到終點:

在陷入愛情時,她是不理智的。

“我是自己的王者,一生為你沉浮”。周原本可以親手掌管自己的命運,當她竭力顧全張成功的感受,就失去了自我。

...

所以她隻能等,等待張成功離婚,離婚後再繼續等,她幾乎将所有的希冀寄望于這個男人,為此背負所有不堪忍受的罵名。

她在等張成功什麼時候才能做一個有擔當的男人,而不是一個缺愛的,偏執的男孩。

在她對婚姻美好的向往破滅後,她又是理智的。

從失去自我到找回自我,周原做的極漂亮,在愛情裡她不曾當過逃兵,她盡力過,于是她可以毫不猶豫地離開。

周原的第三個鏡頭也是對白,然而這場對白與此前的決絕大相徑庭:

和你在一起的時光,是我一生當中最好的時光,你人特别好,隻是稍微有點強勢,有點自我……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可是我知道,我永遠愛你。

看完電影後,我一直在想這兩段獨白之間的真與假,到底哪一個獨白是周原内心真正的想法?

...

若沒有刻骨的愛,何來刻骨的恨,也許兩段對白不分真假,都是她的内心所想。

隻不過一段是剛曆經情感重創的激進,另一段是放下後的釋然。

在電影的結尾,她說出了自己内心的另一個想法,承認了與張成功相愛的時光,過去也曾真摯美好。

03

周原這個人物在電影裡出現的畫面并不多,可這不多的鏡頭裡所展現的卻是一個,真正有血有肉,有笑有淚的飽滿人物。

尤其是兩段長獨白,雖然台詞較詩意,可給人的第一感受卻是真摯。

周園在影片中的脈絡其實非常清晰。

她攜帶着過去的傷痛自然無法得到灑脫自在,“我一直愛你”是她對張成功的回答,也是給自己的答複。

這段感情裡的首與尾接的很好。

周原最後得到了跳躍性的成長,因為過去的經曆讓自己知道,以後的路該怎樣走,才不會失去自我又失去一段良緣。

她與張成功的感情糾葛,很有可能發生在每一個普通人的身上。很多人都會在愛情裡迷失,陷入周原式的怪圈:迷失——找回——重頭再來。

...

事實上,電影就取材于生活,有很多女性都曾經和電影裡的周原一樣,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做出過抉擇。

著名女星劉敏濤在事業巅峰時選擇婚後息影,本以為可以後顧無憂享受婚姻的美滿,卻在一次日本旅行中受盡委屈。

旅途中她想吃一份抹茶冰激淩,買的時候發現沒錢,而丈夫的白眼和嘲諷讓她瞬間警醒。

回歸家庭的前提一定是充分的理解,若婚姻中沒有了尊重,回歸隻會讓自己失去對人生的掌控。

于是37歲的她做了一個決定,她與丈夫離了婚,帶走了唯一的女兒重回舞台。

劉敏濤做出的種種決定,就是一個典型的找回自己的故事。

她若不離開丈夫就會徹底失去自己,一個沒有自我的婚姻,想來不會有幸福的結果。她行事中的果決,就如同電影裡的周原。

那麼,愛情到底是一個失去自我的過程,還是一個尋找自我的過程?

...

在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五層次中,将人生最高層次的需求定義為自我實現。

所以在愛情的旅程中,最好的結果當然是找到了自我,實現了自我。

倘若我們找到一個人,為了和他相處,在生活中改變自己壓抑自己,或者在戀愛關系裡受盡委屈折磨。那肯定不是能夠長久走下去的愛情,也不會得到幸福。

04

在電影的海報上,曾看到一句話讓我有所觸動:

“兩個人的相遇是松綁的過程,給對方松綁,也是給自己松綁”。

深以為然,張成功,餘凱旋,周原,或者你和我,都有一些傷痛正在等待被治愈。

而治愈需要時間和機遇,希望我們都能成為電影裡的他們。

哪怕曾經失去自己,也能迷途知返,就像羅曼羅蘭的那句話:

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能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