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濃)

01.那一年的《渴望》
電視連續劇《渴望》熱播的那一年,我正面臨着高考。
不知為何就迷上了,在大家都準備迎接高考的白熱化形勢下,而我卻找任何一切可以利用的借口,天天騎車回家看電視。
每晚兩集集集不落。看完之後,想到辛苦供我讀書的父母,心裡内疚不安,就又開始熬夜複習。
那時候每天晚上,熬夜到一兩點是常事兒,這個成績可想而知。
在别人看起來特别努力,但是成績老是上不去,心裡卻很清楚管不住放縱的自己。
考不上是自然的。但是至今難解:為何當時就那麼迷戀那部劇呢?
想來可能跟那個年代娛樂節目、電視節目少有關,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渴望》的故事情節,的确非常吸引人。
女主忍辱負重苦盡甘來,情節設計家長裡短又有時代背景,複雜的人物關系,各個人物又都形象鮮明……
懦弱膽小的、反叛特立獨行的、賢惠封建的、仗義隐忍的……
這就說到了,為什麼現在很多制作用心的電視連續劇叫座卻寥寥。
制作、投入應該算是比較完美,甚至有的幾乎達到了鴻篇巨著,但是卻無法赢得大多數人的認可的原因到底為何。
無論從人物形象的設計、細節的打造、故事結構的構思和整體的造型……都頗費苦心,都從最好的角度去匹配
甚至舞美燈光可以與電影的精彩絕倫去PK了還是不得人歡心,就是不讨喜也是無奈。
反而一些情節結構簡單、插科打诨、噱頭比較多的、人物造型比較誇張的劇作,評分往往超乎想象,追捧的人也很多。
其實,人都是趨向于緩解壓力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永遠是大多數人追求的主流。
影視劇說白了就是娛樂大衆的,這是基本原則。
底蘊比較深厚,氣氛過于濃重的,除非一些用來影視鑒賞的文學類作品,一般人是享受不了的,太累。
人生已經這麼艱難了,幹嘛給自己找不痛快呢?

02.重美感,還是重趣味
表象如此,但好像也不能完全這麼說,靜下心來的我們,還是有鑒别能力的。
好作品注定有市場,注定會被慧眼識珠的人發現,但這需要時間。
再好的珍珠也經不住初期吐沫星子的淹沒,被慧眼識才之後抹掉了卻早已過了被舉高高的好時候。
又或者,現代社會節奏越來越快,人心浮躁不安。決定了人們無論做任何事都圖一個“快”字。
電視劇的制作在人們越來越挑剔的眼光裡隻會越來越好。當然,編導水平太垃圾了,不是本篇讨論範疇。
電視劇相對于電影,從編劇情節内容方面比較,最大的區别,電影側重于“内涵”,電視劇側重于“故事性”。
電影需要在兩到三小時内表達一個主題,讓觀衆感受到美感、樂感,或樂在其中不能自拔,或意味深長意猶未盡。側重于“美”。
電視劇因其篇幅冗長,則需要每一集具備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劇集結尾最好能引出下一集的源頭。
像評書裡所說“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解說。”側重“趣”。
對自己要求高的電視劇卻想“魚與熊掌兼得”,不僅要有趣還要有内涵、有美感。
這就不好辦了,弄不好,整一桌大雜燴,吃去吧!得多用心才能找到我想要的呀。

03.醒目的人物與有趣的故事
最近的幾部電視連續劇《慶餘年》(豆瓣評分7.9)、《鶴唳華亭》(豆瓣評分7)和《新世界》(豆瓣評分5.8),新世界評分算是最低的。
但是就我個人心目中(非專業人士)排名,反而覺得《新世界》和《鶴唳華亭》應排位靠前一些。
《鶴唳華亭》的曆史底蘊,《新世界》的深遠含義都占了優勢,卻也都是其發揮的牽絆。
兩部劇從演員選擇(老戲骨)、劇作布局(曆史跨度、有史實依據)、細節的處理(《新世界》中京腔京韻、糖葫蘆、玩蝈蝈、北京胡同……)都稍勝《慶餘年》一籌。
《慶餘年》好就好在有自己的專長個性,可以說是個性鮮明,還都是讨喜的個性。
為什麼這麼說呢?
毋庸置疑,三部劇都有一些老戲骨,在劇中撐起了門面。
《慶餘年》插科打诨較多,人物表現力又都很舒展,既無《鶴唳華亭》的悲情,亦無《新世界》的沉悶,節奏明快、輕松,人物有個性、有特色。
比如酷酷的五竹叔、憨憨的滕子京、見錢眼開的王啟年、跟個二哈似的遇見他就笑的範思轍、書癡淑貴妃……每一個人物都是精心雕琢,令觀者愛不釋眼。
故事情節比較吸引人,濃厚的趣味性,再加上人物“醒目”,誰都看得懂,誰都看得進去,自然獲贊票數頗豐。
反觀《新世界》,深遠意義自不必說,人物塑造得也比較精心。但個别人物就有點敗筆。
尹昉飾演的男主徐天演出了劇情要求的“混不愣”的感覺,但除了混不愣和一腔複仇的澎拜熱情去橫沖直撞,也确實差了點兒瓷實的人物打造的火候。
更不要說神通廣大的田丹脫離了現實,着實不夠接地氣兒。
除了孫紅雷、張魯一、胡靜飾演的金海、鐵林、刀美蘭外,幾乎沒有真正的老戲骨撐門面。
扮演徐允諾的和小耳朵的表演雖然也可圈可點,但從整部劇總體來看,支撐不起這面大旗,還是顯得單薄。
《鶴唳華亭》則是一部悲情劇,結局也不夠萬衆歸心的大團圓,其結局注定本身不可能得到更多的贊譽。
加上男主全程委曲求全,淚眼朦胧,一直在哭也破壞了人物的整體美感。
雖說是聰明有心機,卻時運不濟,被父權玩弄于股掌間,看着一直在壓抑憋氣,好容易忍到結局卻還是不夠歡喜。
這樣的結局必定是不受寵的。

04.饕餮盛宴擇食而餐
總之,不同種類的電視劇百花齊放,于觀衆來說就是饕餮大餐的盛宴。
有的一見鐘情打眼就喜歡;有的再見傾心,細品之下,想看了又看;有的則需要靜心品酌方解其中妙喻……
個人角度來說,我不認為《新世界》隻值5.8分,如果你潛心去看的話。
開篇一二集節奏不錯,周冬雨的小紅襖、耳捂、鴿哨、關二爺大刀……都是經得起推敲的。
但再好的電視劇,也經不起之後的劇情拖沓,及抗日神劇裡的光環女主的平面模特般的表演。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影視制作者們用心打造其心良苦,提供了一盤盤精心美馐饕餮盛宴的影視劇網絡劇時代已經到來,各人單憑喜好擇食而餐。
好的作品得不到認可,隻能說是,人心浮躁,已經靜不下來了,或許僅此而已。
精雕細琢各憑本事,口誅筆伐單憑良心。
在大衆點評一貫挑剔的眼光中,影視劇制作或舉步維艱或風光依舊,砥砺前行之時,還望不忘初心,未來指定會越來越好。
公道自在人心,無論何時,不必為個别言論所困擾,潛心打造默默耕耘,制作精品良心好劇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