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ombieLand
我經常幻想着,如果我們世界真的因為喪屍走到了盡頭,那會是個什麼樣子?是會像「生化危機」那樣,被嗜血殘暴的怪物緊逼不舍,在廢墟之中苟延殘喘;還是像「行屍走肉」中的那樣,看透人性的陰暗,與同類勾心鬥角,小心翼翼地試探着前進的每一小步;抑或是在「我是傳奇」中被全世界遺棄,漫無目的,孤獨地行走在鋼鐵森林之中?
雖然我必須承認,相比于幸存下來,和可愛的喪屍們打打秋風,在驚慌失措中為喪屍大軍貢獻一份有生力量才更像是我的結局。但我仍然熱衷于描繪世界末日的圖景。可無論我怎樣天馬行空,無論在我腦海中世界以何種方式走到了盡頭,他們都有一個共性,那便是“黑暗”。
不知道從何時起,在人們的腦海中,冰冷的現實成為末日世界的同義詞。想想也确實是這樣,當人類的文明被逼上絕路,在懸崖的邊緣瑟瑟發抖時,厚重的烏雲壓在每一個在生死邊緣掙紮的個體心頭,生存成了人們唯一的奢求。為了一塊面包疲于奔命,以生命為賭注博取那珍貴的一口水,道德被丢棄在腳下肆意踐踏,這似乎已經成為公認的末世常态。
但在這片「僵屍之地」上,末世有了另一種可能性。
這部電影更像是披着末世外衣的生活喜劇,充斥着令人捧腹的黑色幽默。影片通過獨特的叙事手法,幽默的語言風格,戲劇性的故事轉折,刻意淡化了末世降臨的恐怖氛圍,反而着重刻畫了大量的生活細節。
沒有拯救全人類的萬能血清,也沒有延續文明的沉重使命,影片向觀衆展示的隻是主角,一個患有恐懼症、過敏性腸綜合症、乃至小醜恐懼症的不像幸存者的幸存者,平淡生活的點點滴滴。這種一反常态的展開方式反而在越來越同質化的一衆同類型電影中脫穎而出,令人耳目一新。
在近幾年湧現出的多數末日喪屍類型影片之中,電影的拍攝好像成了一場堆砌血腥的軍備競賽——誰的怪物更為殘暴,哪部電影的鮮血飛濺的更遠,好像誰就成了赢家。當然,我并沒有任何貶低這類拍攝方式的意味,畢竟酣暢淋漓的戰鬥厮殺、血腥暴力的限制級場面、生死一線時的腎上腺素飙升本就是這類電影暴力美學的體現,也是許多觀衆(包括我在内)所尋求的元素。
但審美都會有疲勞的一天,更何況審“血”呢?
而這部影片真切地向我展現了世界盡頭的另一種美:末世的生活依然是生活。
之前的我一次又一次想象着這個可怕的世界,現在才發現,自己原來遠遠高估了自我的心理承受能力。看慣了鐵血硬漢們在喪屍潮水中七進七出,我還以為自己就是他們中的一員。這時我才想起這個早就應該面對的問題:即使我僥幸幸存,時刻緊繃的神經又會在何時使我瘋狂?
我得不到答案,但我也在此刻明白,即使身處末日之中,那也不是我想要的結局。
我或許會為了下一個罐頭、下一瓶水而發愁,或許會為了自己的孤獨、明日的命運而惆怅,抑或許會為了世界的殘酷、文明的衰落而惋惜。但我希望自己也會在窗前看一看日出的太陽,在安全時輕哼喜愛的旋律,在一天結束時心懷感激。即使我下一秒就将死去,我也希望上一秒的自己了無遺憾。
活着,不應該僅僅是為了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