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在談論子女教育時,說了這樣一句話: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

做一個溫暖純良的人,不管世界如何待我;

做一個不舍愛與自由的人,不管我們是否還年輕。

就像《海蒂和爺爺》中的小海蒂,用自己的溫暖純良感化了爺爺的倔強與冰冷,用自己的純真善良治愈了克拉拉的孤獨與抑郁,用自己的溫暖開朗俘獲了祖母的喜愛與關照。

...

《海蒂和爺爺》是改編自瑞士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約翰娜·斯比麗的代表作——《海蒂》,100多年來,這部經典的作品多次被搬上熒屏。

如今它又一次被拍成電影,而我在電影院第一次看到這個片子時,就被深深治愈了。

01

《海蒂和爺爺》的主人公海蒂,是一個父母雙亡的小女孩,無依無靠,孤苦伶仃,還好有姨媽收留了她。

但在她五歲時,姨媽決定去城市工作,于是海蒂成了一個拖油瓶,被姨媽送到了爺爺那裡。

海蒂的爺爺是一個冷漠倔強的老頭,一個人住在阿爾卑斯山上。

當海蒂和姨媽費勁爬到山時,爺爺見到她們的第一句話是“滾”。

但姨媽鐵了心要把小海蒂送走,于是她留在海蒂一個人在原地,偷偷地跑走了。

海蒂并沒有埋怨姨媽的無情,也沒有痛恨爺爺的冰冷,而是用一顆溫暖善良的心,對待着周圍人。

...

不管爺爺以何種态度對待她,她永遠是一副天真的笑容,或擁抱爺爺,或親吻爺爺。

就這樣,本來打算把海蒂送到孤兒院的爺爺,默默地改變了心意。

海蒂在山上有一個好朋友,叫皮特,是一個放羊男孩。

皮特的奶奶老了,牙齒都掉光了,而且還眼睛還是盲的。

海蒂去家裡找皮特玩耍時,無意中知道了皮特奶奶的情況。

她跟爺爺說“爺爺,皮特的奶奶看不見也不能吃硬的東西,我覺得我們很幸運,不是嗎?”

是的,她對别人的苦難感同身受,并從中感知出自己的幸運。

哪怕自己是一個沒有爸媽的孤兒,她也沒有覺得世界是不公平的,反而想的是我能夠做些什麼,才能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

善良是一種高貴的品格,既溫暖了他人,也照亮了自己的心。

02

快樂的時光總是顯得有些倉促,還沒完全享盡無憂無慮的時光,就被生活無情地拽着往前走。

海蒂的姨媽回來了,她要帶走海蒂,去往一個有錢人家。

海蒂不想走,舍不得爺爺,但姨媽騙她說,是爺爺希望她走的。

于是,她坐上了火車,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大山,離開了最愛的爺爺。

她要做的是一個有錢人家千金克拉拉的玩伴,即使這并非她情願。

克拉拉是一個溫柔内向的小女孩,母親的去世讓她悲痛萬分,再加上父親常年出差,不知怎麼地雙腿就不能行走了,隻能終日和輪椅作伴。

在海蒂的陪伴下,克拉拉變得快樂起來。

...

克拉拉喜歡有海蒂的日子,所以她想海蒂能夠永遠呆在這裡。

而海蒂,雖然擁有着優渥的物質生活,但内心一點也不快樂。

她想念爺爺,想念她的小夥伴皮特,想念大山的美好與美麗。

但善良的海蒂知道自己不能離開,因為克拉拉離不開她。

她隻能把這種思念埋藏在心底。

還好善解人意的祖母了解了海蒂的心意,在經過一番商讨後,給予了她自由。

以一顆真心對待另一顆真心,最後收獲的也一定是一顆真心。

海蒂對克拉拉的好,祖母對海蒂的好,也許善良才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讓人與人的關系變得更加美好。

03

在《海蒂與爺爺》這部電影裡,祖母扮演的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大家長角色。

雖然家中很有錢,但她絲毫沒有貴族人家的傲慢與不屑,反而以一種開明的态度和海蒂交談。

當得知海蒂内心的真實想法時,祖母的第一反應是她在這裡不開心,我們要放她走,給她自由。

回到大山的海蒂,又一次與快樂相伴,她想把這種快樂傳染給克拉拉。

所以,一直在邀請克拉拉來山裡玩耍。

終于,克拉拉和祖母一起來到了阿爾卑斯山。

海蒂在感到幸福的同時,也把自己的困惑告訴了祖母。

她說“大家都笑我,因為我想寫故事。”

祖母笑了笑,說“那是因為大家知道的太少,而你看過更大的世界。如果你覺得這個世界有那些東西會讓你快樂,就去做,無論别人說什麼。”

...

就是這樣一句話,我想以後海蒂的天空會更加廣闊,就像一隻蒼鷹在自由飛翔。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隻要自己快樂就好。

祖母與其說是睿智的,不如說是用一顆善良的心,溫暖了一顆純真的心。

這是,這部電影最可愛的地方。

在這裡電影裡,沒有壞人,大家都是一樣地真實可愛,一樣地帶有一顆善意的心。

雖然這是一個童話改編的電影,雖然這是一個理想化的世界,但我還是願意相信這樣的事情真的會存在。

就像這部電影,告訴我們:關于善良,關于愛與溫暖。

願我們,都能像小海蒂一樣,一直純真着、善良着、溫情地熱愛生活。

願我們,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