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解決焦慮隻需要一句話,但理解這句話,甚至相信這句話,卻并非那麼容易。很慶幸這部電影的出現,讓觀衆以男主布拉德的視角,重新審視了這句話所蘊含的意義。

這句話是什麼?你一定聽過無數次,不過我先賣個關子。

這部電影裡令我印象最深的橋段,是男主坐在經濟艙裡,想到自己有一位老同學,基金經理,富得流油,有一架自己的私人飛機,于是感慨萬千。

...

之後男主為了兒子的學業,不情願地聯系了這位老同學,也不合時宜地提到了私人飛機的事:

...

對方很生氣地回應:

...

原來他的飛機是公司租的,而此時的他作為一名父親,也隻能在病房外焦急無力地等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所以不要和别人比較”,是一個聽上去很有說服力的道理。男主心态因此從焦慮逐漸轉為平和,似乎也預示着人物弧光的完成。

一般的電影,到這裡就結束了。

但男主的另一位老同學,白宮名人,暢銷書作家,卻在晚飯時補了一刀:

...

這段真是笑到不行。随後他又爆出了更多關于那位老同學的近況,上一句剛讓男主心态平和一點,下一句又馬上反轉,喜劇效果拉滿。

...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人向你描述另一個人的近況:他剛在北京買了房,一句話就能讓你感到焦慮。不過房貸壓力非常大,一句話又能讓你感到别人也有難處。

但這樣就能解決焦慮嗎?

事實上,因為别人的成功而感到焦慮,和看到别人的難處而感到安慰,這兩件事本質上就是一樣的,沒有意識到這點而不停地尋求安慰,才會陷入“焦慮”的怪圈。

之前在CH上聽到一個人的分享,他提到一個自己認識的人曾經家境很好,後來家道中落,生活得比大多數普通人還慘,他說隻要一焦慮就想想這個人,覺得不會比他過得更慘,就沒那麼焦慮了。

類似的,當我們向别人訴說焦慮的時候,總會聽到别人回答“我其實比你還焦慮”,而此時的我們已經陷入了“焦慮”的怪圈,一旦覺得自己的焦慮沒有那麼重要,就會更加焦慮。

現代人管這叫做“焦慮地焦慮”。

如何才能解決焦慮,其實電影早已給了我們回答。

當男主向剛認識的女孩抱怨着自己的人生時,女孩回他說“我覺得你很幸運啊。”

“為什麼?”

“你都50歲了,還認為世界是圍着你轉的。”

...

是啊,解決焦慮其實隻需要這一句話:這個世界不是圍着你轉的。這句話我們聽到過無數次,但從來沒有去理解它,相信它。

于是這部電影用布拉德碎碎念的内心獨白,讓我們感受到焦慮,同時又旁觀着他,看到了焦慮的可笑。

我特别特别喜歡電影結尾,兒子對男主說的那番話:

...

這個世界不會圍着你轉,但愛你的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