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玲:我給你講個笑話,你别哭。

今年的春節檔,《唐三》,《你好,李煥英》,《刺殺小說家》等精彩電影接連上映。

其中,《你好,李煥英》以58億的票房位居中國電影票房榜的第二名,僅次于《戰狼2》

這部新人導演賈玲的處女座到底哪裡吸引住了觀衆的眼球?

從宣傳到上映,這部電影到底曆經了什麼?

...

接下來讓我們走近這部電影,看看這部電影後面的故事。

1:來自小品的電影

《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早在2016年就有了初步的産品。

那就是是由孫集斌執導,賈玲、陳赫主演的同名小品《你好,李煥英》。

該小品講述了喜劇演員賈玲穿越回了媽媽李煥英最年輕漂亮的時代,并幫助媽媽追求暗戀歐陽柱的故事。

這場2016年在浙江衛視喜劇競演綜藝節目《喜劇總動員第一季》中的小品打響了電影《你好,李煥英》的前奏,這段由賈玲原創的小品在當時就受到了很好的反響。

...

在小品準備的過程中,賈玲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其中,有一個小細節。

賈玲在舞台背景制作的問題上曾發過脾氣,原因是當時全家福沒有準備好。
在後來的采訪中,賈玲反映,這張全家福是很重要的道具,如果背景不準備好,她明天就打算砍掉這個小品,随便說一段相聲就可以了。

可見,這段深埋賈玲心底的故事很早就已經悄悄呈現在大家的面前了。

2:親情的情感宣洩

人民網點評《你好,李煥英》道:

與其說《你好,李煥英》是賈玲拍給母親的電影。更不如說,她在借電影裡的時空 倒流,回去見母親的最後一面,與年少的遺憾達成和解。

曾經的我們總以為父母還能陪我們很多年,可後來我們才明白,最讓人悔恨的莫過 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

許多人号稱無法公正地評價這部電影,因為在觀影過程中,感性壓倒了理性,看電影的過程成了情感宣洩的過程。

你以為你已經很愛很愛媽媽了,但媽媽遠比你想象中更愛更愛你。

劇情結尾處理地讓人出乎意料,母親也是穿越的神反轉結尾讓情感上升了一個基調。

神不能一直都在,所以創造了媽媽。

《你好,李煥英》很好地抓住了親情這個話題,引起了一大批離家遠行的遊子的共鳴。

不少人都将電影中的感情與自己和家人之間的感情聯系在一起,從而達到一種情感宣洩的目的。

這也成功說明了,電影作為一個現實生活的宣洩口和安慰劑,在意識形态上的功能可以有多麼強大。

後期的宣傳

...

一部成功的電影除了劇情上的成功,一定也與後期好的宣傳分不開。

楊幂特意為宣傳《刺殺小說家》将遊戲名改成“代表月亮滅你”,而《你好,李煥英》的導演賈玲也為宣傳下了功夫。

在之前的采訪中,賈玲在公衆媒體前立下誓言:隻要票房過30億,自己就瘦成一道閃電。

雖然後來票房達到了58億,對這件事情,官方也沒有做出什麼回應。

同時,這部電影是建立在賈玲真實故事的基礎上,所以有着非常多的真情實感,電影本身感動了非常多的觀衆,并且這是她本人的處女座,使得觀衆對部作品非常期待。

...

同時,陳赫,沈騰等知名喜劇演員的加入也增加了這場電影的期待感。

在感人劇情的背後是營銷,營銷,則是商業上的利益。

抛開劇情,作為春節檔電影,《你好,李煥英》的背後必然牽扯到巨大的商業利益。畢竟前期的投資也是需要拉贊助的。

以賈玲為中心的創作團隊和投資方完成了内容定位,内容測試,内容叠代,營銷推廣,内容交付等完美的商業閉環,如果其中的哪一步出現了差錯,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

這部電影讓觀衆産生了強烈的“共情”感,在品牌宣傳中,共情感發揮着巨大的作用,通過引起消費者的共鳴,形成互動傳播的效果。

...

口口相傳的感人,比廣告上放一百遍宣傳片都管用。

處女座的不足

《你好,李煥英》畢竟是賈玲的處女座,雖然劇情感人,值得一看,但仍然稍顯稚嫩,有些強行煽情的地方。

在表達上,它的邏輯線不夠清晰,故事稍顯平淡,沒有真正的人物矛盾,情節波折,甚至可以說,整部電影就是靠着“讓媽媽高興”這一點感情支點撐着的,讓這部電影懸在情感上。

在人物上,人物形象比較單一,在這部影片中,人物形象不夠鮮活完整,母親,女兒的角色似乎隻是傳統文化幾千年堆砌出來的固定形象,犧牲,偉大,寬容,孝順,對于人物,好像找不到更多的形容詞。

很多人都被電影最後那個鏡頭媽媽為了省錢最後把票給退了默默走回去這個鏡頭感動了,認為這樣犧牲的母愛非常偉大,感人。

...

我卻有不一樣的看法。

最後,祝願所有的母親:

願你的眼角帶着笑,願你的親熱永年少。

親情不是隻有犧牲才會感人,愛和關懷本身就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