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蘋果》的極緻、《觀音山》的感性,兩位藝術女性——導演李玉與演員範冰冰,似乎成了一種兼顧默契與靈性的奇特組合,因而備受國内觀衆的推崇。

當2012年再次雙劍合璧的兩人,将一部名為《二次曝光》的影片推上大銀幕,觀衆們過高的心理期待與糊塗的觀影體驗,讓這部頗受争議的影片以不那麼出彩的結局收場。

我相信,李玉和範冰冰都是有藝術追求的人,否則《二次曝光》中營造出那種離奇的搖搖欲墜感就不會顯得那麼真切。本來這部片子的創作初衷就是将心理罪的故事與噩夢般的心理感受合二為一,給觀衆一種強大的逼迫感和代入感,以感同身受的方式,感受範冰冰飾演的女主角複雜的經曆與感情。

...

看得出李玉和範冰冰想得很多、做得很前衛,用了一系列意識流的表現手法,對觀衆進行了一番大膽的“催眠”和“醒悟”,卻因一意孤行的所謂藝術追求而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

過于風格化的迷亂氣質與自負的表達方式,讓觀衆在虛無缥缈中跟着晃動的鏡頭和有始無終的故事晃蕩了兩個小時,帶着疲倦的眼球和懵逼的内心離開了電影院。

作為一名普通觀衆,我始終抱有一種樸素的念頭:看不懂的電影,就不是好電影。特别是那些打着商業娛樂片之名,行藝術迷幻片之實的作品。

...

《二次曝光》深得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論的啟發,具有大衛•林奇《穆赫蘭道》相類似的層次結構,全片在現實(本我)、夢境(自我)、幻想(超我)三個層面不斷的切換。

其中範冰冰飾演的女主角宋其是本片的引導者和視覺提供者,而這三個層面中的人物和動機是相互嵌套、互有關聯的。

為了把事情搞清楚,首先要确定一點:女主宋其因童年和青年時期相繼遭遇的一系列身心挫折與精神折磨,進而産生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幻覺,而這些幻覺又與她自己真實的回憶相互勾連,進而形成了一系列“似夢非夢”、“真僞難辨”的奇特關系與場景。

...

簡要概括一下劇情:

童年時期,女主宋其的生父失蹤,生母與律師偷情,生父生還後将生母殺害,律師收養宋其;

上學期間,宋其與律師兒子産生感情,被律師嚴令禁止,律師出車禍後,宋其獲得兒時回憶,找到奄奄一息的生父,知道了生母偷情、生母被殺不是自己的想象,生父因病死亡;

畢業工作後,宋其因感情刺激産生幻覺,将生父、生母之死與自己産生聯系,因此向警方自首,引出一系列家庭悲劇,最終,真相大白。

...

女主的幻覺是幹擾觀衆理解故事的主要因素,同時,也為本片增加了一系列神秘色彩。被幹擾的記憶,讓本片成了與陳正道的《記憶大師》很相似的心理罪電影,卻因導演控制力的不同,呈現出不一樣的結果。

過于文藝範兒的表達與充滿迷幻色彩的呈現,讓本片的劇情存在相互重疊、踩踏的重大問題。對于觀衆來說,别說将真實、夢境與幻想三個維度分開,就是把其中某一個維度的故事從頭到尾捋清楚都很困難。再加上極其狗血的家庭倫理劇要素大雜燴——偷情、殺人、車禍,讓這部電影變得更加不堪入目。

...

想清楚了,卻沒表達清楚。過于自信的李玉,根本沒想明白這個如此複雜的故事究竟該怎麼講,總以為“我所思所想的,觀衆也能跟着心領神會”,這也是本片之所以造成觀衆嚴重誤解,進而投出差評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