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部分美劇已經進入了冬歇期,但是在2018年的最後一個月,觀衆還是欣喜的得到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第二季回歸了!

這部美劇在去年首季開播的時候,就以黑馬的姿态刷爆網絡,引發了觀衆對于劇情、人物以及服飾穿搭方面的熱烈讨論。

這部美劇也得到了業界權威獎項的一緻肯定:獲得艾美獎喜劇類最佳劇集、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五個獎項,也收獲金球獎最佳音樂喜劇類劇集和最佳女主。

這部制作精良的美劇,以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紐約為故事背景,講述一位出身上層階級的家庭主婦在遭遇丈夫出軌之後,走向獨立實現逆襲的過程。
劇中精緻的服化道契合那個時代所追求的審美風格,爵士配樂更襯托出了優雅複古的味道。

第一季一開始最吸引觀衆眼球的,要數劇中女主米琪身上的無數套精美服飾,還有那常人難以做到的自律:
天生麗質的她出身紐約曼哈頓上西區,比一般人家長相普通的女孩還要努力。
她為了保持完美身材,十年如一日的測量腰圍、胸圍、臀圍、大腿、小腿的尺寸,即便處于孕期也不例外;
她在丈夫面前永遠保持着精緻美麗的外表,每天都在丈夫睡覺後才去完成卸妝等一系列動作,第二天趕在丈夫睡醒前偷偷下床化妝。随後當丈夫起床時,又假裝一副從未起床的樣子。

她最初的理想就是做好那個相夫教子的麥瑟爾夫人,平穩幸福的度過一生。
然而生活的真相卻是,即使對人生做好了完美的規劃,也總有意料之外的突發事件。
一切因為丈夫的出軌而變得支離破碎,也讓她的自我意識徹底覺醒,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獨立、勇敢、自信,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她活成了每個女人最想要的樣子。

【溫馨提示:以下有劇透】
01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于,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則在于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着,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隻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
我們無法忽視身為女性的困境,這個世界對于女性來說從來都不容易。
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期間會被各種不可抗拒的誘惑所包圍。
在第一季裡,米琪就意識到了社會似乎有意在轉移女性群體的注意力,誘導她們把更多精力放在穿衣打扮這些事情上。
女性因為忙于物質消費而無暇顧及公共事務,就這樣喪失了話語權。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第一季給觀衆的感覺就是爽,我們看到女主從家庭主婦華麗轉身,完美逆襲,狠狠打臉了渣男。
她能潇灑的拒絕前夫複合的請求,甩出一句“因為你離開了我。”,讓前夫無言以對。
尤其是最後,當前夫看到她以“麥瑟爾夫人”的藝名,在舞台之上閃耀着自信的光芒,那一幕别提有多痛快了。

相比之下,第二季在幽默戲谑之中反映了現實的沉重。
很多已婚女性苦苦經營着“母親”和“妻子”這兩種身份,卻唯獨丢失了自我。
第二季米琪母親羅斯的離家出走,讓我們意外發現了她一直被壓抑的内心世界。
她發現丈夫和女兒不再需要自己了,他們早已習慣了她的付出,甚至視為理所當然。
即便她向丈夫表達自己的不滿,丈夫也沒有過多關心她的感受。她說了很多掏心掏肺的話語,卻僅僅換來丈夫一句對于晚餐的稱贊。

直到在她離家出走幾天後,家人發現了早已貼在家中的巴黎地址,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當米琪來到羅斯在巴黎的住處時,她說:“我一直很想你,媽媽。”
羅斯說了一句讓人唏噓不已的話:“我也想我自己。”
她懷念曾經的自己,隻有在巴黎,她才能夠脫離婚姻生活的束縛,享受自由的樂趣。

羅斯終究因為家庭的牽絆,放棄了自己的夢想,重新回歸了妻子和母親的身份。
不過,她用這次放飛自我的反抗,換來了丈夫的關愛以及一次旁聽哥大藝術系的機會。

羅斯在同哥大藝術系女生聊天的時候,就直截了當的指出年輕女性的困境:
即便中上階層的女性努力學習,憑借文憑也不會找到一個好的工作。她那俄羅斯文學專業畢業的女兒米琪就是個例子,哪怕集優秀、年輕、貌美于一體,現在還不是要像底層女性一樣,做着售貨員的工作。
結果那次聊天後,藝術系一半的女生要退學,而另一半的女生想要轉到商學院,去釣個金龜婿。
學校從來沒有想過要培養這些女孩獨立生存的能力,不過是拿她們的學費來補貼給其他男生學院。
他們認為女生未來實現自我價值的歸宿,不過就是結婚生子,乖乖做個賢妻良母。
殘酷的現實就是,有多少女性壓抑本性,放棄夢想,最終被生活榨幹了靈魂,隻剩下一具空殼軀體?
02
在那個年代并不缺少有才華、有能力、有智慧的女性,比如喬爾好友阿奇的妻子伊莫金,就能幫助丈夫做出一份漂亮的報表;喬爾父親的服裝廠就有男員工不好好幹活,他們沒被開除的原因就是因為公司還要依靠他們妻子的手藝。
隻是大多數女性都被傳統觀念和社會規則所埋沒,她們想要成功,需要比男性付出更多,會受到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各種阻礙。
即便是現在,也依舊存在性别歧視的情況。

劇中的脫口秀女星索菲·列侬,私底下是居住在豪宅的貴族精英,在台上卻要維持皇後區肥胖大媽的人設。
她還向米琪傳授了自己這種迎合受衆、遵循規則的成功經驗。
有人認為米琪後來在公開場合吐槽索菲·列侬的行為,是一種低情商的表現。
我認為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真性情,不是任何人都有勇氣去講真話的,畢竟為了生存,即便多麼看不慣對方的為人處世,也會裝作視而不見,甚至三緘其口。

在當時男性群體主導的喜劇行業,普遍存在着對女性的刻闆印象。
他們認為隻有肥胖醜陋的中年婦女,才能夠在台上逗笑觀衆。
所以米琪每到一個場合演出,總會被誤認為是歌手。他們不相信這個外表美麗的年輕女性,會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

在這種環境下生存的米琪真的很了不起,她敢于在台上為女性群體發聲,抨擊前輩的虛僞,調侃台下插隊的脫口秀男演員。
在電視直播中,即便她被擠到快要結束時才登台表演,也因為優異表現而把節目尾聲瞬間變成黃金時段。

米琪的脫口秀事業蒸蒸日上,在第二季最後甚至接受了一位知名歌手的邀請,得到去歐洲巡演的機會。
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一切并非一蹴而就,米琪也遭遇過挫折,好不容易才走到了現在。
她曾因尬場而萌生放棄的念頭,也曾因得罪前輩而被俱樂部封殺,還有過被趕下舞台的經曆。
第二季讓我比較感慨的情節是,米琪不得不打電話求助前夫喬爾·麥瑟爾,依靠前夫哥的拳頭,才能要到屬于自己的表演報酬。

“不幸的是,有時候要在男人的世界混,你就需要一個男人。”
米琪的這句感慨真是讓無數單身女性紮心了,男女生理上的差異是一個我們永遠都無法忽視的事實。
想想有多少現代女性硬是把自己活成了雌雄同體的女漢子?既有着如同男性般的雷厲風行,還有着強硬的态度和霸氣,唯有如此才能不被欺負。

第二季給我的感覺是米琪這個人物更加真實了,她不再完美,也有自己的缺點和局限。
她不知道該如何以最好的方式,讓家人和朋友去接受她脫口秀演員這個身份。
劇中那次在度假村的表演相當抓馬,當看到父親突然出現在台下時,你能感受到她在那一刻的緊張、猶豫、恐懼和崩潰等種種情緒。
她說出的那些下流段子,雖然引起了現場觀衆的熱烈反響,卻也傷害了台下的父親。

她的段子大部分來源于自己以及親朋好友的生活經曆,雖然真實可信,拉近了與觀衆的距離,卻也在不知不覺傷害着朋友親人的感情。
或許是文化差異問題,我始終無法認同她在脫口秀表演裡口無遮攔、沒有底線的行為:
不論是在台上還是在生活裡,她都有着瘋狂的表演欲。
為了取悅觀衆,達到想要的效果,可以不顧任何場合,沒有事先征得對方同意,甚至不去了解事情的真相,就随意調侃别人的隐私。
這種絲毫不考慮後果的做法,其實是一種不夠成熟的表現。
還有就是部分粗俗的段子不那麼好笑了,第一次使用的話還會有新鮮感,如果頻繁使用沒有深度的葷段子,隻會讓觀衆覺得尴尬。
當然,幽默大膽、口無遮攔本身就是她性格的一部分。
還記得第一季開頭她在自己的婚禮上說祝酒詞的那一幕嗎?四年前她在自己的婚禮上都能搞惡作劇,說菜裡已經放了猶太人從來不吃的蝦,更别說其他場合了。

如果沒有這些矛盾沖突的話,她就不是台上那個耀眼的麥瑟爾夫人了。
或許在以後,她會把握好脫口秀表演的底線問題,這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03
和第一季相比,第二季也着重塑造了女主身邊的其他角色。
有的人物刻畫得比較成功,凸顯特色的同時又有着讓人爆笑的萌點。
比如米琪的父親,身為哥倫比亞數學系教授,一直緻力于學術,雖然看似嚴肅但是笑點十足。

他在上季可憐巴巴的被老婆從書房趕到客廳之後,這季又在度假村的湖邊,穿着連體衣做起了廣播體操。

那位在度假村扛着皮搋子的米琪經紀人蘇西,也是毒舌幽默的存在。
突然覺得劇中的每個人都是段子手。誰都不會想到煤氣燈俱樂部的老闆,居然張口就說出一句揭示生活真相的話,讓人哭笑不得:

我個人最喜歡的角色還是女主的藍顔知己、前輩導師蘭尼·布魯斯,這是在脫口秀曆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

第二季中,蘭尼因為在脫口秀中涉及敏感詞彙,被芝加哥政府驅逐。
為了支付律師費用,他不得不賣掉汽車和公寓,瀕臨破産。

本季最後,當蘭尼在台上表演那段《All Alone》歌曲,米琪意識到想要在這行活出真實的自我,難免要承受孤獨的代價。

就像劇中那位畫家所說的那樣:“想要成就事業,你就得盡力而為,你無法擁有一切。”
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這個問題從來都不應該隻屬于女性。
哪怕是在台上風光無限的蘭尼,也要面對生活的艱辛和失去的痛苦。

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缪曾說過:“大部分人總是表裡不一,他們做的往往并非他們内心真正渴望的。他們都有一種群居意識,懼怕梳理與排斥,懼怕孤單無依靠。”
對于擁有群居意識的人類而言,孤獨恰恰是最難以承受的痛苦。

米琪選擇擁抱孤獨與寂寞,勇敢踏上一段漫長又艱苦的旅程。
她用自己的蛻變和成長,诠釋人生的真谛:
那就是無論現實怎樣殘酷,都要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努力活出真實的自己。
正如美國作家克裡斯托弗·莫利所說的:“這個世界上隻有一種成功,那就是用你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

我的公衆号|豆瓣|知乎|微博:晶姐劄記
更多文章請點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