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世界上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因為得不到,心底始終會懷着那份霧裡看花,水中望月的希翼。

      而失去後往往才懂得珍惜,卻無法挽回,隻能在追憶中重溫昔日的美好,甚至将這種感覺無限放大。

      乾隆,做皇帝60年,做太上皇4年,享壽89歲,是中國曆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和執掌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十月,年逾八旬的乾隆親自撰寫《禦制十全記》,細述自己的十大武功,自诩"十全老人",大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之意。

      這樣一位自視甚高的皇帝,在個人生活上,竟也逃不開命運的捉弄,抱憾終身。

世代簪纓 秀毓名門

      孝賢皇後(1712年3月28日-1748年3月11日),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

      富察氏,滿洲八大姓之一。滿清制度,鑲黃旗與正黃旗、正白旗合稱“上三旗”,不設旗主,由皇帝親自統領。鑲黃旗是上三旗中的首旗,地位崇高。在清代皇後中,真正出身于滿洲鑲黃旗的并不多。

      富察氏的曾祖父哈什屯官至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銜。祖父米思翰在康熙年間任戶部尚書,曾大力支持康熙帝裁撤三藩,深受康熙帝的器重。父親李榮保是米思翰第四子,官至察哈爾總管。二伯父馬齊,曆任兵部尚書、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事務王大臣。三伯父馬武擔任過内務府總管、領侍衛内大臣。

      富察氏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比乾隆小一歲。在這樣一個累世高官的家庭中長大,富察氏接受過良好的正統教育,娴熟禮儀,且具備較高的文化修養。

結發為夫妻 恩愛兩不疑

      雍正五年(1727年)春天,朝廷遴選秀女。八旗選秀,由戶部主持,八旗人家年滿十三歲的女子必須參加。選中者,或成為皇帝妃嫔,或賜婚給皇子、皇孫以及近支宗室。旗籍女子未經選看,不得私自聘嫁。

      在這次選秀女中,端莊文靜的富察氏被雍正帝一眼相中。雍正帝決定将這位名門閨秀指配給皇四子弘曆為嫡福晉。早在雍正元年,雍正帝秘密立儲,确定弘曆為皇位繼承人,鄭重寫下弘曆的名字放到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之後。

      為弘曆選擇嫡福晉,不僅是選兒媳婦,更是選未來的皇後。雍正帝以其獨有的敏銳犀利眼光,看出這位端靜大方的少女具備一代賢後的素質。

      同年七月十八日,在紫禁城西二所(弘曆即位後改名為重華宮),皇四子弘曆和富察氏舉行了隆重的結婚典禮。

      年少時的弘曆身材高大,皮膚白皙,舉止端莊文雅,富察氏内心對丈夫無疑是滿意的。弘曆的生母熹妃鈕祜祿氏出身不高,早年是雍親王府的格格(侍妾,地位較低)。庶出的身份是有些自戀追求完美主義的弘曆内心深處的缺憾。妻子出身顯貴,又溫柔賢淑,弘曆對妻子非常滿意。

      婚後,這對小夫妻相親相愛,感情與日俱增。第二年(1728年),富察氏生下長女。雍正八年(1730年)生次子。雍正九年(1731年)生第三女。次子出生時,因是嫡子,弘曆興奮異常。雍正帝老懷欣慰,為孫兒取名永琏。琏,祭祀之器,取這個名字隐含将來繼承大統之意。

皇後生涯 夫唱婦随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去世,弘曆繼位,改年号為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尊生母熹貴妃為皇太後,奉皇太後懿旨冊立富察氏為皇後。

      年輕的弘曆成為帝國最高統治者,他表現出極大的工作熱情,處理政務經常通宵達旦。不得不承認,滿清皇帝大多數比較勤政。史學家趙翼在筆記裡記述過一件小事:乾隆帝晚年,一天夜裡突然收到一份急件。乾隆已經睡下了,接到上書他立即起身,喚來在軍機處值班的趙翼,面授機宜。趙翼回到值班室草拟诏書,等到寫完送來給皇帝審閱,乾隆依舊披着外衣在等他。

      為了讓丈夫無後顧之憂,富察氏侍奉婆母細心周到,将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婆媳關系、與嫔妃的關系都處理得十分妥當。

      富察氏出身世家卻生性節儉,平素以通草絨花為裝飾,不禦珠翠。有次秋季去關外,乾隆對富察氏談起關外舊俗,提及祖宗創業的時候,衣物的裝飾都是用鹿尾絨毛搓成線縫在袖口,而不是像現今宮中那樣用金線銀線精工繡成。富察氏記在心裡,特地做了一個用鹿尾絨毛搓成線縫制而成的燧囊獻給乾隆,以示不忘滿洲本色。乾隆非常珍愛,一直帶在身邊。

      乾隆九年(1744年),蠶壇建成。富察氏帶領内外命婦舉行親蠶之禮,祭祀嫘祖,并當衆演習養蠶織絲之術。後來蠶絲多了,富察氏不忍心丢棄,下令将蠶絲染上顔色,織成禦衣,親自進獻給皇帝。乾隆見到這件略顯粗糙的衣服,對富察氏大加褒揚,對朝中大臣稱頌皇後的賢德,多次在許多重要場合穿着這件衣服。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孝賢皇後親蠶圖  來源于故宮博物院)

      一次,乾隆患了疥瘡,身體病弱,禦醫囑咐須靜養百日。富察氏不放心,搬到乾隆居住的養心殿外屋,親自無微不至地照料丈夫,直到百天後乾隆氣色如初、身體複原,才搬回自己的寝宮。

月滿則虧 連喪二子

      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把永琏密定為皇太子,親筆寫下诏書放到"正大光明"牌匾之後。這時乾隆不過26歲,早早立儲,顯然是因為太中意這個兒子了。未想到隻過了兩年多,永琏偶感風寒并發高熱,于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日夭亡,年僅9歲。

      愛子夭折,對乾隆帝是一個巨大打擊。平素勤政的乾隆接連五天沒有臨朝聽政。他把密定谕旨公布于衆。

      “二阿哥永琏,乃皇後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

      “朕禦極後,恪守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臣藏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是雖未冊立,已命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禮用皇太子儀注行。”

      追贈永琏為皇太子,谥号“端慧”,按皇太子的禮儀辦理喪事。

      親生兒子夭折,富察氏心如刀絞。身為皇後,她表面上不能表現得太過悲傷,還要寬慰丈夫和年邁的婆母。回到長春宮,富察氏拿着兒子用過的筆和讀的書,摸着兒子玩過的玩具,流着眼淚,夜夜難以安寝。

      乾隆以嫡子繼承皇位的強烈願望帶給富察氏很大壓力。富察氏的身體迅速衰弱。乾隆十年(1745年)秋天,富察氏懷孕了。這個孩子尚未出生便受到乾隆的格外重視。

      乾隆十一年(1746年)正月,因富察氏有孕,乾隆并未按慣例去圓明園過上元節、觀看煙火,而是破例留在紫禁城。四月初八日,富察氏生下皇七子,當天是佛誕日,恰逢久旱之後普降甘霖,笃信佛教的乾隆欣喜萬分,特意寫詩慶賀。

      乾隆給愛子取名永琮,琮,祭祀的玉器,涵義不言而喻。夫妻倆對這個孩子愛如珍寶。然而僅僅過了一年多,永琮染上天花,于春節前夕的乾隆十二年(1747年)臘月二十九病亡。

      這個春節對痛失幼子的富察氏來說可謂凄風苦雨。

(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衆号:夜溶月)